我国踏足科技的道路相较西方欧美来说实在太晚,这也让我们的科技一度远远落后于西方欧美国家,甚至于一度遭到他们的制裁。

然而,你是否能想象,我国的一位科学家,曾凭借一项科研成果,硬生生封锁了美国七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科学家正是陈创天,而他所研发的一块不足冰糖大小的“石头”,让美国憋屈了足足七年。

«——【·东北求学·】——»

陈创天出生于1937年,他打小便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陈创天的童年,战乱蔓延,陈创天的求学梦想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无休止的战乱,陈创天下定决心要为祖国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创天一家人遵从国家号召,远赴东北支援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创天的父母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求学条件,全家迁至沈阳市,1954年,陈创天考入沈阳市重点中学沈阳二中。

«——【·学习物理,矢志报国·】——»

就这样,在沈阳二中读书的陈创天与物理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他的物理老师和蔼可亲,非常看好陈创天在物理方面的天赋。

物理老师上课时讲到"以太论",这引发了陈创天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陈创天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这个云集物理学大师的学府,陈创天如同海绵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勤奋好学,遇到疑惑绝不逃避,而是只要有时间,老师也有时间,便绝对会不遗余力地向老师们请教、学习。这种虚心态度赢得了当时北京大学的诸位大师的赏识,也为他日后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基础。

1962年,陈创天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所所长卢嘉锡教授建议年轻的陈创天先扎实学习化学理论,为日后开展材料研究工作做好准备。陈创天谨记教诲,刻苦钻研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等理论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陈创天选择了非线性光学材料这一极具挑战的研究方向。光学晶体技术对国家科技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在这一领域的科技道路上,我国可谓任重而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想要突破重重封锁,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突破晶体技术·】——»

陈创天就这样消失在人们视野中长达18年。1983年,他重新现身,而我国的光学晶体技术,也获得了震惊国际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凭借自身研发的BBO晶体,一举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科技封锁。

这块仅有硬币大小、外形酷似冰糖的晶体,其光学性能远超国外普遍使用的晶体材料。BBO晶体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非线性光学晶体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国内外同行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时,陈创天又于1987年研发出LBO晶体,性能比美国研制的四硼酸锂晶体强4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款晶体产品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让我国光学晶体技术扭转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居于领先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陈创天更是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激光界"200纳米"壁垒,发明了KBBF晶体。这一块不足冰糖大小的小"石头",却让美国科技界憋足了七年火气。

«——【·反封锁·】——»

我国将KBBF晶体运用于科研,使其成为掌控全球深紫外固态激光技术的关键所在。但一旦泄露给外国,它也可能被制造成超级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这一考虑,2009年我国宣布全面禁止出口KBBF晶体。这一决定,让美国彻底慌了神。作为国际科技强国,他们无法接受在晶体技术上被一个发展中国家压了一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美国开始千方百计想获取这款晶体。先是以高价相邀请陈创天将技术转让给他们,陈创天严词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之后还在国际舆论场合对我国"藏私"行为进行抨击和施压。然而我国毫不动摇,陈创天也坚持将一切贡献给祖国,拒绝向美方透露半点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陷入绝境的美国不得不自己着手研发,想要重新掌控这个技术。

2016年,美国费尽心机研发出了媲美KBBF晶体性能的新型光学材料。然而就在他们欢欣雀跃之际,陈创天团队又一次推出了更先进的LSBO晶体,让美国人欲哭无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晶体领域的攻坚战中,陈创天他们每每主动出击,先发制人。而美国人始终处于被动反应、不得不追赶的境地。陈创天率领一支"晶石军团"所向披靡,足可见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顽强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创天用自己一生的努力,让中国人用"一块石头"反封锁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陈创天不由得觉得自豪和骄傲。如果说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遗产是什么,陈创天用事实诠释了"国之重器"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结语·】——»

2018年10月31日,在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了90高龄的陈创天院士与世长辞。而陈创天的辉煌成果,注定要载入史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大多数国人对这位"封锁"了美国并使祖国晶体材料技术走向世界前列的功勋家,了解甚少,可以说,陈创天院士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感召和激励下,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科学家,他们必将带领中国的科技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而我们也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