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文章标题的两个内容都是近段时间军迷圈的热门话题。

刚好今天赤剑有空,就和大家简单说下自己部分借鉴了大佬思路的个人观点。

能被赤剑直接采信的观点,起码在赤剑个人这里,感觉比较靠谱,说的是事实/实在的,所以赤剑才行文表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说哈,能将F-22一类的隐身飞机雷达信号源放大6万倍的观点是美媒爆料出来的。

只不过美媒原文是6.5万倍,估计传到国内的时候,一些人为了表述更具传播性,直接简写把6.5万倍改成了6万倍。

然后美媒这个报道的说法来源呢,其实来自国内一篇论文(如图所示,近段时间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上),但其实类似的论文,类似的研究成果发布,我们不是第一次,也不只一个研究小组/团队在做,比如南航也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跟踪的机载组网雷达辐射参数与航迹规划联合优化算法,这个和现在刷屏的一种面向隐身目标跟踪的雷达组网系统资源优化分配算法(空军工程大学研究小组发布)其实在很多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

都是通过多雷达组网的方式,优化算法(两个近2~3年的研究成果都共同提到了组网,算法,通过优化算法智能调度组网内的资源,优化对目标的探测,只不过一个是更偏向地面站对隐身目标的,一个是偏向军机载雷达,一个包括了复杂条件下的电子战部分,一个则论文显示目前没包含在内而已),通过协调体系内/组网内各雷达的辐射功率,驻留时间,发射信号等等参数,获得比以往更优越的目标探测/跟踪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其实都是一种技术研究方向,目前都还是一种可能(或者说想定),但美媒把他们的功用给放大/夸大了,赤剑严重怀疑,美国人又在鼓吹中国威胁论,造出/夸大对手,以便军工复合体能从国会老爷手里骗到更多的小钱钱。

这个东西其实和前段时间在珠海航展的“鸣镝”高超音速无人机一样,是种方向,是个可能,但具体到实用/实装仍然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赤剑在这里就把反隐身雷达的优化算法和“鸣镝”放在一文里和大家聊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鸣镝”宽域飞行器/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高超音速无人机,是2022年珠海航展展示的一个模型,或者说是气动布局概念。

但一个想定的宽域飞行器从模型或者从想定变成现实(也就是变成真正能飞的飞机)还差好远呢,起码材料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发动机问题也要解决,才能真正的把这款飞行器从梦想变成现实。

多说一句,大阅兵的展示的无侦-8目前和“鸣镝”宽域飞行器航展展示板上的想定的数据还差上蛮多,说到底,地球科技目前的天花板摆在那儿,什么时候动力和材料问题我们都一起攻克了,展板想定数据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也就是说无侦-8我们目前能实现,但比无侦-8技术层级还高上半代这样的“鸣镝”宽域飞行器我们仍然时间去攻克技术难关。

他和以前展示的玄鸟空天战机,白帝先进空战系统等等一样,展示的意义在于国防科普,离我们未来真正造出来,真正拥有尚有一段距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为前段时间,读者群里一位读者的群科普,赤剑觉得说得比较有道理,所以就把他关于“鸣镝”(古代的一种响箭,发射的时候有声响,多用于发布号令)的看法摘取下来。

以下为群聊内容。(已打马赛克,如有不便的话,私聊赤剑,赤剑会删除相关图片和文章)

赤剑个人认为上面聊到的“只是科普性质的展望”“没有合适的机体材料和动力也实现不了”“一件装备从电脑仿真到正式列装不知道得掉多少头发”“气动模型离变成飞机还差得很远呢”“展板目前属于轻科幻部分,就是展板上提到的自主起飞,给搞发动机的都出了不少难题”“现在很多不是做不到,但是没人去把这些东西整合在一起做,除非有新的技术实现突破,才会把这些目前看起来带了点科幻色彩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后面引号两段是赤剑根据原文自己做的个人拓展,仅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方便理解,做的个人阐述)。

所以对付F-22.B-2等隐身飞机目标的探测工作和探测手段我们一直在做,也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成果,但起码目前在组网算法优化这块,没美媒报道的那么夸张,最近军迷圈刷屏的事,其实是国内新闻出口,然后被美媒夸大报道,然后国内一些自媒体又把美媒的夸大的成分原封不动的照搬回来,才出现了近期军迷圈各种刷屏的样子。

我们相应领域的研究和攻关一直在做,但离我们真正想要的样子还有点距离,仍然需要各位青年才俊,仁人志士投身国防,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后人在这片崇尚丛林法则的蓝色星球自由,和平且骄傲的生活,我们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重新回归世界民族之林的顶端。

文末,再多做个小小的科普解答,前几天的文章,有读者做了留言,但赤剑每天事很多,要更文,要照顾家里生活,要工作,要照看付费群,兼顾几十个读者群,近万军迷好友的私信问询,关注国际军情,装备动向等等,所以很多事,即使看到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也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一一回应,更多的是采用“行文”的方式统一解答。

上面的提问,其实大家不应该仅仅看到功率差异这个问题,而应该从各种雷达系统对目标一些关键参数能力的局限性出发,雷达的脉冲宽度与距离分辨率(对目标),波束宽度与方位角/仰角(也是对目标)分辨率,脉冲重复频率与速度分辨率等息息相关,不是功率大,体积大就一定能占优,做好一些事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所以了解了这些天然的短板,技术上的不可能性(或者说局限性),自然就能找出误导,欺骗,干扰,对抗大功率雷达的措施来。

比如下图显示,图一是理想情况下,雷达的显示,但实战中,由于雷达脉冲波束宽度等等原因,图二两机距离相近的时候,就会被雷达判断为一个目标(主要还是雷达脉冲宽度原因,两机间隔超过宽度,将显示2个目标,反之则因为波束宽度回波合并等等原因,在雷达上显示为一个目标),而这也是1981年以色列战斗机机群能在雷达上显示为大型客机的原因,所以战机演练密集空中队形,不仅是空中表演好看,实战中用途其实也很大。

由于雷达电子对抗的门道比较多,机理比较复杂,赤剑就不额外阐述过多的情况了,大伙只要明白,装备有其局限性,有其能有所不能,当你足够了解,掌握这些能或者不能的时候,自然能在实战中,找到制衡,对抗它的办法来就是,亦如过去用近快战法伏击U-2,近期在乌克兰伏击海马斯一样。(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