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城西山脚下,有一个名为“昃(zè)家庄”的村庄,这个村庄里的绝大多数村民都姓“昃”(当地发音zhai)。

放眼全中国,以“昃”为姓是非常罕见的,翻遍北宋编著的《百家姓》以及后来所著的《续百家姓》,甚至现代所编的《中国姓氏大全》,均不见收录“昃”姓。

尤为奇怪的是,“昃家庄”的村民们世世代代遵守着一条“居青山,广谋田,务桑农,不取仕”的祖训。

历来读书做官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昃”姓先祖为何却劝诫子孙安守农桑、不入仕途?“昃”这个罕见的姓氏,又究竟有何渊源呢?

这,还得从380年前那场对皇室的大屠杀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清廷诱降

1644年3月19日凌晨,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在大太监王承恩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爬上了紫禁城南面的煤山寿皇亭,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年仅34岁的性命。

崇祯的死,标志着存续277年的大明王朝正式灭亡,也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个月后,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仓皇出逃,清军正式入关,为了安抚人心、笼络明朝旧臣,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不仅厚葬了崇祯、将明皇陵保护起来,还发布了一系列对明皇室成员优待的政策。

比如,公开承诺“前朝宗室首倡投诚、先来投顺、赴京朝见者,亦不夺其王爵,仍给禄养,以昭朝廷兴继之意”,此诏令一出,许多明朝宗室为了保住性命和荣华富贵,纷纷向清投降。

就连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也信以为真,偷偷从外地逃回京城,然而,不久后,这些皇室成员就发现,清廷所谓的“优待”,不过是由于时局需要,使用的欲擒故纵手段。

朱慈烺出现在京城后,顺治先是让明宫旧人指认太子的真假,结果“十人一见齐跪曰,此真太子”,可是,顺治却一口咬定这人“冒充皇家血脉”,当天便将朱慈烺入狱处死。

顺治三年五月,顺治又以“私匿印信,谋为不轨”为由,将早已降清的鲁王、荆王、衡王世子等11人处死,接着又将已投降的周王、晋王、德王、潞王等人杀害。

“秦王存枢……自成败,降清。隆武二年四月九日,有人讦存枢与晋王求桂、荆王甲、德王由栎、衡王由棷、潞王常淓谋起事。五月,与安宗等十七人同日遇害。”——《南明史》

之后,顺治对明皇室的镇压更为严厉,他一边晓谕兵部,要求各地严查明宗室的情况,一边对明宗室成员大肆屠戮,就连出嫁之女和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

比如,清军在攻陷太原后,“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攻下大同后,“杀代王朱传奇,代藩宗室殆尽”,拿下兖州后,阳信王、东原王、安丘王、滋阳王等数千宗室尽被屠杀。

有学者统计,自清军入关后,明朝的嫡系皇室几乎被杀戮殆尽,其中有名字可查的,光郡王以上就有50多人,其余宗室更是不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