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场景:

在2024北京半程马拉松赛上,全国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何杰勇夺冠军,这时起跑线上的何杰突然站起来,走到肯尼亚选手身边给他贴个标签:“乌龟”。然后,不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事儿是我编的,我把刘瑜《观念的水位》中的段子给改了。

我或者刘瑜想说什么呢?就是在论战中,如果我们突然抛出一个标签,比如“五毛”、“西奴”,那么辩论基本就结束了——你都是五毛了,我有必要正视你的任何观点吗?你是个西奴,我还用得着听你的道理吗?

所以说,贴标签的意义在于屏蔽而不是展开思考。

还有个副作用——将论战转化为骂战。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形,比如说前几天谈大学生虐猫这件事,争论正酣时有大聪明在一旁总结:你你你,你这是典型的白左思维,你你你,你这有点民粹……

这种情况略好,不会转为骂战,但大概率会转为概念大战——

什么是白左?我跟你说国内外左和右的内涵可是反的……巴拉巴拉……然后很自然地进入川拜之争;

民粹?你懂什么是民粹吗?巴拉巴拉……然后苏格拉底、罗伯斯庇尔、丹东等人估计要出场;

再后来,你会听到很多如雷贯耳、不明觉厉的外国人名:卢梭、萨特、亚当·斯密、洛克、马基雅维利、康德、尼采、黑格尔、马克思、罗尔斯、密尔、维特根斯坦、胡塞尔、福柯……

群里充满了睿智高档的气氛,进入知识分子的智力游戏时间,宛如天神在空中鏖战,表演给地上的观众看。祂们坚决不下凡。

只剩下奶牛猫在风中凌乱,喵瞪口呆:你们难道不应该多谈谈我么?

“我赌你们下凡,一定脸先着地!”奶牛猫恨恨地说,“让你们乱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