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2月23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人合著的《不要退出历史舞台》出版。

在这本书中,拉法兰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

“如果中美无法和睦相处,大战有可能爆发;但反过来,若中美和平相处,欧洲反倒可能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那中国、美国和欧洲,在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拉法兰为何做出这种判断,欧洲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中国、美国与欧洲

提到中欧关系就绕不开美国,毕竟二战后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美国“小弟”。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美建交前,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对中国不甚亲近。

在它们看来,中国是一个“颇具实力与威胁的,落后的农业国”,远不如美国能给它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所以各国一直“跟随”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剿,以及经济贸易上的堵截压制。

后来中美关系破冰,中欧关系开始回暖,因此1972至1991年中欧贸易开始复苏。

这段时期,欧洲虽然存在冷战思维,但是由于中美关系改善,欧洲冷战视角并没有过多作用于中国。

再加上我国向西方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双方比较和谐。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霸主国,诸多西方国家也迎来一阵狂欢,一直到2008年,这一轮“香槟时间”才结束。

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存在被极大淡化,也因此得到宝贵发展。

一直到2008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加上中国又在事实上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部分欧洲产业造成了冲击。

欧洲才再度开始对中国“故技重施”。

从这方面看,欧洲国家对美国可谓是“亦步亦趋”,然而这些国家真的对美国如此“忠诚”,始终跟随着美国的脚步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许多欧洲国家纷纷和中国建交,比如说1950年就和中国建交的瑞典、丹麦。

如果说这些国家是“体量小”,不受美国重视也就罢了,可英法等西方大国,同样也在这份建交名单上。

英国在1972年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而法国则是在1964年1月27日,和中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国家之所以没有“听从”美国,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产生了矛盾。

比如说英国,在华投资总量高于美国不说,还大部分都是实体投资,一旦在华资产被收,足以让英国资本家们损失惨重。

再加上英国还在香港问题上还和中国有牵扯,自然不可能像美国做得那么决绝。

还有法国,虽然在华投资不像英美那么多,但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坚持独立自主政策,不愿意向美国妥协。

所以才会顶着美国的压力,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多有接触。

以上内容足以证明,众多欧洲国家之所以做美国“小弟”,是因为美国的主张和他们自身的利益相符,如果两者产生违背,他们不见得仍旧是美国的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