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4年,高岗去世,只留下了已经怀孕的妻子和四个孩子。

1971年李力群回到北京,主动申请到人少的图书馆工作。得知这一消息后,毛主席却直接拒绝了李力群的要求:

“她是个有影响力的人,一定要让她回到教育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李力群究竟有什么影响力,毛主席为何执意让她重回教育部?

这一切还要从东北育才小学开始说起。

第一任校长

重庆和谈破裂之后,一直被日本人占领的东北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

为了抢占东北这片宝地,中央立即成立东北局,力求在短时间内在东北建立革命根据地。

只不过东北一直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想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必须派遣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前往。

这个人,就是曾经在陕北创建过根据地的高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岗的妻子李力群也结束了西北局的工作,带着孩子们走小路来到东北。

在高岗投身于工作的同时,李力群不仅负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还投身于另一项重要事业——教育。

到东北一段时间后,李力群发现军队干部都十分繁忙,每日不是剿匪就是动员群众,根本没时间照顾随军的孩子。

好在孩子们都在学校中吃住,不用担心基本的生活。可一到周末放假时,有些干部根本没时间将孩子接回家,只能让孩子们继续留在学校中。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尚且得不到良好的照顾,何况是烈士子女的孩子呢?

发现这个问题后,李力群在照顾自家孩子的同时,也会将其他战友的孩子接到家中,包括一些年纪还小的烈士子女。

直到辽沈战役结束后,一部分学生随着东野入关,余下几十个学生被留在了东北,等待组织上的安排。

也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张闻天(东北常委)找到了李力群,希望她能配合自己建设一所学校,专门培养革命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闻天

一想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无学可上,李力群就十分难受。可建设学校又是一件大事,自己又没有经验,心里难免打起退堂鼓:

“我没创办过学校,恐怕担不起重任呀!”

听到李力群的话,张闻天知道她是对自己没信心,开口安慰道:

“你接受过良好教育,也担任过组织工作,对孩子又有爱心,没人比你更合适了。”

看到李力群已经心动,张闻天继续鼓励:

“一切为了革命后代!”

听到这句话,李力群终于下定决心,从张闻天手中接过建设学校的重任,成为东北第一育才学校的校长,负责全校师生的工作,就连校址都是由李力群亲自挑选的。

1949年5月1日,东北第一育才学校正式开学,幼儿班加上小学共190名学生,大多为东北局干部家的子女。

考虑到这些孩子的重要性,李力群采取半封闭式教学方法,严格控制校内外的出行,学生们只能在每周放假时回家一次,其余时间不得外出。

若是有家属在上学期间来探望,也只能在收发室简单见面,坚决不允许外人私自进入学校,以免给学生带来伤害。

从这之后,每周被李力群接回家的学生更多了,她的工作也更忙了。

李校长与李妈妈

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里,李力群都会在学校里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改进教学方面的弊病,经常召集全校老师共同商讨对策。

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几点起床,起床时放的什么音乐,什么时间吃饭、洗澡、就寝,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李力群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

而李力群更是一位负责任的好校长。

看到孩子们因为食物短缺而营养不良,李力群起初筹集资金,让孩子们能够吃上面包和牛奶,就连水果和饼干这样奢侈的食物都出现在了餐桌上。

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李力群专门请一位营养专家搭配伙食,在变换花样的同时保证大家的营养。

最后甚至在日本战俘营中带出来一位护士,为学生们定期体检。

除了学习知识外,李力群还会带着教职员工教授生活知识,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每周两次的沐浴日可以说是教师们最忙的时候,不仅要帮孩子们洗澡,还要将她们的床单、被罩、衣服全部换成干净的。

而李力群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还延伸到了校外的生活中。

每周末放假时,李力群都会将无法回家的学生统计出来,按照不同的批次接回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是为大家洗澡理发,或是给孩子们换身干净衣服,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家中的温暖。

在那段日子里,李力群家中的院子里就会被孩子们霸占,到处充斥着欢声笑语。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先后从苏联回来的孩子们,也都被送入育才学校中学习。

不过这些孩子大都在苏联长大,有的甚至连中国话都听不明白。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祖国的生活,李力群专门聘请俄文翻译,平日在学校里学习俄文,周末则被李力群接回家中补习中文。

考虑到国内外的饮食差异,李力群还会特意叮嘱厨师多学习做面包的方法,为苏联回来的孩子们改善伙食。

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加,入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李力群的工作也越来越忙。

但不论如何繁忙,李力群对待学生的态度从未变过。

在学生们心中,李力群不仅是陪伴自己学习的校长,更是照顾自己生活的妈妈。

“李妈妈”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直到高岗被调回北京,李力群才卸任育才学校校长一职,前往教育部工作。

但她曾经对学生们的关爱与教育,却一直影响着她教授过的学生们,并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

从无到有建设出一座学校,并在短短几年内扩大学校的规模,足以证明李力群在教育领域的能力。

但毛主席执意让李力群回到教育部工作,除了考虑到她在东北所展现出的能力外,还与她在西北工作时的影响力有关。

毛主席做媒,腊肉与婚姻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李力群挣脱官僚家庭的束缚,以师范毕业生的身份赶到西安办事处,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虽然李力群是少有的知识女青年,但她对党内思想还不太了解,所以被安排到了陕北公学中学习。

为了能够早日上前线打鬼子,李力群拿出自己全部精力学习,经常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总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李力群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自己的表现,担任党建课教师的高岗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甚至已经喜欢上了自己。

这时的高岗已经成为陕甘宁边区参议长,十分受毛主席欣赏。只不过自从与包办婚姻的妻子离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成家对象。

组织上对高岗的婚姻情况十分关心,经常向他询问相关情况。当得知高岗对李力群有意思后,战友们都明里暗里地撮合二人,其中就包括毛主席。

只不过李力群并没有发现这一情况。

更确切地说,起初李力群对高岗还没有太多好感,反而感觉这位老师有些凶,一见到她就打心底感到畏惧。

直到从学校毕业,李力群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任秘书处秘书,成了高岗的搭档,这才对高岗的印象有所改观。

但令李力群没想到的是,在一次与高岗出差返回后,她与高岗的婚事被定了下来。定下这桩婚事的人,就是她最敬佩的毛主席。

1940年,毛主席邀请高岗与李力群一同到家中吃腊肉。起初毛主席只是与二人闲聊,但话题总会聊到高岗的事情上。

到最后,毛主席直接叮嘱高岗道:

“高岗很优秀,你要多向他学习。以后要是能找到这样的对象,你的婚姻一定很幸福。”

听到这句话后,李力群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并没有开口拒绝,全是另一种方式的默认。

没过几天,习仲勋、王若飞等人请二人吃饭,还准备了一些红枣送给周围战友。

这顿饭,便是二人的婚礼宴席。从这一刻开始,李力群正式成为高岗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二人没有浪漫的恋爱经历,但正如毛主席所说,婚后的李力群十分幸福,高岗对妻子也十分上心。

在享受美满的家庭生活时,李力群也没有放弃自己当初的信仰,从秘书到区宣传科科长再到区委委员。

李力群不仅仅是西北局书记高岗的夫人,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干部。

直到丈夫被调去东北,李力群才离开这片承载着自己革命足迹的土地,前往东北书写了另一个教育史上的传奇。

但令李力群没想到的是,生活的巨变悄然发生,令所有人都来不及反应。

重回教育部

1953年,高岗被调入中央工作,李力群也带着孩子们一同前往北京生活。

但高岗说话、行事越发地肆无忌惮,在党中央多次劝告无果后,对其进行了降职、停职的处理,高岗接受不了,便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得知这个消息后,身怀六甲的李力群立刻收拾行李,带着孩子们一同搬出中南海,来到一座四合院内生活。

考虑到高岗曾经的贡献,党中央决定按照最高级别的待遇,给予李力群的子女40元(每个月)的补助,还配备了司机和炊事员。

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可处境却已经发生巨变。为了鼓励李力群,周总理时常对其伸出援手,甚至亲自找到李力群安慰道:

“好好生活,把孩子养大。”

“跟着党走,坚强些。”

自从进京后,李力群一直在教育司工作。

高岗出事后,周总理特意将李力群调到劳动部工作,希望劳动部部长(高岗曾经的部下)能够多多照顾李力群。

等到1971年时,李力群已经被安排到安徽工作。

得知李力群的情况后,毛主席将李力群重新调回北京,周总理特意按照高岗当年的价格为她挑选了住所。

不过李力群心里依旧对当年发生的事情十分愧疚,向周总理申请去图书馆工作。

一来是那里人少,二来是自己已经很久没接触工作了,正好可以安心学习。

可没想到在图书馆工作了十几天后,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态度坚决地拒绝了这个提议:

“李力群在西北和东北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必须将她调回到教育部工作。”

就这样,李力群在毛主席的关照下重回教育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力群知道这是毛主席对自己的照顾,也是对自己曾经工作的认可,更加努力工作,将自己在东北的教育经验应用在工作中,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结语

退休后的李力群过起了难得的平淡生活,每日在家中侍弄花草,闲暇时向家人讲讲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而李力群付出巨大心血创建的育才学校,已经逐渐成了省级重点中学,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自从李力群步入九十岁门槛开始,学校每年都会为李力群祝寿,一同为她唱当年的那首起床歌。

2020年4月6日,李力群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留给人们的,只有她面对苦难时的乐观与坚强,以及在西北和东北留下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