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上,共有过1614位开国将帅。

在著名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外,还有功勋卓著的57位上将,177位中将,与1360位少将。

有些将军能够领军打仗、决胜千里,如张爱萍上将、王平上将,还有些将军长于探查敌情、分析情报,如李克农上将、刘少文中将。

有些将军医者仁心、军中华佗,如傅连暲中将、丁世方少将;还有些将军术业专攻、技艺精湛,如王耀南少将、赵章成少将。

赵章成少将,以出神入化的迫击炮射击技术闻名,是人民解放军中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中,红军先头部队渡过乌江,面临敌人的反扑,赵章成用三发炮弹,打退对岸敌军,使得红军主力渡江成功,脱离险地。

百团大战的前夕,日军为进攻陕甘宁边区,占领山西沁州火车站,赵章成巧用强装药方法,克服火炮射程不足的问题,成功炸毁火车站,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那么,赵章成是怎样练出惊人的炮击本领,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又都有哪些壮举呢?

这便要从他的青年时期开始说起了。

神炮手寓教于战 炮袭沁州阻日军

1905年,赵章成出生在河南洛阳一户农家之中。

当时,河南自然灾害多发,收成不好,军阀的搜刮、土匪的肆虐,更加重农民的负担。

动荡时局下成长的赵章成,因家境贫寒,没能念书学习文化。他一直在家中务农,和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

北伐战争之中,“基督将军”冯玉祥攻入河南,西北军在当地进行征兵,22岁的赵章成与家人告别,成为一名新兵。

在军队里,赵章成展现出火炮射击天赋,于是他被安排到迫击炮排,成为一名迫击炮手。

旧式军队里,日常军事训练非常严格。达不到上级要求,就会被施打军棍。

这样的体罚训练,容易造成士兵的身心创痛,自然不足取,不过大量地重复练习,确实是赵章成练就神炮绝技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严苛的炮兵训练中,刻苦努力,提高射击水准,也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奋力发挥火炮的强大作用,于实践中增长炮击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几年征战下来,赵章成长成了一个优秀炮手。

1931年,原西北军的国军第二十六路军于江西宁都起义,赵章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光荣的红军战士。

1930年到长征之前,红军通过在湖南的战斗,及前四次反“围剿”,获得了多门火炮,组建起多个迫击炮连。

已经有几年火炮实战经验的赵章成,是红军中较为成熟的炮兵,他因此担任红一团炮兵营营长,并为红三军进行炮兵训练。

长征途中,炮兵营宿营为连,赵章成任炮兵连长。

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炮兵事业有了发展,建立起炮兵团,赵章成任炮兵团营长、一二九师炮兵主任等职务。

赵章成虽然不会领兵打仗,但是他是一个优秀的炮兵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为我军培养了许许多多的英勇炮兵。

炮袭沁洲火车站,就是赵章成教育炮兵学员怎样恰当用炮,一个很好的范例。

1940年,日本侵略军的一支先头部队,强占沁州火车站,将之当作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一个据点。

日军多人驻在火车站,因此八路军在派部队向火车站进攻,与炮轰火车站之间权衡后,选择了后者。

火车站旁有一座东山,当时赵章成在延安抗大担任炮兵老师,他接受任务后,带炮兵学员们与迫击炮,来到东山上。

伫立于山头,赵章成用跳眼法测出目标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和大家说约有3000米。

学员们知道,这一架迫击炮,射程是2500米,他们应该再靠近火车站一些,才能确保炮弹能够打到火车站。

赵章成摆摆手说,不能向前了,再向前,日本侦察兵就要看到咱们了。

于是,为了补上这500米射程差距,赵章成决定采用强装药方法,炮击火车站。

一般炮击时,火药不会装满整个炮筒,而强装药,就是全装药。

强装药一般用于火炮测试,因为有一定炸膛风险,也会减少火炮使用寿命,所以很少在实战中使用,炮兵教科书上也不写这种作战方法。

赵章成对火炮进行强装药,向着目标嗖嗖嗖炮弹齐发。

靠着过硬的放炮技术和经验,他成功炸毁铁路与火车站,为我军发起百团大战争取了时间。

他用这件事,教给学员们一个知识。

那就是: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技术过关,那么就一定有办法,完成作战任务。

赵章成不仅是神炮手,也是培养好炮手的良师。

这份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的功绩,是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一大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发火炮破敌军 红军战士勇渡天险

伟大的长征中,赵章成两次用他神乎其技的炮击本领,帮助红军从困境中脱离出来。

第一次是强渡乌江,第二次则是强渡大渡河。

1935年1月,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下,约4万红军来到贵州乌江边,决定度过这道天险,向遵义进发。

乌江对岸由黔军把守,红四团负责打头阵。

1月2日晚,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带领着8位战士,坐竹筏成功到达北岸。

1月3日上午,一营17位战士也到达对岸,与三连红军战士会合。

由于敌人用火力阻止红四团其他战士渡江,因此,突破的重任就在毛振华等战士的肩上了。

进至北岸的红军战士们,向守岸黔军发起冲锋。黔军不敌红军攻势,又派出1个营,气势汹汹朝着红军战士扑来。

红二师师长陈光,找来炮兵连连长赵章成,要求炮兵连进行火力支援。

经前期战斗消耗,红军只剩下五发炮弹了。赵章成决定亲自射击,一定要制止敌人的反扑。

他先试射一发,接着蛮有把握,连射出三发炮弹。

这三发炮弹,准准落在敌群正中央,将敌人炸得东倒西歪,丧失进攻能力。黔军士兵们向后溃逃,江面上的火力封锁得以解除。

红四团战士趁势乘竹筏渡过乌江,与先期渡江的战士会合,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

工兵营营长王耀南,带领工兵在乌江上架起浮桥。红军主力就此度过乌江天险,占领遵义。

这三颗炮弹,为红军战士们,打开通向前方的征途。

1935年5月25日,红军行至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十八位勇敢的战士率先渡过大河,但敌人的机枪火力猛烈,使得战士们无法前进。

团长杨得志,请求炮兵连的炮火支援。

迫击炮的炮架、瞄准镜已在半途失去,于是,赵章成扛起炮筒,凭着肉眼,瞄准300多米外的敌军火力点,射出了炮弹。

“轰!轰!轰!”

三发炮弹,炸掉了敌了三个机枪火力点,敌军的火力一下子弱了下来。被称作十八勇士的渡河战士们,奋起向敌人冲去,夺下敌军工事。

杨得志和战士们坐船渡过大渡河,打败守河岸的川军,赢得安顺场强渡战斗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战斗中,红军使用的八二迫击炮是滑膛炮,里边没有膛线,通常用于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火力覆盖,是不太能够专打某一目标的。

而赵章成却用迫击炮,精准命中几百米外的目标,没有对炮的良好控制力和高明的射击准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大渡河边,红军只剩下三颗炮弹,赵章成稳稳地将它们发挥出全部威力,着实是不负每一个战士的艰苦奋斗,令人动容。

赵章成的炮火支援,是两场战役能够取胜的关键,因此,他得到毛主席授予的“神炮手”称号。

他三发炮弹打敌军的事迹,也与长征中诸多壮烈的故事一同,广为流传。

能力品格双全 神炮手终成开国少将

赵章成的神炮技能,大致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准”,其二是“智”,其三是“快”。

他炮击“准”的特点,在长征时得到充分体现。而“智”和“快”的特点,则于抗日战争中展现。

1940年9月百团大战中,赵章成带着迫击炮连,随八路军385旅一道,准备夺取榆辽公路上管头据点。

这个地方建着日军的碉堡,碉堡坚固,迫击炮炸不穿。战斗中,日军躲在碉堡里用猛火力射击,据点久攻不下,许多战士因此而牺牲。

面对迫在眉睫的情况,赵章成苦苦思索好几天,想出办法。他将炮弹里的火药倒出一部分,代之以辣椒面,制作出二十枚“辣椒面炮弹”。

特制的炮弹飞向日军碉堡,炸开后,一阵阵辛辣的气味飘进碉堡里,熏得他们晕头转向。

由于有施放毒气弹的前科,日军以为八路军也开始这样做,于是慌忙从碉堡里逃出来。

八路军战士抓住机会,歼灭日军,攻下管头据点,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1942年,日军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附近,造起多处碉堡,派日军驻守,企图围困根据地军民。

碉堡可以用平射炮炸毁,但我军使用迫击炮,这是一种曲射炮,难以射穿碉堡壁。

八路军组建了“平射迫击炮研究班”,赵章成和炮兵战友们群策群力,几个月后,共同想出了在迫击炮尾部加装拉火机的方法,成功研制出“平射迫击炮”这种创新武器。

这种曲射平射两用的迫击炮,打破了日军的碉堡封锁。赵章成和战友们用智慧与辛劳,捍卫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

关于神炮手赵章成,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说由于信仰佛教,赵章成每次战斗前,都要先伸出右手拜佛,再开炮进攻。

实际上,赵章成所作的类似拜佛的姿势,是炮兵瞄准的“赋予射向”姿势。

由于当时普遍对炮兵不甚了解,所以才出现这样的传闻,算是一则笑谈了。

赵章成炮击“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关家垴战斗,和发生在抗战中期,他在129师任职时的一场战斗之中。

1940年10月,百团大战进行到尾声,日军冈崎大队占据着山头,十几挺步枪吐着火舌,做最后顽抗。

在我军几十次冲锋皆未成功的情况下,赵章成使用一门迫击炮,在山脚下,采用88.5度特大射角,向着山顶敌军连着射击了6分钟。

在12位炮兵战士递炮、装引信的帮助下,他一共射出了240发炮弹,速度达到了每分钟40、50发。

迫击炮发射,一分钟30发,就算高速。

赵章成的记录,在近代战争史中,都是罕见的。

另一场战斗,赵章成一个人操作三门迫击炮,在6位负责装药包的战士配合下,进行不间断地射击。

由于炮弹的高速发射,火炮身管都因高温而发红。

战斗结束后,我军俘虏多名日军。一名俘虏说,日军指挥官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向日军阵地进行齐射。

赵章成炮击的速度,足像是一个排的火力,可见确实是快如闪电、疾似旋风。

赵章成在炮兵的工作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他平易近人、心底无私的品格,也是高尚而令人钦佩。

新中国成立后,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

参加朝鲜战争归来,他升任为解放军炮兵副司令。

一次部队比武演习,他见战士打得不理想,跳下主席台,下场亲自给这位炮兵做示范。

1964年,全军大比武运动,共和国军人一展英勇善战风采。

在这次大比武中,赵章成和炮兵战士们同训练,同吃饭,同休息。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非常令人感动。

1969年,赵章成少将病逝,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两支迫击炮模型,守于将军灵前,纪念他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贡献。

从普通农民,到开国少将,赵章成的一生,都体现着新中国独立自主、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值得人们长久地铭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