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纪委接到了一封来自群众的举报信。工作人员打开信件之后,仔细阅读信中内容,结果大吃一惊。

这封信举报的,是一直以简朴低调出名的华国锋同志。举报者提出了三件事儿,声称是华国锋违反了规章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将军得知消息后不敢马虎,第一时间派人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人员动身之前,他特意嘱咐:

“一定要大胆调查,出事儿了后果我来负。”

华国锋被举报的究竟是哪三件事,举报内容是真还是假?为什么是黄克诚将军负责此案,他又为何对调查人员嘱托那番话呢?

华国锋其人

不得不说,华国锋同志被人举报到中纪委,实在是惊掉了众人的下巴。毕竟,他的老实低调和廉洁奉公,可是被毛主席亲自肯定过的。

华国锋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本是负责湖南省的地方工作。后来因为政绩突出、能力卓越,被毛主席提拔到了党中央。

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华国锋同志是个老实人”。这里的“老实”,既指他工作时做事认真勤勉,也指他平日里为人节俭克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光毛主席高度评价华国锋,他曾经工作过的湖南省委,以及当地的老百姓,也对他的品行有着非常高的评价。

华国锋在湖南工作时,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里,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1963年南部地区爆发大规模旱灾,华国锋不惜自掏腰包,也要让农村地区打上井,解决燃眉之急。

离开国家主席岗位之后,华国锋和夫人一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老两口拒绝中央给予的优渥待遇,始终低调度日,还将大量积蓄捐赠了出去。

这样一个两袖清风的前国家领导人,实在难以和“被举报”挂钩。其他人在收到举报信后,有可能只是简单地进行调查,可当时负责中纪委工作的,是较真儿的黄克诚将军。

黄克诚整风

1978年末,中央成立了中纪委机构,专门严抓党内风气问题。陈云同志是第一任书记,黄克诚将军则是党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马上任之后,黄克诚立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党内整风运动。他铁面无私,不惜得罪昔日里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也要大力推动工作顺利完成。

从1978年到1980年,短短两年时间,黄克诚就经办了十来起大校及以上级别的违规违纪案件。他不惜和老友们“撕破脸皮”,终于让“铁的纪律”深入人心了。

1980年1月,总参高管杨勇在“迎新”的时候,花费公款请新来的同志们吃了一顿大餐,总计花费了四百多元。

“迎新”结束后不久,知情人士就把该情况举报给了中纪委。黄克诚听说此事之后大为震怒,在核查举报属实后,又深深地失望。

黄克诚之所以失望,是因为违规违纪的杨勇,正是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他并没有因为这份交情放杨勇一马,反而愈加严格要求,对其进行了“顶格处理”。

处理结果一出,许多人都来为杨勇求情了。当时迎来送往请客吃饭在所难免,再说杨勇花费的四百多元也不算很多,因此很多人觉得可以稍微降低一下处罚。

可黄克诚坚决不同意,他表示虽然这只是一顿饭,但如果不及时严厉处理警示众人,公款吃喝的风气会逐渐摧毁党风党纪。

黄克诚专门找到老部下杨勇,对其进行训话。杨勇在被老上级训斥之后,羞惭万分,主动从工资里掏出了四百多元弥补公款。

无独有偶,同年十月,另一件违规违纪案件,也得到了黄克诚的“顶格处理”。商务部部长王磊在丰泽园请客吃饭时,少给了商家一百二十元餐费。

如果是一般的商家,顾客是中央部长级别的大人物,也就不再追账了。可当天丰泽园值班的厨师长是个认死理儿的人,在索要欠缺餐费无果之后,直接将此事举报给了中纪委。

黄克诚在得知举报属实之后,使用雷霆手段,严惩了欠钱的王磊一行人。他不但勒令王磊补足欠款,还在《人民日报》上广而告之,将王磊一行人“公开处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以上两件事儿,不难看出黄克诚将军的一板一眼,不徇私情。而面对针对华国锋同志的举报信时,他的作风一以贯之。

调查华国锋

1980年末,有人向中纪委举报,已经从国家主席岗位离职的华国锋,在任期间曾一共有三项违规违纪的问题。

第一,华国锋在前往江苏视察地方工作时,大搞长时间交通“戒严”导致市区道路堵塞,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工作生活;

第二,华国锋在任期间曾前往中央党校进行演讲,他曾经坐过的一把椅子,赫然出现在了博物馆的展品中;

第三,华国锋的家乡是山西交城,此时他老家的市政府正在大兴土木,为“城市名人”华国锋修建大型纪念展馆。

黄克诚在接到举报信之后,当即下令进行严查。他派出了三队人员,分别调查这三件事儿,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向中央进行汇报。

考虑到华国锋曾担任过国家主席,黄克诚怕调查人员工作时有压力,特意给他们喂了一颗“定心丸”。调查人员出发之前,黄克诚让他们尽管大胆查,有啥情况他担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另一方面,黄克诚又觉得此事另有隐情。他曾在湖南地方工作过,和华国锋当过一阵子同事,对华国锋的品行还是了解的。

为了不冤枉好人,黄克诚特意致信一封,向华国锋说明了情况,并寻求一个解释。华国锋不愧是毛主席夸奖过的“老实人”,在回信里事无巨细地说明白了一切。

首先便是“戒严”风波,华国锋表示自己当时并未要求当地政府搞这套,事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批评处理。

接下来是椅子被博物馆展览的事儿,华国锋从来没听过一点儿风声,得知此事后感到非常荒唐。他已经亲自通知博物馆撤下椅子展品,如今此事已经解决了。

最后便是老家交城大兴土木的问题,华国锋表示自己在接到黄克诚的信后,第一时间跟老家那边通了电话,结果发现举报信诉说的情况有所偏差。

华国锋在老家的故居,确实正在大兴土木,只不过不是给他自己修建纪念展馆,是他居住在当地的兄长进行老房翻新。

虽然华国锋哥哥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是此事舆论影响不好,华国锋还是勒令老家的人赶紧停工了。综上所述,华国锋被举报的三件事儿不能说是假的,但是情节被严重夸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的诚恳态度,让黄克诚十分感动,调查人员的工作结果也佐证了华国锋的说法。华国锋即使采取弥补措施,也让这场举报风波消弭于无形了。

黄克诚在此事彻底解决后,专门在中央党刊登载文章,宣传了华国锋诚实严谨、及时纠偏的精神。一时之间,已经离任在家的华国锋,成了中央政坛的热议话题。

黄克诚律己

华国锋之所以能够得到黄克诚将军的欣赏,是因为他俩是一类人。严抓党风党纪的黄克诚,自己便是律己奉公的楷模。

黄克诚身为中央要员,从来不为家人谋求便利。1980年,他的爱子结婚,结果婚礼举办得特别朴素,黄克诚连办公用的小轿车都不愿意暂借一下。

有人劝他让儿子的婚姻大事风光一些,黄克诚却表示年轻人讲究排场,只会滋长虚荣心。更何况小轿车是公家的,自己没有权利给儿子私用。

除了对儿子严格,黄克诚对自己的侄子也是铁面无私的。新中国建立后,黄克诚在军区担任要职,结果有一天,他哥哥的儿子找上了门来。

黄克诚的哥哥,对他曾有大恩。当年如果没有哥哥的供养,黄克诚无法读书,革命期间哥哥家曾数次掩蔽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看着眼前的侄子,黄克诚满心想着报答哥哥的恩情,答应尽力帮他。可接下来侄子提出的请求,让黄克诚变了脸色。

原来,黄克诚的侄子到了工作年龄,被组织分配到了煤矿。他不想当煤工,于是便希望将军叔叔给自己安排到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绝不以权谋私的黄克诚,当然是断然拒绝了侄子的非分之想。可他也是十分关心侄子的前程,于是便鼓励对方考学。

在叔叔的鼓励之下,黄克诚的侄子一战落榜后再次高考,最终成功被中南政法大学录取。此时的他,彻底明白了叔叔的良苦用心。

黄克诚不但对家人亲戚严格约束,他对自己的纪律管理,更是到了严苛至极的地步。身为堂堂将军,他一年四季衣服都打着补丁,闲暇时间坚决不用公家的汽车。

1977年,中共中央见黄克诚居住的小院子实在太过破旧,就给他安排了一个面积大又舒适的新住处,结果被他以“浪费公款”为由坚决拒绝了。

眼见黄克诚不肯搬家,中央便提出对他的旧院子进行翻新。本来黄克诚已经同意了,可当得知维修费用需要一万多元时,他又表示了拒绝。

黄克诚的理由始终如一,自己生活过得去就行,公款要尽量花在老百姓身上。中央工作人员实在是拗不过黄克诚将军,只好作罢了。

要说黄克诚居住的小院子,条件也实在是太苦了些。他家房屋内甚至没有暖气装置,只能烧煤取暖,一到寒冬腊月就忽冷忽热十分遭罪。

中央寻思着,黄克诚将军既然坚决不同意搬家,那至少要保证他的冬季供暖。可工作人员也知道,他一定不愿意让公家承担三万元的供暖装置费。

于是乎,工作人员来了一招儿“先斩后奏”。他们趁着黄克诚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去他家安装供暖装置,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再反对也没用了。

谁知那天十分不巧,黄克诚将军提前下班回家了。等到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工作人员才破土动工,管道还没有进行铺设。

黄克诚一看这架势,当即明白了大家的小九九。他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说服工作人员们放弃在自己家铺设供暖装置。

就这样,黄克诚将军的家中,一直没有供暖装置,直到他去世。1986年,黄克诚因重病住院。他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于是拒绝服用昂贵药物,只为了节约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28日,黄克诚在北京逝世。他的临终遗言,是丧事一切从简,不给国家添麻烦。他的崇高品格,值得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1.孟兰英:黄克诚不徇私情抓党风(《党史纵横》2016年02期)

2.中纪委成立之初(《政工学刊》2014年03期)

3.冯寂然:黄克诚家风(《党史文汇》2022年09期)

4.黄克诚坦诚直言为哪般(《炎黄春秋》202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