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所谓的五一小长假,真实的假期仅有一天,其余四天,则是周六周日补班调休而来。

拼凑出一个五天的五一小长假,其目的,大多数聪明的网友已经看出来了:放假=消费。

换言之,我们可以理解,平时之所以不消费,是因为时间不够,毕竟骡马们早出晚归,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哪有时间消费呢?

跟繁忙的大都市相比,生活在小县城或乡村的人们,工作效率相对要低下不少,工作时间嘛,一般而言,是要少于大城市的。

有没有办法证明这一点,作者并没能从宏观层面找到相关的指标,少或多,只是个人的理解。

衡量消费能力的指标,倒是有,比如人均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而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能反映大众的消费能力。

结合各地的常住人口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各地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用于观察人均消费的分布情况。再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照,就可以知道时间对于消费的重要程度了。

由于大多地方2023年度的数据尚未发布,本篇采用各地2022年度的数据,数字=本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住人口,单位:万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部分城市未发布本的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常住人口数据,所以这张图表仅有300座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

从分布看,20座地市人均一年的社会零售品消费不到1万元,88座在1-2万元区间,103座在2-3万元区间,43座在3-4万元区间,其余的46座,人均一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4万元以上。

从城市来看,华东六省一市、广东珠三角以及湖北多地的人均社会零售品消费能力是比较强的,其余大多在3万元/年以下。

从各省看,一般省会城市的人均消费,要高于非省会城市。

结合这些信息,我们大概可知,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方,人均消费能力也更强。

再结合大城市工作更繁忙这个细节,或许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消费不消费,跟时间关系不大,关键看荷包里有没有钱。

跟节假日扎堆、人从众的旅游区、交通、商场等繁忙的消费场景相比,骡马们更在意的,或许是利用假期,好好休息一下。

这个所谓的五一小长假,其实际能达到的效果,未必如某些人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