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要是睡前看到这个视频,你今晚都不用睡了!

画面里,一个小女孩哈着腰一点点仔细拖地,本来以为又是一个炫娃视频,但是看见配文,米粒妈血压瞬间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大使不动,老三偷奸耍滑,就只有老二还能使动,有时候感觉自己喜欢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这句话一点没错。

嚯,老大老三千般不好,也依然喜欢,老二做一万件事,也只能换来一句“能使动”,这心都偏到天上去了吧。

再看看这位妈妈对老大老三的“客观评价”。

老大虽然会画画,但她对人爱搭不理;

老三虽然成绩好,但她好吃懒动。

说起老二的优缺点,米粒妈都不敢想象如果孩子看到,会有多么难过:

老二虽然平时不讨喜,但她会干活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看不到孩子出于自身的任意一个长处,反而把“会干活”这种付出作为优点夸赞。

更令人气愤的是,即便二女儿乖巧懂事,可在妈妈的眼里,仍然可以用三个字做总结——不讨喜

吃瓜群众的评论一点没错:她心疼你,你却觉得她好使唤。

米粒妈真的很疑惑,父母为什么看不到那个努力付出的孩子,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偏偏得不到更多的爱呢?

偏心的父母

从来不觉得自己偏心

看到视频里的女孩,米粒妈一下想起《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

作为家里的二女儿,德善上有成绩优异的姐姐,下有备受宠爱的弟弟,她也因此成为了家里最无关紧要的那个人。

吃早餐时,姐姐和弟弟都想吃荷包蛋,妈妈打开冰箱,看到只剩两个鸡蛋,转头望向身旁的德善。

为了不让妈妈为难,懂事的德善状似毫不在意地告诉妈妈“我不吃也可以”,可换来的是,妈妈在饭桌上自以为公平地说:

我们德善最喜欢吃黑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豆和鸡蛋哪个好吃,到底是德善不知道,还是妈妈不知道,做一份炒鸡蛋一起分享,真就那么难吗?

邻居大叔心疼德善,给她一只炸鸡,还特意嘱咐“你自己吃”,结果还是逃不掉一家人一起分享。

最可气的是,父母边聊着天若无其事地撕下了两个鸡腿。

一个递给姐姐,一个递给弟弟,德善只能眼巴巴在一旁看着,然后强撑着微笑接过妈妈递来的鸡翅。

可是,那只鸡明明是要给德善的,怎么就忍心连一个鸡腿都不留给她呢?

因为只比姐姐生日晚三天,德善永远要迁就姐姐,在姐姐的生日蛋糕上插蜡烛,沾姐姐的光许愿望。

为了单独过18岁的成人生日,德善事先强调了太多次,自己要单独过生日,父母先是敷衍,又是假意答应。

可等到姐姐生日那天,仍然不顾德善意愿地在为姐姐庆祝生日之后,强行给二女儿过生日。

可是就那样让她坐在离蛋糕最远的位置,看着众星捧月的姐姐,哪怕一起过生日也要分主角和配角,是真心庆祝她的出生吗?

在德善终于忍不住委屈大爆发后,父母仍然想要糊弄着息事宁人:“明年给你单独过。”

可是这句话已经说过太多次,德善再也不会相信了。

就像德善爆哭着质问父母时说的那样:

为什么每次都不听我的?我说了不想和姐姐一起过生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不给我荷包蛋?我也喜欢吃荷包蛋,每次都让我吃黑豆,我也讨厌黑豆。

为什么炸鸡鸡腿给姐姐和弟弟,我也想吃鸡腿。

看着父母在一旁哑口无言的样子,米粒妈真的替德善感到心酸。

你看,他们明明都知道。

知道自己一向忽略德善,知道德善善良、不计较,所以哪怕在家里煤烟泄露这样危急的时刻,父亲背着弟弟,妈妈背着姐姐。

却一致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二女儿,甚至不曾回去看一眼。

看着德善自己一个人爬出家门的那一刻,米粒妈心都碎了。

即便如此,只要爸爸夸德善是个“天使”,再深情地告诉她“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德善就立刻开心起来,忘掉所有伤害。

但米粒妈想说,难道对大女儿不是第一次做爸爸,怎么对她就那么好呢?

观众能看明白的道理,德善又怎会不懂,只不过,她太贪恋那份温暖了。

电视剧里的德善最后得到了阿泽的偏爱,走出了被忽略的痛苦,但许多现实中的“德善”却被困在小时候的忽视里。

女孩小时候爱跳舞,看到妈妈在录视频,她开心地对着镜头挥动手臂,还自信满满地和镜头互动,俨然一个小明星。

可是她从不知道,她只在镜头的边缘,画面的中心始终都是那个背对镜头看电视的弟弟。

可即便她再卖力,妈妈也只会说一句“你挡住弟弟了”。

小小的她愣住了,回房间哭了很久,这份记忆如此深刻,以至于还清楚记得每一个细节。

有人安慰女孩:我的目光都在你身上。

但是那时的她,只想吸引妈妈的目光。

可这件困住她许久的小事,对妈妈来说,不过是一个视频罢了。

或许在偏心的父母看来,只要给你一点爱,就算再少,也不是偏心。

孝顺的孩子,偏偏不被爱

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魔咒,那些孝顺父母的孩子,往往不是父母最爱的孩子。

就像那个被妈妈使唤的二女儿,还有《人世间》中的周秉昆。

相比于出身北大,各有一番事业的哥哥姐姐,初中毕业的周秉昆好像最没出息。

所以,在一家人一起出门拜年时,爸爸会得意地向邻居介绍自己优秀的大儿子和二女儿。

炫耀着他们的成就,接受周围人的夸赞与喝彩。

却从来不会提起一句,那个在家悉心照顾母亲的小儿子。

父亲在外工作,哥哥姐姐追求理想,只有他一人陪伴母亲。

母亲为了姐姐的事突发疾病、瘫痪在床,多年来也只有周秉昆和妻子床前尽孝。

哥哥姐姐偶尔的一封信,回家后的一句“你辛苦了”,就仿佛能与周秉昆的所有付出相抵。

一直以来,周秉昆被父亲忽视,他闷着头开饭店、搞编制、给家里换大房子,任劳任怨地付出,就想得到父亲的一句肯定。

可到头来,父亲只会说一句“你就是没出息,我说实话有错吗?”

但是哥哥姐姐,只要回家看一眼,父母就满足了,还一个劲地嘱咐“别担心家里”。

所以,他们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可以得到那份关心和爱护。

你看,越是不被爱,越渴望被爱,正因如此,才会主动付出更多,以期获得父母的爱意。

这一点,在中年人的身上似乎有更深刻的体现。

有一次,米粒妈去医院看望一个长辈,相邻床位住着一位六七十岁的阿姨。

米粒妈毫不夸张,自从我进门和长辈说话,那位阿姨的女儿就忙前忙后,一会儿打水、一会扶着母亲上厕所、一会叫护士调整吊针。

总之,从来没在椅子上连续坐过5分钟。

可母亲很少回答她的话,只在有事的时候叫她,不趁心了还会责怪她。

没过多久,弟弟来了,叫了一声“妈”,问了问今天感觉怎么样,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玩起了游戏。

这时候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也来了力气,不停询问着儿子的近况。

什么“又瘦了”,“累不累”,弟弟“嗯”、“啊”地回答着,母亲也没有半点不满。

仅仅打了个哈欠,母亲立刻开口:“你赶紧回家休息吧,这有你姐呢。”

听到这话,弟弟还真就毫无负担地拍拍屁股走人了,只留下姐姐一个人,平静地拿起水果刀给母亲削苹果。

都说“被爱的有恃无恐”,看过这对母女,米粒妈觉得,这句话可以应用在任何关系中,包括父母与子女。

当父母成为了被爱的那一个,就可以毫不在意陪在身边的孩子,而始终在追求爱意的他,就这样被紧紧束缚在了一个恶性循环里。

悲哀的是,只有他一个走不出来,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个循环的存在。

被忽略的孩子

别走入偏执的陷阱

之前,韩国一个男爱豆和自己的素人妹妹一起录综艺。

节目中,哥哥准备煮个泡面。

聊着聊着,兄妹两人就争论起“泡面里要不要放鸡蛋”这个问题。

哥哥坚持要放鸡蛋,并说妈妈一直放鸡蛋,妹妹则说煮泡面不能放鸡蛋,妈妈从来不放。

争执不下的两人决定打电话给妈妈求证,妈妈平静地回复“放鸡蛋了啊,本来煮面就要打一个鸡蛋才好吃。”

这边哥哥赢了,趾高气昂地说:“都说了妈妈一直放鸡蛋。”

妹妹则一脸惊讶,连基本微笑甚至都保持不住:“那为什么从来没给我放过啊?给我煮的时候只有方便面啊。”

妈妈立刻转移话题,挂掉了电话,哥哥也说了再见,只有妹妹一个人仿佛还没有反应过来一般,又失落又无奈。

这下不仅米粒妈无语,整个韩网都开始震怒,因为没有家庭只差一个鸡蛋。

妈妈的偏心下,哥哥作为既得利益者,不仅默认了这种差别对待,还没有任何愧疚。

这下哥哥的风评一落千丈,受到大批粉丝抵制,妈妈也被指责重男轻女。

最后还是妹妹站出来道歉,表示是自己引发了争议,妈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和哥哥口味不同,并不是偏心。

米粒妈真的很难过,为了不影响受益者,还要妹妹这个偏心的受害者道歉。

有人说她是不是被逼的,但米粒妈觉得,这大概率是妹妹的心里话。

在家里不受疼爱的孩子,虽然能感觉到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差别,但他们往往都会在心里进行自我安慰,给父母找理由。

然后在下一次的经历中,试图证明自己能够得到爱,哪怕只被认证了一次,也足够开心很久。

因为,所有人的内心,都住着渴望被爱的小孩,就算是千万富翁也避免不了。

想起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中的一幕。

身为富翁的哥哥看起来有教养、有气质,贫困潦倒的弟弟无赖、没素质。

哥哥给母亲提供优渥的生活,可妈妈只想着让哥哥把一切都送给弟弟,这份对弟弟的偏爱,总是让他心生嫉妒。

弟弟第一次来哥哥家,和哥哥聊起身上的小西服是妈妈对自己去书会的奖励。

一向有风度的哥哥却突然笑着问了一句:“你要洗个澡或者别的吗?你这周洗过澡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让弟弟尴尬不已,问完之后哥哥似乎也不需要得到答案,径直抱着孩子离开,只留下弟弟一个人在这片落寞当中。

米粒妈一开始也不理解,这么绅士的哥哥怎么会说出如此让人难堪的话。

节目最后,哥哥只说了一句:“他到处炫耀他的小西服。”

米粒妈瞬间泪目,即便他已经拥有了那么多财富,已经成为了一位父亲,却还会幼稚地通过刺伤弟弟的方式,来消解自己心中的嫉妒。

原来,从小到大,他一直都羡慕弟弟,哪怕弟弟过得不如他,只因为弟弟拥有妈妈最多的爱。

可是,米粒妈真的很想告诉他,小事上不被选择,大事上一定会被放弃。

与其在那份难以获得的爱意中纠结,不如大方承认自己不被爱。

今年春节,米粒妈看到一个话题:在出租屋过年。

一个女生说害怕妈妈让自己出钱帮弟弟,所以不回家。

评论区一片心酸,她却看得开。

妈妈对她不是毫无关心,偶尔微信叮嘱多穿衣服,或者寄一点土特产,她也每月按时给父母打钱。

在她看来,自己和父母之间,虽然没有浓厚的爱意,还存在责任。

只要尽到责任,哪怕有时依然会被父母的偏心伤害,起码自己的心始终自由。

是啊,承认父母不爱自己,并不羞耻,反而是一种解脱。

因为不会再因为渴求爱意而无底线的付出,更不需要拼命证明自己。

与小时候那个不被爱的自己和解,才能让已经长大的自己拥抱自由,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