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时,带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三兄弟都有本领,不过孙悟空最强,猪八戒和沙僧则弱了很多。对了,危急时刻,白龙马也可以出力帮忙。

孙悟空的本事有很多,他会筋斗云,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也会地煞数的变化,即七十二般变化;除此之外,孙悟空还会分身术、隐身术、法天象地等等。猪八戒本事不如孙悟空,但他也有天罡数的变化,就是三十六变。

看到这里,一个问题出现了: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猪八戒有三十六变,那么沙和尚会多少变化呢?

因为原著并没有说明,所以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沙和尚本事不如猪八戒,所以他只有十八般变化;也有人说,沙和尚和猪八戒一样,是三十六变;甚至还有人说,沙和尚只有三十五变。或者还有其他答案,此处不一一说明。

说沙和尚会十八般,可能是受到西游评书或者一些影视剧的影响。说沙和尚三十五变,是觉得他不如猪八戒,所以应该比八戒少一变。

要想知道沙和尚有多少变化,得确定一点,他到底会不会变化。

从原著来看,沙和尚确实会变化,只是变化的次数很少。在车迟国时,三兄弟曾变为三清雕像,其中“八戒变做太上老君;行者变元始天尊;沙僧变作灵宝道君”

这就说明,沙和尚确实会变化之术。

具体到沙僧会多少变化,我个人认为,沙僧也会天罡数三十六变,跟猪八戒一样,理由如下。

首先,沙和尚的实力与猪八戒一样。

只要看了原著,大家就会发现,不论原先在天庭的职位,只论个人武艺的话,沙僧的实力和猪八戒差不多。

武艺方面,猪八戒和沙和尚曾单打独斗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望妖精便筑。那怪使宝杖架住。他两个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这一场好斗……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兵器方面,沙和尚的降妖宝杖与猪八戒的九齿钉耙,重量一样。

八戒笑道:“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问沙僧道:“师父宝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而且,两人还都和水有关。

猪八戒在天庭是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军,水下功夫不错,后面遇到水里的妖怪时,悟空就总是让猪八戒去对付。

沙和尚在天庭是卷帘大将,但后来他失手打碎玻璃盏,贬到了流沙河里,所以他也成了水里的妖怪。收服沙和尚前,就是八戒下水和沙和尚打斗。西天取经的路上,有几次也是沙僧和八戒联手,对付水里的妖怪。

看到了吧,沙僧在武艺、兵器方面,跟猪八戒一样。甚至,两人的属性也一样,都是在水下功夫更厉害,在地面不太行。

所以,从这一点来推测,沙和尚的变化应该也是和猪八戒一样,都是天罡数的变化,就是三十六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西游中只有天罡和地煞两种数量的变化。

很多读者认为,虽然猪八戒的变化数量不多,但他的变化质量高,因为他是天罡变,比孙悟空的地煞变级别高。

这其实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因为原著中写得很清楚,天罡和地煞不代表级别,只代表数量。提到天罡,就对应三十六;提到地煞,就知道是七十二。

对了,孙悟空在拜师学艺的时候,菩提祖师曾问他,要学哪一般变化。

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天罡变和地煞变,不代表质量高低,只是数量不同。否则,孙悟空怎么会说学多的而不是说学等级高的呢?

由菩提祖师这番话也知道,所谓的变化,也就这两种,一种就是七十二变,一种就是三十六变。沙和尚的本事不如孙悟空,和猪八戒相仿,显然他也只可能是三十六变,而不会是七十二变。

事实上,当我们看原著里其他人的变化,也会发现这一点。

比如牛魔王,他和孙悟空本领差不多,他也有七十二变。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时,作者在旁白中就说,“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

同样的例子还有二郎神,他和孙悟空武艺也差不多,同样也有七十二变。

牛魔王武艺与孙大圣一样,二郎神也差不多,所以他们俩和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沙和尚武艺和猪八戒一样,所以他也应该有三十六变。

其实,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也罢,猪八戒会三十六变也罢,都是一种寓意。

孙悟空学艺在“斜月三星洞”(这是个心字),他又是心猿,所以他代表着躁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因为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

牛魔王也是心猿,所以他也会七十二变。

猪八戒寓意着本性、欲望,所以他很懒惰,好色、嗜吃、贪财,这都是人的本能。而这些本能,至少占据了人心一半,所以猪八戒只会三十六变。

总而言之,西游记里只有两种数量的变化,要么七十二变,要么三十六变。至少在悟空、八戒和沙僧三兄弟中是这样,所以沙和尚只能是三十六变。

评书又或者影视剧中,只顾着数量变化,反而有些弄巧成拙。比如说二郎神会七十三变,沙和尚会十八变或者三十五变等,这些可能是要在数量上表现差异,但其实反而少了寓意,也就脱离了原著的内涵。

如果只是听个热闹,这些也就无所谓了。如果真要想读懂西游记,去了解它的寓意、本意,这些变化的数量就不能随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