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用来势汹汹这个词来形容布林肯的访华呢?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在他来之前美国大张旗鼓的发布了好几个施压的信号,比如4月17日正式发布的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再比如还没正式发布但早早就吹风出来的正在起草可能会切断中国一些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制裁,再再比如在发布的2023年的“国别人权报告”中继续散播涉疆谎言,甚至美国参议院还特意踩着点通过法案强制字节跳动剥离TikTok,所以说美国一件件的安排可真是应了“机关算尽”的说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既然是机关算尽,就说明布林肯此行意义很重大,那么布林肯究竟是为什么来中国的呢?这个问题美国国务院官网早就公布了,布林肯这次来主要为了办三件事:

第一件,在关键问题上取得进展;

第二件,明确、直接地传达对双边、区域以及全球性议题的关切;

第三件,负责任的管理竞争,以免导致误判或冲突。

大家看看这三件,能看出来布林肯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吗?如果不能,那我就给大家简单说说,我们先从最容易说清的说起。

这个最容易说清的就是第二件,他用的一个词是“传达”,简单说就是告诉中国美国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诉求是什么,因为只是“传达”所以就是通个气的意思,不需要太深入交流。

第三件其实是有点意思的,大家想想什么事才有可能导致中国误判美国的行为,甚至因为误判了还有可能引发冲突呢?我估计大家都清楚,那一定是和台湾省有关的,所以大概率布林肯又是要假惺惺表达一下美国不支持台独等等的话。

说完了以上两件就剩一件了,就是第一件在在关键问题上取得进展,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国心目当中的关键问题呢?我想这个答案就藏在布林肯来访的成员们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讲一个政要出访肯定是有个代表团的,代表团的成员就决定了这次出访的主要目的,那么布林肯这次带着谁来的呢?还真不多,一共就4个人,他们分别是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副国务卿利兹·艾伦,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负责国际麻醉品和执法事务局的助理国务卿托德·罗宾逊和美国国务院网络空间和数字政策局巡回大使纳撒尼尔·菲克。

现在我们看看这四个人,大家有没有看出点什么来?其实这个团队成员代表着布林肯这次就是来谈外交事务的,因为主要成员都是负责外交的,一个经济方面的官员都没有,说明就没打算谈经济问题。

那么什么是现阶段拜登政府的外交关键问题呢?我个人认为就三件事,一是俄乌冲突,二是中东冲突,三是台海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中美之间有可能在哪一个事上取得进展呢?无疑就是中东冲突了。

所以布林肯这次访华目的很直接,主要就是来谈目前让很多人很紧张的伊朗和以色列的矛盾来的,那么为什么美国现在这么重视中东冲突呢?原因很简单,他对美国社会的稳定影响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伦比亚大学爆发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 图/美联社

从以色列发动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以来,美国持续不断的爆发大游行,支持哈马斯的一方和支持以色列的一方甚至大打出手,甚至还出现现役美军士兵在白宫门口自焚的事件,就在布林肯访华前的4月17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校园内的图书馆前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美国警察接到报警后进入校园逮捕了100多名学生,这一事件引发美国多地高校的大规模声援运动,目前形势愈演愈烈。

美国社会之所以对巴以冲突反应这么激烈,主要原因还是拜登政府的应对太双标,表面上反对以色列,实际上却支持以色列,连政府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态度,社会矛盾当然就没办法弥合了。

巴以冲突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动荡越厉害,拜登的连任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布林肯把这件事作为主要问题就再自然不过了。那么问题来了,在巴以问题上中美之间能取得什么进展呢?其实能取得的进展基本都是没什么用的进展,比如都多承担一些人道主义援助责任之类的,那能阻止以色列的疯狂吗?当然是不能的。

巴以冲突这件事的根源就在美国自己身上,他要是不改变谁都帮不了他,当然了美国很善于弄虚作假,摆一副他们正在努力解决问题的样子出来也是他们的常用伎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个人对布林肯访华的评价不高,当然这个不高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布林肯也谈不出什么结果来,更重要的是他来之前美国政府的各种施压动作太招人反感,所以布林肯这次访华估计还没耶伦的效果好,当然这里面也有点原因,耶伦主要来谈经济问题,合作的方面多一些,那都没谈出个什么结果来,布林肯就更没希望了。

布林肯不但要谈的内容是矛盾较多较大的方面,更大的问题是他来之前就惹怒了中国,所以大概率中国是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的,他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来势汹汹,去势空空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