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鱓(shàn)1686-1756年,字宗杨,号复堂,别号懊道人、藤薛大夫、中洋氏、木头老李等。扬州兴化县人,是明代首辅李春芳的六代后裔,家庭生活优裕。李鱓自幼聪慧,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一面攻读举业,学习诗文,一面学习绘画,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稍长在兄嫂的教导下学习花卉,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教育,为他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五十年中举, 康熙五十三年,于康熙皇帝热河避暑之时有机会直接面见皇帝献画。康熙看后,觉得此人是可造之材,于是说“李鱓花卉去得,交常熟蒋相公教习徐熙、黄筌一派”,随后破格提拔安排到宫廷南书房。南书房是皇帝特设的一个特殊文书办公的机构,朝廷的一些卿相经常出入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书房由内阁学士、绘画主流派画师蒋廷锡教授花鸟画。但是李鱓不愿因求贵而求媚,不愿以宫廷正宗画派的风格束缚自己,渐渐地感受到那些在他身边阿谀奉承、谄媚折腰事权贵的人让他不适,同时也受到许多人的非议。他深感困惑茫然。于是在宫廷五年后,以“画风放逸”之名结束了宫廷画师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以布衣身份居扬州,卖画为生,成为“扬州八怪”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鱓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鱓的笔底纵横,他不仅画兰、画竹、画牡丹、画凤凰这一类文人常画的花鸟,他还画葱、姜、瓜、茄、山芋、荸荠、芋头、茭白、松鼠、蛤蟆、蚕桑一类习见的常物,充满生活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特别善于用水,他的许多作品,经若干年后展现,往往依然显得花叶滋润,墨彩欲滴,这充分显示了他的用水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鱓为人为艺率真自然,且绘画技艺全面,创作思想自由开放,既能扎实的继承,又锐意创新。在文人写意花鸟画向现代跨越的时候,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开启了清代海派写意花鸟画乃至近代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