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0多位开国少将中,谢振华的名字并不起眼,但是他的一生却是相当传奇,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许多人对他并不了解。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谢振华都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因而造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不过,在谢振华的身上,也永远留存下来一个遗憾,即1988年时,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振华之所以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不是别的原因,是他自己拱手相让的结果。

对于一名军人而言,军衔的高低是一件影响很大事。

那么,谢振华为什么要将上将军衔拱手相让?1988年授衔前,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毛主席夸他文武全能

谢振华是江西崇义县人,他之所以后来走上革命的道路,原因在于他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朱德,陈毅等人的领导辗转闽粤边境,在此期间,朱德将部队进行重新整编,即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

谢振华父亲参加的军队,就是这支部队。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29年,13岁的谢振华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振华年龄小,在当地干革命工作时,主要是协助父亲送信,站岗,放哨等,后来,由于敌人的疯狂镇压,谢振华的父亲不幸牺牲。

父亲的牺牲,让谢振华的面前出现了两个抉择。

第一,继续革命,第二,放弃革命, 回家过安稳日子。

没有考虑,谢振华当即选择了前者。

那个时候,谢振华虽然年龄小但是非常懂事,明事理,他知道父亲之所以革命,之所以不怕死也要与敌人斗争到底,完全是为了自己,为了天下的穷苦老百姓着想。

父亲倒在了革命的路上,谢振华 明白,无论是从感情还是信仰来说,他都是父亲最适合的接班人。

因而继续革命下去,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他唯一,也是他最好的选择。

事实证明,谢振华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自从参军以后,谢振华学习刻苦,工作态度也很认真,上级对他比较器重,因而屡屡对他委以重任。

1934年,年仅18岁的谢振华,被任命为了红三军团第五师14团政委。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杨勇,张爱萍,苏振华等人,此时都是红三军团的团级干部。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谢振华的优秀了,之后,谢振华被调到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任科长。

1935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谢振华的人生,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陕北工作没多久,谢振华被推荐进入到了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6月1日,毛主席来到学校,参观了学员宿舍,接见了学员以及学校干部。

此时谢振华担任了学校第二队的政委,毛主席看到他后,很是惊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这个科长又变成了政委,可见我们红军都是文武全能啊。”

听到主席的夸赞,在场的人都笑了,而谢振华,则是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不久,学校规模扩大,谢振华转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普通学员,不过,他在的这个队可不普通。

谢振华被安排进入的队是师团干部学员队,与谢振华成为同学的人,都是我军赫赫有名的将领,有韩先楚,余秋里,张震等等。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进入到了抗战时期。

谢振华的人生,再一次的发生了剧变。

33岁当军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党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的合作,由于国民党只给我军三个师的编制,因而我军的许多干部只能降级使用。

谢振华,倒是个例外,他不仅没有降职,反而还算是“升职”

谢振华本来被任命为了山西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的一名科长,可是不久后,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前往晋西地区扩军,很快,谢振华聚拢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

上级一看,谢振华干事还真有效率,随后便让他带着人前往总部听从总部指挥。

来到总部后,此时总部正准备成立一支特务团,谢振华来对了,随后,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成立后,谢振华担任了团政委。

抗战初期,能够担任团级干部的人,都是我军最为优秀的将领,谢振华能担此重任,可见上级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之后的抗战八年,谢振华虽然参加了不少的战斗,但是他的职务却是一直都是团级。

也正是这个特殊原因,最终影响了谢振华的授衔。

解放战争时期,不知什么原因,谢振华的职务提升的又快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后,谢振华留在了华中地区,在此之后,他担任了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1949年,我军对全军的野战部队进行了整编,谢振华所在的苏北兵团十二纵队,被整编为了三野第30军。

谢振华继续担任军长,这一年他33岁。

要知道,在当时以33岁就担任军长的人,在我军可是屈指可数,二野赫赫有名的“王疯子”王近山,这一年也已经是34岁了。

谢振华也没有辜负上级的期望,他率部英勇的参加了渡江,上海等战役,立功卓著。

邓小平决定要裁军

新中国成立后,谢振华因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其实我们在现在来看,无论是从谢振华的资历,还是战功等人,授予他少将军衔,确实低了一些。

不过,老一辈的革命家都高风亮节,他们参加革命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什么高官俸禄,因而对于自己的军衔,谢振华也是欣然接受。

此后,谢振华先后担任了69军副军长,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等职。

有人也许问了,谢振华之前还是军长,为什么建国后倒是成为了副军长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当时担任69军军长的是起义将领,开国上将董其武,董其武年龄大了,谢振华就被调来负责了69军的工作。

对此,廖汉生将军戏称谢振华是“吃驴子的料,干骡子的活。”

不过,谢振华将军倒是没有计较那么多,反正都是为了革命嘛。

特殊时期结束后,谢振华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选择。

邓小平开始主持工作后,将眼光放在了裁军一事上。

早在建国初期,我军就有过裁军,后来由于抗美援朝战役的爆发,此事只好暂时搁浅,抗美援朝战役后,我军也有过裁军,不过数量不大。

之后的几十年,都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流逝,部队太多人数,也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累赘,特殊时期,邓小平本来要裁军,但是由于他还没来及做这件事就被撤销了职务,因而此事也只能再次搁置。

1981年邓小平出任军委主席后,非常关心军队的体制改革,在此期间,邓小平明确表示,为了给军队“消肿”,必须进行裁员,

早在1978年,1980年时,邓小平已经主持了两次裁军,再加上1982年的裁军,全国战斗部队已经缩减到了400万余人,尽管如此,邓小平仍然觉得有些多。

1984年,邓小平找来军委的一些负责人,他说,必须再拿出一个方案,再次裁军。

很快,有关部门给邓小平送上了一份报告,分别是裁军30万,50万,以及70万人。

1984年阅兵前的一天,邓小平表示,要裁军50万人,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后,邓小平就改变了主意。

1984年11月1日,就在阅兵刚结束的一个月,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伸出了一根手指,他说,改变原先裁军50万的决定,要裁军100万。

邓小平的这个做法,也将军区的精简提上了日程。

建国后初,我军有五大军区,后来经过多次的改编,到1984年时,我国留存下来11个大军区。

对于全国而言,11个大军区已经不多,但是邓小平却认为还有精简的余地。

就此,关于精简军区一事,也被列入了讨论中。

昆明军区被撤,谢振华大感意外

特殊时期结束后,谢振华担任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到了1982年时,党中央对谢振华委以重任,将他提拔为了昆明军区政委。

要知道,由于“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的昆明军区是全国各大军区中唯一还有作战任务的军区,将谢振华调任到此,可见上级对谢振华的信任和倚重。

谢振华来到昆明军区后,也不负众望,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爱戴。

1984年百万大裁军时,关于要精简军区一事,谢振华也是知道的。

当时争议最大的,便是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个军区,肯定是要撤销一个的。

许多人认为无论从历史渊源和当时的情况来说,都认为撤销成都军区的可能性最大。

第一,昆明军区是原二野四兵团组建而成,邓小平当时是二野的政委。

第二,昆明军区此时是唯一还有作战任务的军区。

第三,一些军委领导多次视察昆明军区,并给军区题词。

出于这些考虑,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张铚秀在前往北京开会时,还告诉秘书,务必带上准备接受成都军区的方案。

可是最终结果,却是出人意料。

1985年6月3日,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宣读了保留的七个军区的名单,分别是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兰州,成都。

当杨尚昆宣布完这份名单后,在场的所有人脑子都嗡了一下。

特别是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张铚秀以及时任政委的谢振华,两人对这样的一个结果,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谢振华脸色难看的看向了同样脸色难看的张铚秀。

谢振华轻声问道:“怎么办?”

张铚秀不愧是一位有着多年革命经验的老革命家,他回答道:“完成昆明军区最后一段光荣的历史使命吧。”

谢振华多年的党性让他也很快回过神来,他重重的点了点头。

随后,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找到了谢振华,他问谢振华愿不愿意到军事科学院工作。

将上将军衔拱手相让

当时很多人都明白,此时精简军区,一两年后,我军必定会恢复军衔制度,而按照这个标准来说,担任大军区正职的人,应该都是上将。

对此,谢振华是非常清楚地,军事科学院虽然不是大军区,但是级别很高,与大军区相等,谢振华也明白,如果自己要是去军事科学院工作的话,很有可能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但是思来想去,谢振华还是婉拒了杨尚昆。

谢振华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杨尚昆的建议,前往军事科学院工作,原因就在他对昆明军区的感情很深。

昆明军区被撤,作为军区的最后一任政委,谢振华知道,自己要做的事很多,包括去安慰同志们,去为大家解惑等等。

谢振华的内心是下了决定,自己的职务,当不当上将没关系,他一定要做好昆明军区的善后工作。

1985年9月1日,“昆明军区善后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

在谢振华的主要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将所有的军区善后工作都做完了,在党的历史上,谢振华用自己的手,亲笔写下了昆明军区最难写,也是最光荣的一页。

三年后的1988年,我军果然恢复了军衔制度,这一年,我军对17人进行了上将军衔的授予。

在这17人中, 包括了当时接替谢振华前往军事科学院工作的王诚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