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一个写作圈的朋友告诉我他封笔了

就叫他QQ吧。

QQ刚告诉我他号被封了,然后决定封笔了,彻底不写了。

我讶异了很久,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或者鼓励他。

我了解QQ遭遇的事情。

QQ这个人也属于比较果敢的,连他都宣布封笔了,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QQ是反夹联盟的重要力量,很多时候,我都是通过看他的文章来寻找写作的角度的。在鼓励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重振民营经济信心方面,QQ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以至于那个我们都以为人间蒸发了的那个C先生,也频繁在视频里面推荐QQ。

QQ说,不敢写了,担心祸从口出,也嘱咐我一定要谨言慎行。

我完全明白。

因为咱们现在的社会心态,太容易如潮水一样往一边倒了。

比如如何看待刀郎。

现在很多网民,包括很多媒体界的朋友都有拿刀郎去造神的趋势,谁批评刀郎两句都不行。

于是汪峰也出来解释,谷建芬老师也出来解释:他们从没批评过刀郎。

但是刀郎毕竟也只是万千音乐人的一个,他既然出了作品,怎么就不能被批评呢。批评刀郎音乐土,就是在打压刀郎?

刀郎在不同时间的音乐作品,质量是不一样的,《山河廖哉》确实好,词和曲都好。

但是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去听万青,因为后者更直接,更打动人心。

刀郎在2004年的作品,在彩铃的造势之下,确实是有点通俗了。

这也就导致有一段时间,国内比较流行的歌曲全是《那一夜》《秋天不回来》《感动天感动地》《老鼠爱大米》这些。

这有什么不能批评的吗?这一类的歌曲相对于那英的歌,那就是土的,土还不让人说了?

这不是什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那英唱的也是通俗,也是流行歌,她不是鲍勃迪伦,李宗盛那样的唱作人,不算艺术家的范畴。她只能算个好的歌者。

我觉得主要的区别是歌曲的意境以及对情感处理的细腻与克制。

换句话说,让你听一百遍《感动天感动地》或者是那英的《春暖花开》,你更愿意选择哪个?咱们再把这个比较延伸一点,那就再加上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以及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其实不难发现,越是艺术价值高的作品越耐听,而且跨地域,跨文化,跨时间。

这是有一条客观的评价尺度在的,不是谁谁怎么说,就怎么样了。

我不懂音乐界人士用什么标准去解释歌曲意境的高低。我估计那英也不懂,所以她也就只能打个通俗的比方,如果把刀郎和刘欢放一块,她更倾向于刘欢。

因为刘欢算是个音乐家,学院派的。

尽管我个人也不是很喜欢刘欢的很多歌,但是必须承认,人家的曲式结构,唱腔,那就是高级,不能因为我觉得不好听,就证明这个不好。

关于刀郎的事,这让我想起了2010年的韩寒。

那会韩寒的名声很大,我也很喜欢读韩寒的杂文。

当时,许知远写了一篇《庸众的胜利》,里面是这样写的:“人们越是把他推向这个位置,越暴露出这个时代、这些高声吶喊者的愚蠢、脆弱与怯懦。在某种意义上,韩寒的胜利不是他个人的胜利,而是这个正在兴起的庸众时代的胜利。”

冯唐用“金线”的比喻,意图暗示,虽然韩寒影响力很大,但是韩寒作品的艺术价值还不到“金线之上”。

事实证明,两位说的基本上都对了。韩寒杂文当时读的很爽,但是时过境迁,现在竟然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我觉得他们对韩寒的评价,也可以同样放在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刀郎身上。

我想问各位这个问题:刀郎的所有音乐真的都达到“金线”之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