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 者丨谭海燕 陈梦璇 江珊

编 辑丨喻淑琴 李振

4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南沙举行。本次圆桌会议以“工商界高质量合作·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共聚湾区之心 共谋创新之路”为主题,吸引地市贸促会、研究院、协会以及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机制由广东省贸促会、中国贸促会驻香港代表处、中国贸促会驻澳门代表处联合发起,现有首批成员单位48家,预计每季度举办一次圆桌会议。

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小锋:将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打造成政商互动交流的高效平台

会上,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会长陈小锋发表致辞。

2023年9月,中国贸促会联合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并发布《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工商合作澳门倡议》。作为落实此次大会发展共识的常态化配套机制,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机制在香港启动,目前首批48家成员单位已加入圆桌会议。

“我们希望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进一步凝聚粤港澳三地工商界的力量,共同探讨和分享商业合作的机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大湾区工商界合作共赢、携手发展。”陈小锋说。

南沙伫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成为大湾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的热土。陈小锋说,圆桌会议选择首次在南沙举办,目的就是通过深入解读政策、专家报告、对话交流和工作探讨,帮助大湾区工商界进一步了解《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进一步挖掘南沙创新发展的潜力,以及企业融入南沙发展的良好机遇,探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我们希望以南沙圆桌会议为开端,不断落实圆桌会议机制,丰富活动创新形式,积极把圆桌会议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政商互动的交流平台、共享合作的分享盛会以及推动发展的助推器。”陈小锋说。

他提到对圆桌会议的四大展望,一是打造成为三地工商界了解湾区发展的重要窗口。据悉,接下来,圆桌会议将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轮流举办,将立体化直观地为粤港澳工商界展现大湾区发展的动态和投资的机遇。

二是将借助圆桌会议机制,组织广东企业“港澳行”与湾区企业“地市行”,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优势产业产品和企业对接创造契机,尤其是推介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推动港澳现代服务业与广东先进制造业的优势互补,促进湾区的产业协同合作。

三是搭建三地工商界促进湾区共建的沟通“桥梁”,把圆桌会议搭建成为政府、机构和企业之间互联互通的有效机制,推动工商界对湾区内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软”“硬”联通等方面定期交换信息和意见,积极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助力当地优化营商环境。

陈小锋特别提到,欢迎成员单位在圆桌会议召开和闭会期间,通过各种形式提供信息反馈问题,为大湾区建言献策。

陈小锋还表示,交流会友、创造商机、互促共赢也是圆桌会议机制的核心目标,“我们将以圆桌会议为圆心,继续拓展新成员伙伴,扩大朋友圈,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构建更加紧密的沟通网络,促进三地工商界的交流和深度融合”。

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南沙产业承载力再上新台阶,2年内提供超2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

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介绍,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未来将有6条跨江通道联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其作为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拥有国家部委近期出台的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政策支持,未来15年,南沙可新增用地122平方公里,产业承载能力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极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

谢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是常态化的协调沟通机制,是促进大湾区工商界交流合作、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中国贸促会、广东省贸促会将圆桌会首次会议放在南沙举行,是对南沙的充分肯定与重要支持。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之一,近年来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建设,日益成为各方瞩目的发展热土、投资高地。

谢伟表示,南沙将着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出台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持续释放15%企业所得税优惠、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效应,用好国家部委近期出台的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政策。

他介绍,正谋划建设宜商的发展空间,具体规划“一港(国际航运服务港)、三岛(金融岛、科学岛、文化岛)、三谷(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多园(国际汽车产业园、智造产业园、海洋科技产业园等)”的产业载体布局,力争两年内提供超2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承载空间。

从枢纽之城迈向港澳全面联通之城

面向来自粤港澳工商界的代表,谢伟从联通枢纽、港澳合作、科创产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着重推介了南沙的发展优势和规划前景。

南沙地处湾区之心,是内联外通的枢纽之城。在南沙80公里范围内,覆盖大湾区11座城市和5大国际机场,深中通道今年通车之后,万顷沙支线建成后南沙到深圳机场最快20分钟左右,未来南沙将有6条跨江通道联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南沙港区是华南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相当于全球第9大港口,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功能齐备。

南沙承载国家战略,是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南沙全面推进与港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科技产业‘智联通’、人文往来‘心联通’,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谢伟表示,南沙创新成立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和粤澳发展促进会,搭建起与港澳常态化双向沟通渠道,集聚了63家港澳及国际商协会组织,为港澳企业进入内地提供便捷服务。

南沙产业基础坚实,是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科技策源方面,南沙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南沙科学城,布局广州海洋科学实验室、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平台设施,集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2个,研发投入强度达5.46%。产业发展方面,汽车制造业产值近2000亿元,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初步形成国内较全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和商业航天产业格局,正着力培育壮大“芯晨大海”现代产业集群。

南沙生态环境优越,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目前,南沙蕉门河城市客厅风光秀丽,明珠湾起步区CBD形象初显,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等先行启动区建设全面提速,正与国内顶尖机构合作,高标准编制南沙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广东省首个“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现代化都市。

中山大学李善民:建议南沙适度分离管理特殊功能区与行政区,实现“轻装上阵”

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在会上作《把握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新机遇,打造更加友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报告,并对南沙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

李善民表示,南沙区位优势独特,拥有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省会城市的资源优势、大湾区几何中心交通优势以及互联畅通的枢纽港和物流网络优势;在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方面,建立了高效运作的政务服务、营造了便利化的贸易环境和宽松自由的投资环境,同时打造了集聚吸引力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与面向国际的法律服务。

截至2023年6月,南沙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884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家、省、市复制推广409项,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调研,南沙民众对南沙高质量发展的满意度比较高,尤其在“制度创新发展”方面,南沙民众的获得感最为强烈。

李善民表示,营商环境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具体包括政务服务、贸易环境、投资环境、财税金融政策以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要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南沙要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

对此,他建议,首先要推动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适度分离,提高制度创新效能。具体而言,一方面,支持南沙探索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适度分离,把社会治理任务交给行政区,把改革任务交给自贸片区,把经济发展任务交给《南沙方案》先行起步区。另一方面,《南沙方案》工作委员会,与自贸片区管委会、南沙新区政府在公务员(包括其他类型人员)配置上也可适度分离。

如何解决适度分离带来的员额增加?李善民认为,可以考虑通过法定机构来解决。他表示,按照这个思路,将《南沙方案》工作委员会、自贸片区管委会依法设为法定机构,既可以解决人员的问题,也能够很好地实现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适度分离,“通过这种调整,南沙将实现‘轻装上阵’,进一步提升利用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效能。”

其次是结合《广东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广州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南沙方案》,通过对南沙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分解现阶段优先发展的重点任务,建设好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国际经济交往合作平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国际青年创业平台、跨境法律合作平台和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等六大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最后是打造对标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方位推进南沙区的高质量发展。李善民表示,南沙应探索选定限定区域试行封闭管理,探索部分货物进口免税政策与境外人员入区便利化机制;推进与港澳税制进一步衔接,促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同时在金融开放、数字领域、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和海南自贸港的多领域合作,推动大湾区城市群、广东—海南相向发展。

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家聪:推动大湾区创新要素流通,助力香港产业转型升级

圆桌会议上,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家聪从商会角度分析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大湾区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

据悉,香港总商会拥有162年历史,会员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与地区。“一直以来,我们商会的优势是积极与世界各地商界保持着紧密联系,助力香港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李家聪说,香港总商会拥有较多金融机构会员,这正折射了香港的优势——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由这个定位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金融服务。

李家聪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其所处企业在大湾区多地均有布局。作为企业家,一直以来,他感受到南沙与前海的一系列鼓励投资政策力度。“但在香港,政策的相应激励与解读相对欠缺。在我看来,双向投资与双向融合很重要。举个例子,香港欠缺很多数字化产业所需人才,其实可以加大力度吸引广深的人才到港。”李家聪说。

此外,他还提到,香港人口老龄化、产业较为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产业转型压力大。对此,李家聪结合长期在商会的洞察,提出了几点想法

首先,探索推动大湾区各类创新要素流通,比如探索“北药南下”等。此外,他提出可以扩大特定产业医疗跨境数据互联互通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相关内地产业享受到产业数字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他还提出,可以建立机制吸引人才,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市场的作用,在香港创造更多机会“引凤来栖”。

澳粤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彩燕:希望尽快在南沙有澳门的产业园,吸引更多澳企来投资

4月25日上午,澳粤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彩燕专门组织20多位澳门企业家同行北上专程考察广州南沙区。“我们对南沙的投资环境非常有信心,但南沙与澳门之间的交通还需进一步改善。未来希望南沙能够和横琴、澳门共同推动三地‘一城多站’式发展。”在粤港澳三地企业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助力“引进来”“走出去”的圆桌讨论上,她如是建议。

“路通才能人通、财通。我们团队早上从横琴口岸出发花了一个半小时坐大巴来到南沙,时间较长。今年澳门轻轨会延伸到横琴,期待未来能够通过城轨联通横琴南沙。”罗彩燕表示。

对于企业如何“引进来”,罗彩燕表示:“很多澳门企业反映,《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出台,为港澳企业在南沙投资兴业提供了多项便利政策,我们也希望尽快在南沙有澳门的产业园,以此鼓励更多澳门企业来南沙投资。”

而在“走出去”方面,罗彩燕认为,南沙可以借助澳门面向葡语系国家优势,“今年澳门举办了第六届中国葡语系国家的经贸合作部长级会议(中葡论坛),吸引了超过1000人参会,澳门与葡语系国家关系密切,未来澳门和南沙两地的企业可以思考如何借助中葡论坛平台走出去。”

在罗彩燕看来,南沙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澳门推动文旅商贸业发展不谋而合,未来两地还可以在人才培养和会展业务方面加强合作。另外,澳门拥有拱北口岸、青茂口岸、港珠澳大桥口岸、横琴口岸等多个口岸,但在发挥口岸的商业价值方面目前较为空白,因此她建议,南沙还可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口岸经济参与澳门发展。

德国海外商会联盟中国区王晓丹:希望德企在华投资能享受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上,德国海外商会联盟中国区政府事务高级总监王晓丹表示,有50%的在华德企愿意计划继续投资中国,以此提升自身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她建议大湾区能够支持在华德企享受与其他企业同样优惠的政策支持,并在新政策出台后组织德企开展政策解读活动,支持大湾区与德国在研发领域实现数据跨境交流。由于70%的德企是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她建议安排更多中国企业和德国企业的对接活动,便利德国企业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

更多详情点击进入专题→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李洁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