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的高新区从街上看,没有特别大的动静,火炬大厦门前车辆稀少,三安大厦主体起来后就停了下来,高新路再往南就是甘家寨的麦田。高新区的空旷和涌动各占一半。

当时高新有政策,却没有城墙里的商业繁华。

80年代末,南方人涌进西安承包柜台,骡马市也被南方人炒了起来。最早一批人挣钱后,西安本地人跟着学,从南方进来了一堆牛仔裤、开司米,形成有名的康复路批发市场。90年代,开元、民生、百盛这样中规中矩的商场基本全国大一统。90年代末,世纪金花广场,第一次把国际一线品牌引入,带领西安的服装市场进入了新阶段。

从此以后,西安还掀起过一场服装革命,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

我刚到西安时,国产女装品牌“哥弟”已经很火了,在银座、南大街都有分店,我陪妻子去过几次,生意都很好。

追溯西安现代服装市场,早一代的商场是80年代东大街的人民服装店,前面是商店,后面就是车间,华达呢服装和雪花呢大衣,一件难求,“百货公司洋娃娃,服装公司一枝花,煤炭公司亚非拉……”这样的顺口溜在西安流传了好多年。

■ 图源网络

改革开放产生了大批白领女性,职业要求注重职场形象,她们也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时尚一些。世纪金花消费有点高,康复路服装又有点一般,这时一家叫“哥弟”的服装品牌店出现了,据说老板是一个叫王单的北京知青,返京后又回到西安,1998年注册公司代理“哥弟”。提他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西安本土发现并代理了适合自己市场的品牌服装,形成了影响力;二是“哥弟”流行后,占据了女装市场很大份额,开启了西安一个“大淑”女装的流行时代。

与这些品牌服装打上交道是因为那时我正找事做,成天在高新区转悠,看见高新路和科创路十字有个大楼叫枫叶大厦,楼上是公寓,一二层是商业裙楼,民族证券搬走后那里闲置了下来。

我提建议,几个朋友一起下决心拿下了此物业,交给我运作。我们自己划分面积和设计流线做商场,目标瞄准女性,高新区人流量小,但有效消费高,女性具有年轻知性的特点,喜欢具有时尚特点的职业装,比如“哥弟”这类品牌的服装。游说这样的商家来高新区开分店,第一批招到了古色、莱特妮丝和艾玛,接着又招到了达衣岩、玖姿、敦奴、亦菲等,至今商场已有十七年了,其间变换品牌,经历几番转变,结识了大量经营此类服装的人员,亲历了这个服装时代的兴衰。

为了更加直观,我找了几位这个时期的经营者分别讲述他们的经历:

01

王薪,曾任“哥弟”店长,“云裳”市场部经理,“玖姿”品牌经理。

王薪:我是1999年应聘到“哥弟”的,那时我31岁,儿子9岁,服装行业对于我就是一张白纸,但我需要工作,需要钱,我要供养儿子,我要解决生存问题,看到报纸上招聘导购员,就去了。

工作地点在南大街的银座,月薪600元,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4天假。工资我觉得很不错,没多想,先干上再说。当时我也不知道“哥弟”这个品牌,工作服发了一件衬衣,价格580块,比得上我一个月的薪资了,我特别珍惜这份工作,进入了服装圈。

“哥弟”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品牌,90年代末进入大陆市场,品牌成功的原因是市场细分化策略得当,其他品牌在年轻人身上大做文章,哥弟却瞄准中年白领这一中坚市场,从服装设计、营销网络到形象设计都做足文章。

30岁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职业女性生活讲究,需要得体漂亮的衣着,但传统着衣观念和身材限制,将她们阻隔在流行与时尚之外,她们恰恰是有实力的消费群,哥弟解决了上述这些人穿衣问题。以“儒文化”为品牌内涵,颜色花而不哨,价格高而不贵,剪裁贴而不紧,完完全全对准了这群消费中坚的“胃口”。王单发现了品牌潜力,取得代理权,把“哥弟”引入西安市场,一炮而红,相继在银座、南大街、东大街开了几家店,从此,这种以街店经营为主的“大淑”女装在西安流行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源网络

我工作特别努力,销售完每一单都要听店长的总结,那时我们每人都有一个本子,登记顾客资料,记录销售日志,到新货立即通知客户,品牌就有了黏性。不打折、不促销,价格统一,比起百货商场更具有尊享性和标识性。

几个月下来,我的销售额上去了,就去找老板提出想当店长,刚好南大街豪华商场店业绩差,派我去,销售任务一个月1万元。我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7万-8万元,业绩排第一,逐渐进入了管理层,当过市场部主管和经理。

2003年“哥弟”要自营,公司开始开集合店并研发自己的品牌,“云裳”就诞生了,经营杰西、歌丽思、卡文、迪娜达等一批经典的大淑女装,在东大街中医院对面开了第一家店,南大街小世纪金花一个店,后来豪华商场2个店,银座2个店,二轻2个店,最后发展到高新、开元、民生总共有20来家店。西安这时也产生了好几家类似公司,比如时尚靓点、盛奥服装,品牌有玛丝菲尔、声雨竹、卓雅、影儿、音儿、敦奴、亦菲、玖姿、阿玛施和后来特别流行的达衣岩等。

2006年,我得知做捷豹、诺贝达皮具的陕西盛奥公司需要一名做服装经营的经理,儿子上中学,我有经济压力,以每月5000元的工资聘到了盛奥做“玖姿”品牌经理,当时他们卖场一个500平米的专卖店,一年销售额100万元左右。我当时就立下军令状,目标300万,第一年销售了500万元,获得7万元基金股奖励。

2009年“玖姿”进驻高新圣娜商场。90平方米的临街店,当月销售额30多万,之后玖姿在小寨、北郊都开了分店。

要说同时期的竞争对手,我认为是:哥弟、云裳、声雨竹、靓点和影儿。其中影儿、音儿的代理都是从云裳出来的。

除了这是一个冲着特殊群体产生的特殊风格外,就是销售的特点:首选临街、不二价格、不满意就退货和整套搭配,才创造出一段女装销售的“芳华”。

2013年电商兴起,好多厂家为了销量,在平台销售,电商价格低,款式多,实体店成本高,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左右,潮牌服装兴起来了,“大淑”服装街店逐渐没落,只有少数品牌留在商场,我也退休回家带孙子了。

02

骆向辉,达衣岩陕西总代理。

骆向辉:我进入服装行业是从摆地摊开始的。

那时候在工厂不干了,做了一段家电维修,有一天妻子对我说:咱们马上要有孩子了,开销会增大,得多挣钱。她看别人摆地摊生意不错,就进了280元的服装,让我去集上卖。第一次摆地摊是在我原来开维修部的镇子上,熟人见到后问怎么摆摊了,感到无地自容,一件也没卖就回家了。换了一个镇,一天赚了十几元,感到还可以,就渐入佳境。

1994年,地摊队伍中我做到数一数二,两天交流会卖过七千多元。当时我还订阅《上海服饰》,研究服装方向,我进货渠道和他们不一样,他们从批发市场拿货,我到了义乌先去门店看,在杭州百货大楼了解了流行趋势,再去东阳批发市场拿货,那里每件还便宜5块钱。后来地摊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薄,我想再做下去没什么意思了,开了一家服装店,村里有个人在杭州做品牌服装,我进他的货。

■ 图源网络

1998年在他厂子的宿舍里,听人讲杭州国际大厦有个“唯我”服装不错,销售排前五,跑去看,第一眼就看上了。这个牌子的服装精细到连线头都找不见,拿起就再舍不得放下。至于到西安开店,源于一位贵人的一句话,他说:“你要发展,就一定要到大城市去。”我没出过远门,买来一本地图,看到西安,资料上说西安常住人口600万,流动人口却达到1200万,就选择了西安。

我说服了父亲,从亲戚那里借得8万元,在粉巷租了一小间房子,电视买不起,买了一个放音机,每天6点钟起床听新闻,经济台天天在讲“西部大开发”,我觉得这是个机会。那时街上讲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有个口号:“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政府投入这么大,最终还是要通过老百姓来消费,我果断地在南大街中汇商场开了第一家唯我专卖店。每天比别人早到半小时,迟半小时走,店里灯光总亮着,楼层有人就说:商场出了一个怪人。做服装讲究的就是精致,把工作做到前面,哪怕一年多10个客户,日积月累也会多很多机会。那一年过年我没回家,钱全压在服装上了,回去不知咋样面对借钱给我的人。

这家店做起来后,我的目标就是进世纪金花。当时我死缠烂打要得一个拐角,不到20个平方米,5月17日上的柜,5月25日商场结账,7天卖了三万多元。第2个月做到十几万的销售额,这些我都在工作日记里记着。

2002年“唯我”老板突然不干了,移民去了加拿大,我只好另找品牌,经常去看世纪金花的另一个品牌“例外”,感觉人家的设计就是不一样,那时人们开始有一个概念:创新。

我也去找这样有创新的产品,经人推荐,7月在郑州金博大见到了“达衣岩”,设计感一下子打动了我。然而得到消息是西安好像已有人要做了,我不甘心,还是给老板打了电话,讲了我的资源和决心,老板说是有人准备要签合同,但那人订货量小,“非典”时期厂里积压了很多商品,他说:“如果你能订10万元夏装,就和你签。”我第二天就坐飞机过去了。货发到了康复路店,人们奇怪地说这人怎么马上秋天了还进夏装,妻子也和我吵。结果刚好和她们认为的相反,货一下子就卖完了,那时“设计感”这个概念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3年达衣岩入驻东大街百盛,下半年在南大街开了一家很大的街店,我对员工们讲,我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做起一家服装店,因为我摸透了渠道。熨衣服时,我就把线头清理干净了,拿起衣服我先在自己身上比划,想象适合穿什么样的人身上。达衣岩火了起来,第二年又在解放路开了一家店。

■ 图源网络

2005年我感觉到商圈在移动,南下去科技路、高新路开店,到2016年前总共开了20来家店。期间,我连续跑了陕西70多个县,考察每个地方的商业街,如果有加盟商来,我就能评估出大概收益,哪里能做哪里不能做一目了然。发货基本是我给什么他们拿什么,因为衣服不愁卖,一切都是数据说话。2007年搞过一次特卖,4个月包销了厂家7万件库存,我和分店的徐总开玩笑说:“特卖结束,你就能买一套房!”达衣岩的火,我觉得与设计有很大关系。

2016年前后,网店兴起,服装街店整体开始衰落,达衣岩也逐渐收缩,到2024年,自营店只保留了商场里的两家。

03

吕惠芬,圣娜商场总经理。

吕惠芬:2006年我先是在圣娜商场租商铺自己开店,2007年进商场做了商管,工作是现场管理。2008年商场重新定位,目标中高端女装,我负责招商,满大街找适合我们定位的品牌,一旦打听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就向他介绍我们的情况,询问有无意向。我们有七八个一楼临街房的优势,很多人得知消息后主动和我们联系。

我自己经营过服装店,了解高新的女性喜欢什么样的衣服,我参与了商场的策划,意向中比较理想的品牌是云裳、哥弟、玖姿、靓点之类的连锁店。最早入住的是艾唛,服装挺时尚,第一次打入西安市场,标准的“大淑”,接着是古色,古色在钟楼有店,到高新是第三家店,以红黑为主色,很有个性。

2008年9月,达衣岩代理人骆向辉亲自找我,想在我们商场开专卖店,我知道达衣岩在科技路的店人气很旺,立刻定了下来。达衣岩刚开始是108平方米的店,每月卖十几万,2012年扩大到130平方米,每个月差不多能做到25万-30万的业绩。达衣岩设计风格很受白领青睐,在市场上很风靡。

玖姿是2009年进入我们商场,当时正好有160平米的门面要调整,盛奥的人就找我洽谈,对方干练、雷厉风行,我们很快就敲定了合作。玖姿是“大淑”女装的代表,透出职业女性的干练与知性,美由内而外,开业当月就销售了30万,鼎盛时期,每月业绩达到35万-40万元。

商场合作过的品牌很多,2008年—2018年基本就是这个主流,中青年职业女性的最爱。

从2016年开始,“大淑”女装销售开始滑坡,2018年好多店开始缩减面积,有的干脆开始网上销售,商场也从定位上做了调整,结合附近消费人群倾向快时尚。

这个服装时代的特点我印象最深,但流行变迁是必然,现在的女装变得更潮更加年轻化,电商是一方面,流行趋势也很重要。

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西安中高端女士服装潮流的变迁。时代就是这样,随着人们审美和文化的改变,都将成为一段历史,多少年后也许大家就忘记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之前欣欣向荣的西安“大淑”女装时代。

作者 | 陈国华 | 陕西人

「贞观」每周关注的选题将提前在贞观BOOKS进行公布,欢迎读者来喝茶聊天,分享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故事。读者的互动内容将在「贞观」文章中陆续呈现。

工作日,贞观作者会在贞观BOOKS轮值,欢迎偶遇交流。今日贞观BOOKS值班作者:汤加。请勿随意投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