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萨姐

作者:暖心

网友@一只小油瓶“控诉”:

从女儿小学二年级,我就认为她是一个“笨蛋”。

背课文的时候,我耐着性子给她讲,可是她就是记不住,气得我指着她的脑袋骂她:“你怎么这么笨!这么讲你还不会?你是猪脑袋啊!”

女儿被我骂得不敢吭声。

后来,语文老师多次反映她的字写得不好,那段时间,我就一直盯着她练字,几乎是一到写作业我就开始咆哮。

一个字写不好,反复擦写好多遍,直到最后我发现女儿写字的手都在发抖。

我也知道吼孩子不对,但是焦虑上头,我也无法控制。

我总是习惯“指”着她女儿骂,没想到,这让女儿的成绩越来越差。

有一段时间,老师反映她每天上课都不怎么听,平时考九十多分,现在只能考六七十。

回家想说她两句,她会直接顶嘴:“你烦不烦,这是我自己的事。”

只要我多问几句,她都会好几天不愿意去上学,还在书上写了好多“讨厌妈妈”这几个字。

看完这个妈妈的故事,我深有感触: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不能用情绪教育孩子。

可惜,很多父母总是习惯用“食指”去教育孩子,指责、吼骂、否定,一直让孩子处于“情绪垃圾场”中。

《中毒的父母》中有一句话: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吼孩子是带着情绪指责教训孩子,它们永远无法成为有教育作用,可能还会因此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习惯用“食指”教育的父母,

养不出“健全”的孩子

赵玉平教授曾讲过一个案例。

一位妈妈总是被儿子“嫌弃”,只要她多说一个字,儿子就会嫌她烦。

后来,赵玉平在和孩子谈心后,发现了妈妈的问题。

这位妈妈每天都会问儿子“作业写完了吗”。

儿子如果回答“写完了”。

妈妈就会指责:写完了就坐在沙发上发呆愣神,还不抓紧时间去做做习题,背背单词。就这个学习态度,每次都是推一推,才动一动,我跟你爹在外边辛辛苦苦挣钱,供你上这个学,你对得起谁啊!

他要是回答“没写完”,妈妈依然会指着他大骂一翻。

中国父母,很擅长用“食指”教育孩子:

孩子做得不对,“指”着”他的错误;
孩子做好了,还是会“指”出他的不足之处。

80%的父母都喜欢用挑剔的眼光去指责孩子,不倾听,也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殊不知,当你的“食指”伸向孩子的时候,得到的不是孩子的反省,而是让孩子在无限的内耗中形成三种性格缺陷。

1)脾气暴躁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表明:

人们在听到“你好笨”、“你真差劲”等指责型词句时,大脑会释放大量压力激素。

在孩子大脑无法承受这些压力激素时,他们陷入持续紧张、焦虑的处境中,长此以往便会情绪失控、精神失常等。

久了以后,就会形成暴躁的脾气。

2)自卑

一位网友说过一段话:

“我知道我的自卑和怯懦,想改变却无能为力,因为父母的那些‘没出息’‘丢脸’的词已经深深烙在我印记里了。“

没被肯定过的孩子,会永远背负父母的那句“笨”“很差劲”,从而走入自卑情绪中。

3)叛逆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采访了一位小时候都被父母打击羞辱过的男孩。

这个男孩小时候做事有点慢吞吞的,父亲总嫌弃他笨手笨脚,骂他是“猪脑子”“废物”。

情急之下,还会说出“像你这样,迟早进监狱”这种恶毒的话。

正是这一句句打击挖苦,把男孩推向了绝路。

不停地讽刺、挖苦、挑刺,将语言变成了利刃,一刀刀割伤孩子。

有些孩子,会顺应着父母的话“破罐破摔”,从而变得叛逆。

指责孩子,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因为你只看到孩子的“差”,最终会让孩子一生都变得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好的教育,

需要父母竖起“大拇指”

教育专家周宏的女儿出生没多久便双耳失聪,为了给女儿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他利用“赏识教育”给女儿创造了一个奇迹。

女儿说“哥”字用了半年时间,他依然对女儿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

做题时,女儿10道只对1道,他又夸赞女儿:“你真厉害,爸爸和你一样大时,题都读不懂。”

他一直在给女儿灌输“即使身体有缺陷,但你也是最优秀的”。

他不停地鼓励、赞美女儿,一直给女儿创造着自信、乐观的生活。

后来奇迹真的发生了。

女儿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最后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周宏说:

“中国的多数父母,食指太发达,动不动就指着孩子挑缺点,我手上肌肉最发达的地方是大拇指。”

是啊!好的父母,从来不用“食指”去指责孩子,而是用“大拇指”去夸孩子。

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笨小孩。

大多数别人眼中的“坏”孩子,其实都是因为得到的温暖、关爱、尊重、鼓励、赞扬比别人少的缘故。

其实,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一次赞赏与温暖,都能让孩子走出“低谷”的人生。

常青藤名校”麻省理工曾做过“试卷试验”。

试验将被试的学生分为3组,让他们做试卷。

第一组为“关注认可组”,学生一交完试卷就会得到充分的认可;

第二组为“不理不睬组”,不管学生交卷时是什么状态,收卷人连看都不看一眼,只是例行公事把试卷整理收集起来而已;

第三组为“粉碎试卷组”,当学生写完试卷上交后,收卷人非但看都不看,还当着学生的面,把试卷直接扔进旁边的碎纸机里。

反复多次试验,结果发现:

“关注认可组”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做试卷的数量远比“粉碎试卷组”多得多。

每个孩子都有潜质成为优秀人,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养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换一种积极的方式去看待孩子,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

父母要习惯伸出你的“大拇指”为孩子树立自信,赏识、捧场、认可孩子,激发出孩子上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这四个时刻,

父母不要吝啬你的“大拇指”

有教育家说过:12岁前要完成2万次的肯定。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瞳孔中看待这个世界的,我们一定要多去看到孩子的“好”。

及时赞美、恰当鼓励,在宽松中严肃,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尤其是在这四种时刻,父母一定要多鼓励孩子。

1)孩子取得好成绩时

孩子有成就时,你的“大拇指”代表着肯定、关注和鼓励。

比如:

孩子第一次得奖,告诉他: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妈妈真为你高兴。

考试比上一次进步了一点,对他说:这次进步很大,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优秀。

不要小看这一次的赞赏,它代表着父母看到了孩子背后的付出与努力。

被夸赞的孩子才会觉得:我是被父母关注着的,我是有价值的。

它会激励孩子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2)孩子认真做一件事时

孩子认真做一件事时,即使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也要去肯定他的态度。

因为他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他在努力,这是给孩子的积极信号,让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

孩子今天练字很认真,可以这样表达:今天的状态不错,不仅写得认真,字也比昨天好看多了,妈妈很高兴。

今天主动帮父母做了家务,这样夸他:今天这么积极,妈妈还没叫你,就知道干活了,真是好孩子。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小事件的肯定,就能激起孩子的“大回报”。

多去肯定孩子的态度,让孩子潜意识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风格,让他带着动力去成长。

3)当孩子有困难时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幼年时体弱多病,直到4岁才会走路,因为身体的缺陷,阿德勒因此十分自卑。

看着意志消沉的儿子,父亲鼓励他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情,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只要勇敢去突破,他的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正是父亲的鼓励,给了阿德勒坚定的信念,最终让他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

每个父母,都该戴上“透视眼镜”,去看见孩子背后困难与痛苦,并将它化成力量去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的挫折并不可怕,但是父母要学会为他“打气”。

此时父母的“大拇指”就代表着力量、勇气和毅力。

最真诚的鼓励,是让孩子去“拥抱困难”,让他更有毅力去前进。

4)孩子做错事能敢于承担责任时

一位老教授在给孩子上课时,问同学们“有没有偷过家里的钱”。

只有一个孩子举手了。

这位老教授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敢于承担责任。

后来,这个男孩再也没拿过家里的钱,因为他记着自己是一个勇敢并敢于承担的人。

犯错后,夸奖比批评更能刺激孩子去改变。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

好的夸奖会让孩子对犯错行为产生“愧疚感”,通过“套路”式的鼓励,不仅能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

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只要你去放大,就能收获全新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一位英国知名心理学家说:

“一个经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潜能仅能被开发20%-30%。而一旦得到肯定,潜能将被开发到50%。如果这个肯定来自家庭,那么他的潜能将提升70%-80%。”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的身后,都拥有一对“拇指发达”的父母。

因为他们会在孩子荣耀时,为他喝彩;

会在孩子困难时,传递力量;

会在孩子努力时,给他自信。

我们要做孩子眼里的“光”,就不要随意贬低孩子,更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欣赏,只会用耐心和赏识,去浇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