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黄高铁本周即将开通

将池州、九华山、黄山西、黟县东

4座车站串联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织部分文旅企业

联合推出系列优惠政策

涵盖景区门票、交通、酒店

民宿、文化场馆等多个消费场景

如九华山风景区

开通第1天,门票免费

第2-7天内,门票半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池黄高铁起自池州站,途经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黄山市黄山区、黟县,终至黟县东站,正线全长约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设池州、九华山、黄山西、黟县东4座车站,其中九华山、黄山西为本线新建车站,池州站为既有改建车站,黟县东站为既有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池黄高铁是武汉至杭州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在池州站与宁安高铁联接,在黟县东站与杭昌高铁黄昌段联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成为串联皖南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核心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

美到爆!合肥园来啦

粉墙黛瓦画既成

徽风皖韵是合园

这是本届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

合肥园项目总负责刘基

看到园区落地后的第一感觉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

将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办

目前,主会场113个规划展园

以及6个核心场馆已全面完工

一起来看看

合肥园带来的惊喜吧↓

方案历经七次调整

只为讲好合肥故事

2023年3月初,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总工刘基带着团队开始设计合肥园,历经5个多月,于8月中旬最终确定方案。

“方案前后经历了七次大调整,调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风格上的尝试,合肥文化特质的展示,总体布局的推敲等。”他说,至于小的修改,早已数不清了。

对于项目团队而言,整个过程中遇到的较大困难要数前期方向和风格的确定,以及方向确定后对徽文化的研究。团队根据以往经验以及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逐一克服,希望借此机会讲好徽文化、讲好合肥故事。

以“徽韵合园”为主题

打造系列场景

本次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合肥园位于园区中部中华园艺展区,向北可观散花楼,向南可达流云台驿站。总建设面积为1500平方米。

“合肥园紧扣本届世园会‘美好人居’主题,围绕‘家’与‘居’两大概念,以‘徽韵合园’为主题,通过系列场景营造,打造‘山绕清溪、粉墙黛瓦’的展园印象。”合肥园设计师罗欢介绍。

清泉石涧

园区整体以徽派园林之典型“水口园林”布局形式,以假山、叠水、小桥、彩林等要素,展现“徽风迎客”、“四水归堂”、“松石秀岭”、“碧影石桥”、“皖香清风”、“清泉石涧”、“月洞幽境”等徽韵景点意境。以皖韵生活为题材,融合徽州三雕、徽州壁画、徽州楹联等民间艺术元素,彰显合肥园因徽而始的文化特色。

展园形成“一心一轴展徽风文韵·一环多景感皖韵生活”的景观结构。“一心”为布局核心之徽风皖韵中心,即“四水归堂”式中心建筑。“此处取黄山市黔县嘉庆年间建造建筑,后经改造的‘碧山书局’为原形,设计背山面水、面屏朝阳,置身其中可以感受‘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文化印象。”罗欢介绍。

花溪问趣

据罗欢介绍,“一轴”为主入口徽风皖韵序列景观轴。形成“徽风迎客”形象入口——“碧影石桥”——“四水归堂”中心建筑——“松石秀岭”假山石景等序列景观。一环多景为主园路特色景观环串联“皖香清风”、“花溪问趣”、“清泉石涧”、“月洞幽境”等多个景观节点。

植物配置融入市花

充分尊重两地环境特征

既是园艺,园中植物栽植定是别有一番设计。合肥园植物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与成都这座城市的交融。植物配置充分尊重合肥和成都两地环境特征,以地带性植物为主,形成“花溪问趣”、“松石探奇”、“芳境寻幽”三大植物分区。以合肥市树广玉兰、合肥市花石榴、桂花为骨干树种,融合成都市花木芙蓉,在重要节点处形成群植、组团、孤植等搭配。

选用展示合肥科创特色的星际蓝为主题地被,鼠尾草、翠芦莉、千屈菜等,营造烂漫美好的氛围。在“徽风迎客”、“松石秀岭”等景点处运用造型黑松、榔榆桩、石榴桩、造型梅花桩,突显徽派盆景的独特魅力;在“皖香清风”、“清泉石涧”、“月洞幽境”序列游线上,运用沿阶草、麦冬、石菖蒲等药用主题植物,体现安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更营造清雅幽香的环境氛围。

此外,在园区铺装选用上也别有一番讲究。自然古朴的弹石展示徽派园林天然朴素、古拙素雅的气韵,将其与青砖、卵石等不同材质相结合,敲打铺贴时产生不规则的缝隙,加上石材独有的肌理,更容易养出青苔和包浆。瓦片的自然弧度作为绿化、铺地的收边,将它竖立起来插入泥土中,其颜色和材质能够完全的融入徽派庭院,在铺装与绿化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过渡……

此次设计过程中,除去对传统铺装材质的应用,还采用了生态陶瓷仿石砖等新材料的选用,通过不同材质的搭配组合,新老材料的碰撞,为徽派园林厚重感与沉淀感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希望开园后,大家进入合肥园能看到园区因徽而始的文化特色,感受到合肥是有独特文韵的、是养人的,领悟到‘入园即是合肥人’的情感传达。”刘基说。

巢湖湿地治理

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样本

4月23日,“安徽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案例并向全球展示。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牵头,致力于预防、阻止和逆转全球生态系统的丧失和退化,旨在复兴涵盖陆地及水域在内的数十亿公顷的生态系统。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的十八联圩湿地曾是巢湖近岸的自然滩涂湿地,目前也是环巢湖十大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60年代起,因不断围湖造田、人口不断聚集,污染相互交织致十八联圩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湿地内部水体劣Ⅴ类占55%。

2017年合肥市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十八联圩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其中,位于十八联圩湿地核心区域的修复三期工程,主要采取生态重建措施恢复近自然湿地。项目于2022年7月底完工。

据介绍,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将项目区养殖塘等人工湿地打造为集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蓄滞、绿色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近自然湖泊、沼泽复合湿地。他们运用生态渗滤岛和原位覆盖植被技术,对原渔场淤泥进行处理,依据现状进行微地形改造,恢复森林沼泽、灌丛沼泽、禾草沼泽、湖泊湿地、生态渗滤岛等湿地类型,以满足珍稀保护鸟类栖息需求,构建鸟类栖息地面积410公顷。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八联圩湿地建设强化了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环巢湖生态屏障,优化了流域生态格局,突出了生态系统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和协同性。经现场复核统计,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恢复林草植被263公顷,生物质和碳固存得到增加。

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项目实施前后调查显示,2018年在项目区域调查发现水生植物22种、鸟类63种,生境破碎化、类型单一化,2022年发现水生植物达37种,鸟类117种,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 ENJOY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新华网、长三角铁路、合肥发布、合肥日报、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