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生活的晴雨表。

“好好吃饭”这简单不过的四个字,承载的是疲惫的打工人想要“好好生活”的希冀。

所以,只要满足身与心的期待,一碗马路边的螺蛳粉和一家黑珍珠餐厅相比,并无高下之分。

陈晓卿和高文麒,这对顶级美食CP,甚至颇为坚定地主张: 马路边的螺蛳粉比黑珍珠更有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至右:高文麒x陈晓卿

4月20日,北京建投书局。陈晓卿和高文麒,两位“吃喝有道、写字有气”的美食作家,讲述了他们拍摄现象级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1、2季)》)及高热探店视频的缘起。在对谈中,他们也将自己对食物的深层理解娓娓道来。

“食物,我们看到的是最浅表的 地方,能够长出这种食物的土壤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土壤叫文化。”

以下为活动回顾。

01

走南闯北吃东西

吃着吃着就老了

陈晓卿 :高文麒老师的这本书(《走南闯北吃东西》),就像一个老大哥在身边跟你讲话,很亲切。

尤其是他的书里有很多口语,比如“把一只鸡切成很多块,做香油鸡,把鸡屁股放下来”,他会多两个字“别笑”或“难在哪里”,很多类似的话,很口语的话。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经验,把口语都放进书里面挣稿费,这是非常节约成本的事情。

之前我觉得最鸡贼的是沈宏非老师。

他的书里面有很多外来词,会有很多日语、英语、西班牙语。我说你认真把这些词挑出来。他说你不知道?中文是按字数给钱的,英文是按字母给钱的。这都是一些发财的小诀窍,我觉得特别好。

实际上在高老师的这本书里,有两个最重要的东西让我感动,一个是真诚,他是花很多时间去做考察、去摸索、去品味,然后写出来。

第二是平等,高老师是我们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的美食顾问,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起工作,就是我们对食物的很多看法是一致的,就是平等。

我不觉得一个皇宫里的吃的就比一个村子里的农妇做的高级,在这本书里我们也能看到这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我的美食向导》

如果说还有什么的话,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新知。

用沈嘉禄老师给高文麒老师写的序里面的话说:中国有两个行业没有门槛,一个叫摄影界,一个叫美食界。

只要你有钱你就是美食家,只要你有钱你就是摄影家,你可以买很贵的机器,雇人帮你扛架子,你可以摘很多很多星,大家会觉得你可能就是一个美食家,但是我和高老师在这一点都把自己摆得很卑微。

高文麒 :陈老师的书(《吃着吃着就老了》)对我来讲是非常非常特别的一个阅读经验,我拿到他的书之后舍不得一口气读完。陈老师说我的很多点,换成我说他也同样可以成立。

比如陈老师会写到他的父亲喜欢吃烧饼,他的文字带着一种人世间的温暖跟感动,他不是很冷的那种叙事。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讲故事的人写的书,把很多细节形容得出神入化。

陈老师的书帮我打开了眼界,而且常常是首次帮我打开眼界。举例来讲,讲到潮汕的鱼饭,我因为看过陈老师的文章,看过他的书,我才去了潮汕,因为我更早之前对潮汕没有这么多的理解。我最近这二十年来大部分时间待在北京,所以有很多知识的窗口是透过陈老师帮我打开的。

而且 陈老师写的书是教科书级别的。我们还会有些错误,这个错误是自己必须得承认的,但是陈老师的作品我们可以当参考资料来看,这也要归功于他长期在纪录片领域工作养成的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的个性。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知道他是一丝不苟的,但读起来非常轻松,就是聊聊天的那种感觉。

最近我读过最有意思的书就是《吃着吃着就老了》,但是顺序还是我的在前头, 《走南闯北吃东西》,《吃着吃着就老了》。

陈晓卿 :这两本书确实可以连成一句话,走南闯北吃东西,吃着吃着就老了。

02

每次骂人就涨粉

陈晓卿:我跟文麒兄认识十多年,还没有开始拍片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后来跟他也请教过很多次。

我一直觉得他是特别认真的人,行事特别低调,不爱出风头。什么时候发生改变呢?大概就是大前年,他开始做短视频,铺天盖地的到处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二三四五六七,老高带你吃东西

前年春天我们要做一个新的节目,叫《我的美食向导》。

我叫了张勇、蔡昊,一堆美食大咖做实地调研,第一站去的是长沙,第二站去的是山西。去山西那次走之前,太原的东道主给我打一个电话,他说,陈老师啊,我特别想请“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老高来。

我说哪个老高?他说台湾人,你不认识“高文麟(lin)”?我说他一直是我们的顾问,我们哥们,没问题啊,我来请他。我说,不过,“高文麟”是高老师的弟弟,他叫“高文麒(qi)”。

我们就去太原吃饭,第二天的时候随便找了一个餐厅,一堆人坐在那,没有人认识蔡昊,没有人认识张勇,也没有人认识我。

突然厨师踉踉跄跄跑出来说“我要合影”,我就很自然地站起来了,然后整理整理头发。 抬头一看,他站在高老师面前,跟我没关系,我就坐下了。

然后高老师缓缓站起来,跟厨师合了一张照,人家走了。以前这种事情都是发生在我身上,这怎么突然就换了一个人,而且中间一点预兆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我的美食向导》

用成都话说是“红得尿血”了,红的最高级,已经太红了。我觉得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红?

而且我受到这么大的侮辱,我作为一个天蝎座非常不满意。

然后我坐下来跟他吐槽,我说你看,电视里面最受欢迎的股票分析师都是赔得家里底儿掉的。他跟我说是啊,你看看那些探店的,他们要是能炒菜卖钱,谁还去探店啊?我们现在请高老师讲一讲,他为什么要探店。

高文麒:我不知道厨师上来要一个合照,造成这么大的伤害(笑)。刚才我跟陈导也说了,今天换我心理不平衡。

我有好多好朋友过来,到了现场才买我的书。原来他们之前买的都是陈导的书,不是我的书。所以我的朋友是他的粉丝。这个稍微扳回一点(笑)。

我怎么去做探店,因为朋友们觉得我还对吃的懂一点,还能讲讲话,能说会道的,蛮像能逗哏的样子,所以就忽悠我说你去试试看。但是一开始做了之后,我也不晓得为什么大家喜欢看。

可能我拍短视频跟陈导拍片子有一点像,我才不管你爱看不看,老子就愿意这么拍,你爱看就看,不看拉倒,回去

我从来不管粉丝喜欢不喜欢,观众要不要看。我做的是我想说的,我想传递出来的价值,我想传递出来的这些知识,所以有没有人看,对我来讲不是那么重要。但是越来越多人看。而且很奇怪,我不晓得陈导有没有这种感觉,我只要每次骂人就涨粉

陈晓卿:是这样的,观点一定要鲜明。

昨天腾讯开了《我的美食向导》的复盘会,就说陈老师太和善了,要多挤兑挤兑人,收视率就高了。我说对不起,我做不来,我平时就是怂人。

高文麒:陈导是很温和的,他总觉得这个还有救。老高始终觉得,如果不骂,他就真没救了,所以有时候指责起来会比较激烈。

第二个大家比较喜欢的是,骂人不带脏字。有些时候你也蛮痛苦的,你已经骂他骂得够狠,他觉得你在夸奖他,真是搞得一点脾气没有。

03

在那个年代,

为什么敢拍这样的片子?

高文麒:其实这么多年跟陈导交往,陈导是我非常非常敬佩和敬重的前辈,我年纪大,但是入这一行,他比我早,他肯定是我前辈。第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情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敢拍这样的片子?

当时眼看着不见得能挣钱,但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帮所有做饮食文化的、做美食餐饮的打了一针强心针,原来这玩意儿还真行。

陈晓卿:其实他(高文麒)的工作有非常大贡献,当时他和黄永松老师做文化出版工作。

食物,我们看到的是最浅表的地方,能够长出这种食物的土壤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土壤叫文化,这是黄永松老师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给我们非常大的滋养。

我本来想写一个怀念黄永松老师的文章,一看都是大咖,我又像蹭流量的,就没好意思写。

如果说当年《舌尖上的中国》成功,我觉得是幸运的成分大于我们的努力。当时是老百姓手里的钱已经多到可以去选择一些餐厅的时候,而且还有一些人在鼓噪像古代皇帝那样吃、锦衣玉食那样吃,需要有人来说一说正常的吃应该是什么样子。

其实这个选题是2002年就报了,每次讨论的时候,换个领导就说这个选题不错,要多少钱?这个钱有点多,我们有钱了就拍。

直到纪录频道成立,我负责管了几年的钱,才把这个片子投了。

高文麒:我觉得这个片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里程碑。

如果没有《舌尖上的中国》走在前面,后头各种舌尖都不会出来,各种舌尖出来之后有好有坏,但起码给了一片土壤,让它能够各自竞争。要不然再早之前,这块没有人愿意碰,也没有人敢碰。

我记得我跟陈导一起拍《我的美食向导》,我跟陈导讲,我说我现在对黑珍珠餐厅什么的越来越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马路边的螺蛳粉,陈导表示跟我有同感。

如果我们今天做的内容,不管是短视频,不管是文章,或者是纪录片,如果跟大家的生活没有关系,那我们做它干吗?我们做的是最接地气的,来自民间,走回民间。

所以你要问我哪一家米其林三星好,或者哪一家黑珍珠好,我还真难回答。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菜市场穿过去左转有一家螺蛳粉好吃,右转是卖炸酱面的,我自己会很关心这些,这个才是陈导的各种作品,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直到您的书受欢迎的原因。

因为它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关,它不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是可以落地的,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

04

鱼子酱算不算预制菜?

陈晓卿:按照出版社的规划,还得请您讲一讲,现在的年轻人很多看完探店,但是他并不去,他叫的都是外卖,您对外卖、预制菜这件事情怎么看?

高文麒外卖跟预制菜很容易树敌,而且树敌太多。

陈晓卿:我在成都已经讲了,现在把你的观点都跟大家讲了。(笑)

高文麒:我在书上有一篇专门讲预制菜的,过去我也提过非常清晰的主张,从现实环境来讲,外卖挡不住,预制菜也挡不住

因为人的生活已经到达这个程度,整个生存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到这样的时候,这是没办法的事。预制菜本身没有好或不好,是做它的人把它做成好或不好。

我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很多人反对预制菜,包括动不动就吃米其林、黑珍珠,他也反对预制菜。我常开玩笑跟他们讲说,第一,鱼子酱算不算预制菜?如果鱼子酱算预制菜,那你怎么能反对预制菜?要不然你从此别吃鱼子酱了。

陈晓卿:它就是ready to eat

高文麒:对,在国外ready to eat是打开就能吃的,还有一种是ready to cook,打开就能烹调,打开就能烹调的中国有没有?有啊,火腿不就是吗,要不然你也别吃金华火腿。

所以硬要划分所谓谁是预制菜,谁不是预制菜,我觉得这不是重点,我在文章里也写过,老百姓并不反对预制菜,老百姓反对科技与狠活。

陈晓卿:不是不相信预制菜,是不相信做预制菜的人。

高文麒:对。

陈晓卿社会没有信任之后,可能行业就没有办法建立信任了。

高文麒:对,今天我打车过来的时候,还在跟出租车司机聊到预制菜,为什么聊到预制菜?因为我又被认出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会需要,这是不得已,能自己做饭谁不自己做饭?问题是没空做。

你如果把它做好、管好,它就是有益的事。你如果做不好、管不好,就会变成大灾难。我的看法是这样。

05

生吃大肠算吃播吗?

提问:高老师好,陈导好,本来我之前是一个不太爱吃饭的人,后来看《舌尖上的中国》才变成现在这个体型。现在有很多吃播视频、探店视频,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视频对于大家的影响?

高文麒:关于吃播这件事,我分开来讲,因为我始终搞不明白吃播到底是什么,生吃大肠的算吃播吗?常常很多人把吃播跟美食放在一起,但对我来讲这其实是两回事,比如大肠刺身,那纯粹是博人眼球。

关于美食的这些视频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个不好说,因为每个人受到的影响都不太一样。如果确实有话要讲,那就好好讲,讲清楚、讲明白都是不错的,只是这个从头到尾就是好吃、好吃、真好吃,这个真是没什么养分。

陈晓卿:我喜欢高老师做吃播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自己一以贯之的鲜明的观点

他维护一个人,他觉得哪个地方做得不够好,哪家餐厅做得不够好,他会隔很多次还能记起这件事,他还能再说。他夸侯新庆老师,三期视频都在说还是侯新庆做得好,你在别人家餐厅吃饭还说上一家,但这是他可爱的地方。

我也说一说我为什么做不了短视频,我真做不了,属于我的时代过去了

过去我们做一个节目,我发现一个东西、想通一个东西,我告诉你,你喜欢了,这是我的荣幸。现在不是了,现在传播力最强的是你没有观点,你遇到困惑,你问道于盲,你问“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这是我没有办法做的原因。

我明明有观点,但是不能说。这真的没有办法,我觉得我的时代过了。但是高老师的时代还在,他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但是很温和地坚持,在努力地捍卫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可爱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他还是恰逢其时,红得活该。

高文麒:我有个朋友张钊维跟我讲过,有观点才能拍纪录片,如果没有观点拍不了纪录片。陈导的《舌尖上的中国》一路下来,我一直看到他的观点,但是拍短视频不需要有观点,你只需要几个片断就够了。

陈导跟我们分享的时候,他是我很重要的知识土壤的来源。你可以得到陈导跟他的同事们在全世界跑来跑去所得到的资料。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资料是可靠的,在现在网络时代,这个是最难的。

但是在陈导的作品里面,它是经得起你去一再挑战的,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