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帮」注意到,“喜马拉雅”也跨界布局了助贷业务,上线“听小贝借钱”。难道互联网的尽头真是放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互联网大厂90%都涉猎此项业务,持有金融牌照的还不占少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及主体或关联公司目前尚未持有金融贷款牌照,因此可以判定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助贷”服务,平台主要是给合作方网贷平台提供导流。

个人信息“层层层层”授权,协议套协议再套协议

为什么标题是4个层字呢?因为「金融帮」经过实际测评发现,喜马拉雅助贷服务内嵌套娃式协议授权关系有4层之多,但具体有没有到5层或者6层我也不好评判,大家看我分析完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合作机构中“信用飞”下挂的协议合同,点开后并不是合同,而是又嵌套了4个协议。

举例示意:喜马拉雅→→合作平台(钱小乐)→→合作平台的合作平台(钱小乐信用飞)→→合作平台的合作平台的合作平台(钱小乐信用飞天津信飞担保)→→合作平台的合作平台的合作平台的合作方(钱小乐信用飞信飞担保→放款金融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喜马拉雅助贷服务截图

简明示意:(用户→→喜马拉雅→→钱小乐→→信用飞→→担保金融机构→→放款金融机构)

一键授权签署超17家网贷和100余份协议

「金融帮」经过实际测评发现,喜马拉雅提供的助贷服务,通过4份协议“套娃式”,将用户个人信息层层授权给17家合作的网贷平台,实际一键签署协议超100份各种协议。

其中就光“钱小乐”一家平台,就内嵌了高达87份各种协议授权书。例如:担保、征信、个人信息、授信、快捷支付、委托扣款等相关协议,关于个人信息及征信授权就多达近50份,具体机构包含:

持牌金融机构:蒙商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重庆携程小贷、中原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

助贷平台:羊小咩等;

担保公司:华瑞融资担保等。

个人征信存安全风险个人信息存泄露隐忧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开展个人信息处理当遵循最小必要之原则。这种“套娃式”一键授权多家机构涉嫌个人信息过度收集。还涉及到多平台且协议繁多,也并未以显著方式提醒。对于用户而言,压根难以注意到授权协议的具体情况,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损害,同时个人信息也有被泄露的风险。

参看法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七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下列事项:(一)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和联系方式;(二)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保存期限;(三)个人行使本法规定权利的方式和程序;(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

用户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将个人信息授权给十几家金融机构,如助贷凭条、小贷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银行、担保公司、支付公司、百行征信、人行征信等产生关联。

有一点贷款常识的小伙伴都知道,征信被查询的记录越少越好。而喜马拉雅关于征信授权的协议就超过50余份,有消费金融公司、有小额贷款公司、还有担保公司以及信托公司。加起来有几十家持牌金融机构,如果这些公司都查一遍征信的话,那真是不敢想象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层层导流,借款成本逐层累加

助贷平台本质上是通过自身的流量优势,将流量导给持牌金融机构,从而获得中介或者信息服务费用。

喜马拉雅跟多个助贷平台有合作,包括:信用飞、钱小乐、百维金科、百分呗等。而层级多达6层,用户→→喜马拉雅→→钱小乐→→信用飞→→担保金融机构→→放款金融机构。而这种“层层嵌套”就不可避免将费用逐层累加,最终使得借款人所承担的借款成本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