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又名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化学式为C22H25NO6,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水仙碱存在于秋水仙植物的块茎和种子中。秋水仙碱分子的复杂结构包含多个环状结构单元,赋予其药用和毒性特性。尽管秋水仙碱的毒性备受关注,但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备受研究,尤其是与心脏健康相关的领域。

秋水仙碱在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下,它也展现出了一些药用价值。主要有抗炎和抑制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和肿瘤等疾病。但是这种药物只对急性痛风有效,对一般疼痛、炎症和慢性痛风没有效果。由于这种药物毒性很大、副作用多,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这种药物来治疗肿瘤。此外,秋水仙碱还被用于一些药物的合成,用于治疗神经病症和心血管疾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水仙碱本身毒性较小,但吸收后在体内被代谢(氧化)成具有极强毒性的氧化二秋水仙碱(Oxydicolchicine),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抑制造血细胞,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神经中枢、平滑肌有麻痹作用,结果造成血管扩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秋水仙碱对人致死量为6mg。
本品早已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后发现其对细胞分裂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医疗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食道癌、皮肤癌和慢性骨髓白血病等。但因秋水仙碱毒性较大,为了降低毒性和提高疗效,对秋水仙碱的结构进行改造,所得到的化合物毒性都有所降低,如秋水仙胺(TMCA,I)、秋水仙甲胺(Demecolcine Ⅱ),现均已用于临床。
秋水仙碱中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口服或注射后3d~6d (或更长)出现症状,咽喉烧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尿血、尿闭、手足麻木、四肢酸痛、肌肉痉挛、脱发、瞳孔散大、抽搐、中枢神经麻痹,呼吸抑制死亡。此外还可产生局部反应,如注射给药药液溢漏血管外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中毒者多因误服,或药物过量造成,亦有个别则因自杀而用。

(来源: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