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这个世界需要闲人”的话语上了热搜,很多人都信奉“不做闲人,不说闲话,不管闲事”的三不主义法则,道理很简单,闲人没有正经职业,赚不到养家糊口的收入;闲言碎语一旦传到别人的耳朵,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则会波动人的情绪,大则会影响人的职务升迁;爱管闲事的人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会招来“飞来横祸”。从作家口中说出了“世界需要闲人”,不是要否认“三不主义”的人生观,也不是鼓励人们“做闲人,说闲话,管闲事”,而是另有其意。

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对世界的解释方式不同,诗人和文学家以舒发情感和“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哲学家以抽象语言和“讲理性”的方式探求自然、人生和社会存在的本质和人的活动、自然与社会运动的法理。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都是客观现象与主观经验、文化价值与意义的发现者。“忙里偷闲”、享受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到高山峡谷、森林草甸、大江大河中去聆听大自然的美妙之声,人的休闲行为只是“世界需要闲人”的一般解释,诗人和文学家、哲学家和“通灵术士”都是某种意义上的“闲人”。

作家莫言曾说,“中国作协只养一个人的话,那也该是史铁生”。作家史铁生用生动的文笔传达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探索了生命的意义。作家贾平凹说,“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过日子哲学",他认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达复杂而多维的文化价值。优秀文学所表达的内容必然是复杂而丰富的,甚至是暧昧和不可解释的。文学有多义特征,在一个复杂、混乱而多变的大时代,文学题材各式各样,作家与时代的关系经常出现错位,时代的不幸不能成为文学不幸的理由,时代进步不等于文学进步,作家只需努力成为一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和价值的发现者,寻找不同的言说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作家毛姆在《作家笔记》中写过一段话,“愚蠢的人一旦无事可做,就百般无聊。做一个闲人需要多才多艺而且修养极高,或者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头脑。”法国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中国近现代书画家齐白石格守一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历史学家范文澜信奉“天圆地方”的座右铭,“天圆”是指头脑灵活,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地方”是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虚名。”“天圆”的人做人做事豁达宽容,心平气和,“地方”的人做人做事正直诚实,光明磊落。

从作家、画家和思想家口中说出了“唯愿做闲人”的话语,多半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在日常生活中闲来无事、百无聊赖、借酒消愁的行为,而是在轻松、闲逸和雅致的生活中保持一种发现者、观察者和记录者的精神状态,当代社会信息爆炸,人心浮躁,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以闲人闲笔的姿态为人们展现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优秀作家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轰动,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探索人生的真谛和乐趣。诗人、文人和哲人的无所事事不是消极隐遁,而是保持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在喧嚣的时代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用闲散的时光探寻生命成长和生活意义。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茅盾奖获得者刘亮呈在一期访谈节目中发出了“世界需要闲人”的感慨。作家善于用文字雕琢时光,用墨香滋养灵魂,力求以深邃艺境和生动笔触为文学殿堂留下浓墨重彩的文笔。刘亮程的成名作《一个人的村庄》曾遭到小学老师平淡的评价,他却坦然接受,虚心听取,从容与淡定正是他作家生涯的真实写照,文学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而是探索人性、洞察生活、追寻真理的艺术媒介。

以闲人之心书写文字,在喧器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平静,用文学展现人性、社会和历史的光芒。诗歌、文学和哲学反映时代之声,与其在紧跟时代潮流时被社会喧嚣声淹没,不如营造一片风平浪静的文化港湾。文学与音乐的交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一致性遵循新艺术哲学沟通论的等价性原理。文学与音乐都是情感交流的载体,属于人类最古老、最持久的心灵沟通方式,上帝给人类留下了最后一道沟通之门,当人们厌倦了忙碌的社会交往方式时,不妨尝试一下闲适而舒缓的文旅与艺术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