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前《年会不能停》实在是太火了,讨论热度很高,各种“金句”在群里霸屏。这几天终于抽空看了一看。

这部电影以戏谑的手法,集当今职场 “怪现状”之大成:办公室政治、拉山头站队、拍马屁甩锅、关系户、形式主义、职场黑话...

辛辣而讽刺,真实而直白,我强烈怀疑编剧是不是在国央企打过工。

工作干得好不好不重要,站队站得好最重要

电影中人分成两派:以徐云峰为首的“改革派”,和以高铭(老板)为首的“保守派”。

徐云峰想要玩金融、玩资本,钱来得又快又多又容易;高铭一派则是传统的做稳打稳扎做产品的思路。

两派人激烈争锋,在裁员“广进”计划上,冲突达到了顶点。

前期徐云峰得势,跟着他混的人,受贿卖工作、倒卖公司产品赚差价...损公肥私的勾当没少干,在公司却如鱼得水。

只要大腿抱得好,升职加薪少不了;只要站队站得好,吃肉喝汤少不了。

哪怕是一个酒囊饭袋,也能摇身一变,坐上高位,指点江山。

而兢兢业业的普通打工人,则干着最累的活、背着最黑的锅,还要时刻担心被裁

真实不真实?讽刺不讽刺?

难怪网友评价: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这部喜剧的内核,是我本人。

当个坏员工很难,当个坏领导很容易

员工是负责执行的,要做具体的工作,必须有点真本事,否则活儿干不好,很容易被看出来,是混不下去的。

领导是负责管理的,把工作分配下去就可以,只要懂得”管理的艺术“。

最后活儿没干好,也有地方可以甩锅。

那么,什么是”管理的艺术“?

第一"要给下面的人留空间"。话不要说得太明白,废话文学一顿输出,让下属使劲揣摩。

这样后期工作没做好,可以说是下属没有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工作做得好,便可以说是自己领导有方。

既可以完美掩饰自己”啥都不懂“的事实,也留下了充分的甩锅、抢功的空间。

比如:”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情况具体是怎么样的,还要看具体的情况。”...

第二“要展示亲和力”,包括但不限于称兄道弟、不要钱的商业夸夸、画大饼,等等,让下属心甘情愿为你卖命。

第三“鼓励大家相互批评”,挑起员工之间的内斗、玩制衡,这样自己作为唯一有裁定权的一方,才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你会看到,在一些企业,一个人做事,五个人管理,十个人审批。

干事的人每天坐着最繁重、要求最苛刻的工作,还要应付上面七嘴八舌的意见,疲于奔命。

而管理、审批的人,只需要玩玩权术、对着干活的人指指点点,就可以稳坐钓鱼台。

最后,真正干事的人,裁掉就出事,“裁员裁到大动脉“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臃肿机构的管理岗,拿着比员工高数倍、数十倍的收入,裁掉他们也未必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效率大大提高、企业轻盈高效、竞争力max.

想想航天六院的张小平,我国登月工程的灵魂人物,几十年只是一个年薪12万元的普通研究员,跳槽之后一个月内接连两次卫星发射失败;

想想不久前阿里云裁员大量“工作量不饱和”的老员工,导致出现双十一淘宝、闲鱼多款app服务器宕机的重大事故。

只要有背景,别人就只能仰望你的背影

主人公胡建林被误调至集团总部后,以讹传讹被误认为“大有来头”,

爆笑名场面:与董事长简单的叙旧,借着车灯一打,映在毛玻璃上的,是董事长抚摸胡建林头发的场景。

自此“胡建林是董事长私生子“的谣言再也收不住了,领导前倨后恭,同事称兄道弟。

一个从未做过hr的普通工人,自此在升职加薪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电影有多荒诞,现实就有多讽刺。

我们总想着有能力、肯努力、做出成绩,就能被看见,得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最后却发现,能力、努力、业绩都不重要,有个好爹,比什么都重要。

电影终究是电影,照例留了个光明的尾巴。

主人公胡建林借年会揭露了徐云峰一党损公肥私的勾当,吐露了打工人的委屈与心声,得到了董事长的支持。

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兢兢业业的普通打工人晋级了,憋屈的外包员工转正了。

现实生活中,却恐怕不会有董事长这样的“青天大老爷”,打工人的心声,也不会这么容易被看见。

不得不说,现在的职场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

没有人再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跑赢市场和竞争对手,而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内部的撕咬、搏斗、表演...上,

无论国央企、民企大厂...皆是如此。

日复一日地卷,一日卷过一日。

所以,看完这部结局还算“正能量”的电影,我今天竟再也写不出什么正能量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