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炒股,大家都会想到闻名世界的股神巴菲特。但说到民国股神,许多人都不知道民国的股神是一位奇女子——宋霭龄。

这位宋家大小姐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够每次出手都赚大钱,而且还是赚盆满钵满呢?

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探究竟,看看宋霭龄是如何成为这个“民国第一女股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钱有势,糊弄银行

宋霭龄的财力可谓深不见底,如滔滔江水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原本便手握雄厚的资金,而身为权贵之家的她,更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权势,以化名或化身轻松从国家金融机关获取巨额贷款。

在紧急关头,宋霭龄甚至能够直接调动国库资金,毫不费力地注入证券市场。这种无与伦比的财力,使得宋霭龄在商界中傲视群雄,无人能与之匹敌。

尤其是宋霭龄对国家金融机密的高度掌握,使她在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如鱼得水,仿佛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究其根本,宋霭龄的成功还得益于她身边那些身居财界要职的忠诚仆从们。尤其是她们宋家与孔家、蒋家之间的勾结。

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她效劳,奔走于各个角落,为她出谋划策,助力她走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霭龄领衔组建了一个专事上海证券投机的秘密集团,成员包括徐堪、陈行和宋子良。徐堪以财政部次长身份主持,陈行协助并参与机要,宋子良则负责掌握证券字号和化名散户。

在他们的配合下,上海证券市场波澜壮阔,股价起伏剧烈。众多富商因中其圈套而倾家荡产,小户破产更是屡见不鲜,更有银行钱庄因此元气大伤。

人们将徐堪、陈行、宋子良戏称为“三不公司”,其名声迅速传遍上海金融工商界。

宋霭龄的股市杰作之一是30年代中期的“三大炒”,包括“二三关”库券、“九六公债”和“统一公债”的风潮。

其中1935年的“二三关”库券风潮尤为引人注目,这是一种以关税担保的善后库券,其发行与炒作成为当时股市的焦点。

1935年,上海金融界掀起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二三关”库券风潮。

当时的库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风潮的根源在于一种名为“二三关”的关税库券,它实际上是“民国23年关税库券”的简称,一种以关税作为担保的善后库券。

这种库券的发行起初是宋子文的创意,起始于1929年的“民国18年关税库券”,被人们称为“十大关”。后来,孔祥熙上台后,于1934年再次发行了总额为1亿元的“二三关”库券。

按照公债发行条例的规定,每100元实收98元,但实际上这些库券以对折的价格抵押给银行。

当这些库券在证券交易所开拍时,行情价格通常在六折左右。然而,银行在与财政部结价时,可以获得低于行情一折半的价格。

因此,银行有高达40%的利润可图,这也使得银行乐于承购“二三关”库券。然而,在这场看似无风险的投资中,银行界却犯了一个大错。

官商勾结,成功割韭菜

原来,宋霭龄早已与“三不公司”暗中策划,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操作,诱使银行界卖出他们手中的“二三关”库券。

宋霭龄的手下徐堪,这位经验丰富的策划者,深知如何利用市场的心理来操纵行情。他建议宋霭龄等人,在银行界与财政部结价之前,让“三不公司”暗中大量买进“二三关”库券,并散布政府可能收回库券、改为发行新公债的谣言。

宋子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银行界为了避免被指控私自盗卖库券,不得不以高价从市场买回这些库券,从而在买卖过程中,“三不公司”得以拉抬价格,获取暴利。

宋霭龄采纳了徐堪的建议,并与陈行、宋子良等人合作实施这一计划。

宋子良负责在交易所开拍时哄抬价格,使银行界对行情产生误判。而宋霭龄则密切关注交易所存帐的逐日增加情况,选择最佳的时机,下令“三不公司”大量买进库券。

当“三不公司”的“多头”计划完成后,徐堪又故意泄露“决定收回二三关”的消息给他的亲信刘子余,诱使其跟风买进。

徐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子余作为中国实业银行的经理和交易所经纪人,他的行动很快在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跟风买进“二三关”,希望借此发财。

然而,就在市场热情高涨之际,宋霭龄却突然下令“三不公司”将手中的“二三关”多头出笼,并翻空操作。

同时,财政部发言人也公开否认收回库券的消息,导致市场信心崩溃,“二三关”价格暴跌。许多投资者因无法承受损失而倾家荡产,市场陷入一片混乱。

至此,宋霭龄对“二三关”库券成功收割,她的成功,让无数的银行家,企业家,普通的中小散户们一贫如洗,血本无归,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剩下“两个炒”和此次“二三关”库券事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每次她都给当时的股民们带来沉重的打击,股民们对国民政府金融体系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年代,每次宋霭龄进入股市里,都会在股市中掀起轩然大波,给股票市场带来沉重的打击。

宋霭龄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在股市里割韭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有常人没有的特权和财产。被称为民国股女股神的她,只要她下场,就没有不赚的盆满钵满的。

不过,宋美龄赚钱的背后,实际上是无数散户和投资者的破产,她堪称是投资家割韭菜的鼻祖。

她的巧取豪夺,对于当时的国民经济是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女股神,并不值得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