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布其沙漠,横卧于黄河几字弯南岸鄂尔多斯高原边缘,西起杭锦旗巴拉贡,东至准格尔旗,长400公里,宽50公里,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多年来,鄂尔多斯人战天斗地,与沙海抗争,留下无数治沙印记。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库布其沙漠治理将再启新篇。

3月13日,鄂尔多斯市启动黄河几字弯春季攻坚战,旨在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涉及6个生态修复和20个风电光伏项目,旨在库布其和毛乌素沙地实施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构建一条“光伏长城”。该市作为主战场,肩负70%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对整体战局至关重要。鄂尔多斯将集中资源力量,通过打造“光伏长城”等八大工程,推动新能源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生活水平。

这就中一个未来必将震惊世界的重大新能源建设项目,库布其沙漠上的朔方新能源大基地,现在上百台推土机已经3万亩流动沙丘上来回穿梭,工人们正通过铲高填平的方式,将原本落差达到70米的沙丘平整到落差不超过5米,然后会在上面建设大片的太阳能电站光伏板。

要用沙障、草籽与树苗共同锁住黄沙,同时这个大型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会成为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融合的新路径。从去年至今,多个集绿色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沙漠农业、休闲旅游的大型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已经相继开工或者完工了,这个大项目,不仅提供清洁电能,还节约大量标准煤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修复治理沙漠面积,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发展。

鄂尔多斯市政府副市长额登毕力格说,目前,全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宏伟蓝图已经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布局在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场址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的装机规模,与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交相辉映,就像一条保护着黄河的蓝色“光伏长城”。

那么,现在正在鄂尔多斯市境内建设的这个“光伏长城”有可能达到1亿千瓦的装机规模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白鹤滩水电站的装机总容量为1600万千瓦,而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可以称为“光伏长城”的这个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将达到6个白鹤滩水电站,或4个半的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规模。

另外,在毛乌素沙地南缘,也正在布局建设另一条长约150公里的“一廊多点”风电光伏项目,可容纳5000万千瓦装机容量。

现在,包含在朔方能源大基地内的,由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计划实施的光伏项目为540万千瓦,力争到2024年年底,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总占地面积48.7万亩,主要分布在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和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总投资大约为115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要在沙漠上建设“光伏长城”,这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大工程,而且还要做到新能源产业项目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农牧民致富最大程度的融合,推进产业经济绿色化、生态资源资产化,要按照“园区化”开发、“平台化”运作、“多元化”实施、“标准化”建设、“绿色化”的消费理念,探索实施“新能源+生态治理”“新能源+乡村振兴”等中国式的新能源大基地开发建设模式。

比如,现在由鄂尔多斯市旗属国有企业统一制定了生态修复方案,明确治理标准,引入固沙治沙、节水灌溉、土壤改良等技术,采取板上发电、板间板下种植相结合,采用光伏+中草药、光伏+牧草的种植模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光伏阵列区板间和板下空地,种植内蒙冰草、沙棘、黄芪、甘草、紫花苜蓿等经济作物,持续巩固生态修复成果,并结合国家沙漠治理和储备林规划,种植碳汇储备林。另一方面,还要在分区外围建设防护林,在主干道路和支路两侧采取“种植+沙障铺设”的方式进行防风固沙,将沙漠生态修复与新能源产业有机结合,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要将新能源与农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景观旅游等多种手段,挖掘地块潜力。一是通过种植多种农业经济作物及饲草料,结合畜牧养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并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当地畜牧养殖,形成农业与畜牧业的上下产业链一体化。

二是通过光伏+农业与养殖业的新兴模式,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与景观,打造旅游基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通过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光伏旅游、光伏治沙等多种产业形式,充分发挥土地价值,最后要创造出将沙漠变废为宝的人间奇迹,这才能打造出“新能源+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