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读什么书、在哪读书、如何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文本、环境和习惯,它们环环相扣,构成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

在江北新区,现代化的图书馆、便捷的家门口阅览室、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和主题展览以及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正重新影响着、塑造着大江之北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内涵。

我们读什么?

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江北新区策划了一系列精彩丰富的活动,掀起了一阵“阅读风潮”。

在4月21日下午,南京江北图书馆举办了一场红色文化沙龙,邀请了众多历史学者和文化名人,共同探讨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三次鲁迅文学奖得主何建明老师,带着他即将完成的力作《南京解放》,来与大家分享他的创作感受,传递红色经典背后的浩然正气和不朽力量。

紧接着,在4月22日晚上,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老师携其作品《康辉咬文嚼字》而来,与读者们一同深入探索汉字的美学,从我们熟悉的方言中挖掘文字的根源,共同体验中华文化的非凡魅力。

文学、艺术、历史、军事、科技等领域专家学者,带着经典著作走进南京江北图书馆的“定山讲坛”,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既是文本精读,亦是文化探究。

同时,南京江北图书馆还推出“传承大国文脉,牵手童心世界——九神鹿绘本馆十周年原画特展”、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展等主题展览等,让读者近距离感受精彩的作品和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南京江北图书馆的红色经典图书专架

阅读好书,畅游文化,是一场由好奇到满足的喜悦,是一段从无知到成熟的旅程。 在新区 ,不妨来南京江北图书馆, 听一 场“定山讲坛”,读一本佳作。

我们在哪里读

在这个打开公众号和APP就能满足文字阅读和利用短视频就能得到视觉享受的时代,去图书馆读书倒成了一种庄严的仪式。

可正是因为如此,城市不能没有图书馆。图书馆的人文气息、知识氛围终究难以替代。

江北居民对图书馆的热爱,早就能从南京江北图书馆开馆后的“安静的热闹”里看出。

南京江北图书馆虽然开馆半年,但人气十足。时常满座的阅览室、灯火通明的夜书房、一票难求的“定山讲坛”……不知不觉中,“来图书馆阅读”已经成了许多江北人的日常。连南京江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忍不住感慨:“有优秀的读者,我们更要努力做优秀的图书馆。”

事实上,不仅仅是图书馆,新区还致力于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和完善“15分钟阅读圈”,截至今年4月,新区共建成图书馆总分馆177个,其中总馆2个,街道分馆7个,社区分馆84个,企事业单位分馆53个,学校分馆6个,流通点10个,信用借阅柜1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

在江北新区,图书馆不只是文献收藏机构和“文学之都”的实体呈现,更是人们寻求心灵驿站的理想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杏湖公园“梧桐语”分馆

今天,图书馆杏湖公园“梧桐语”分馆也如约和大家见面,与桃湖公园的桃蹊·小石头书房相似,阅读空间置于草木之间,碧水之畔。

当阅读和美景相交织,四季诗意附于文字,想象游弋在词句间,不知不觉形成了美。

我们如何读

传统的读书方式是从文字语言中领略文化魅力,学习技能知识。

那么破除常规的创新阅读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新区图书馆组织的“共读南京”系列活动、讲座对谈与“悦游江北”走读研学相配合的“览江北 寻文脉”漫谈江北文化系列活动中,城市本身变成可供研读的文本,我们跟着文化学者一起深度探究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寻觅不曾留心的动人点滴。

“览江北 寻文脉”漫谈江北文化系列活动

在“以史为根 觅三山”活动中,王长才老师以“漫谈江北”文化讲座为脉络,采用当下流行的CITY WALK方式,到平山、宣化山、营盘山,用实地科普,使历史古迹触手可及,展现城市发展有迹可循。

读书破万卷,还须行万里路。新区图书馆积极推动“阅读+”融合空间发展,将阅读与旅游、研学、观影、看剧、听戏文化活动相融合,让不同的文化载体和媒介在创新融合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书式长跑,共赴‘YUE马’”活动

与此同时,新区还形成了许多创新阅读活动品牌,年均开展线下阅读活动200余场。例如刚刚结束的“书式长跑,共赴‘YUE马’”2024年江北新区第三届阅读马拉松线下活动,活动以“专注阅读+挑战答题+撰写读后感”的形式开展,参赛者在5小时内完成一本“盲盒”书籍的阅读,共有31支队伍150余人参加了这次别开生面的阅读挑战。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 江北新区,全民阅读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参与塑造着这座城市的人文气质。

走在江北街巷,沐浴无尽书香。在大江奔腾中,我们品读经典,获得超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在四季更迭中,我们书写诗意,寻觅不止当下的美的足迹;在城市变迁中,我们丈量过往,迎接面向未来的生生不息。

来源 | 南京江北图书馆 江北新区图书馆

文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