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这两道鸿沟让大城市人很少能看到乡土中国的真实面貌。林小英教授在《县中的孩子》中用细致的田野调查描述了中国县域的教育生态。中国不仅仅是北上广深,教育也不仅仅是“鸡娃”和“内卷”,《县中的孩子》扫描了中国另一半的教育生态,它所呈现的也是残酷现实的另一半。当大都市人在慨叹30年为什么基础教育没有多少进步,两代人之间,孩子非但没有减负,甚至负担更重,为学习和补课付出的时间更多,知识的更新换代却付之阙如的时候;县城却需要面临另一种现实:留守儿童、撤村并校、名校锦标赛下所掩盖的各种问题。

县中与村小是林教授观察的重点,教育局、学校与教师、家长和孩子构成了县域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县中和村小里都是经过几道筛子筛过之后剩下的孩子,所以《县中的孩子》是一本分析中国教育系统中“弱势群体”的书。

4月25日(周四)20:00点,著名财经作家吴晨将对话《县中的孩子》作者林小英教授。

嘉宾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小英

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和质性研究方法,当下专注于研究新中国高等教育场域的形成、教育改革的合法性塑造和质性研究中的图像方法。代表作有《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晨

著名财经作家,晨读书局创办人,法国里昂商学院美好商业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出版有《聚变:商业和科技的前沿思考》《转型思维: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快速应变》《超越乌卡:不确定时代的长期主义思考》《商业场景》等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林小英 著

中国50%以上的学生在全国2000多个县接受教育,县中应该采用精英教育,还是普惠式教育的模式?

解决县域教育难题,应加大对口扶贫还是强化自我造血功能?

县中的孩子是只争朝夕、拼命学习模式的牺牲品吗?

县中能走出优质生源与师资流失的困局重新振兴吗?

教育不该是适者生存的模 式,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教育越应该给人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