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登革热

春日渐暖,随着降水增多,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各国已进入了登革热流行期。尽管登革热来势汹汹,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常见传染病,大家只需要做好几个步骤,就可以远离疾病,保护健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所以不被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花斑蚊”长什么样?

能够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两类,分别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它们身体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有的地区也叫它们“亚洲虎蚊”“花蚊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哪些地方有登革热?

登革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城市、半城市地区广泛流行。雨季到来后,降水增多,随着媒介伊蚊大量孳生,登革热也随之传播开来。目前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巴拉圭等国家都已经进入了登革热的流行季节。大家去这些地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得了登革热会有什么表现?

发烧(可达39℃):发烧是感染登革热之后最常出现的症状,并感觉十分疲惫,有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肚子疼、腹泻等症状。

“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感觉眼睛冒火)、全身肌肉骨关节痛(腰酸背痛),以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发病第3~6天时,有的患者会在面部和四肢出现皮疹、发痒等症状, 3~4天后消退。

出血表现:个别病例在发烧5-8天后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表现。

得了登革热该如何治疗?

1.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抗病毒特效药,及时就医,早诊断、早对症治疗可减少疾病加重的风险。

2.发病后要注意休息,注意防蚊隔离(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

3.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4.退热之后仍然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需要紧急护理,应立即返回到门诊或急诊。

在登革热流行区短暂逗留,该如何做好防蚊?

防蚊是预防登革热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我们需要做到:

1.在外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预防蚊子叮咬;

2.酒店、民宿房间应关好纱门、纱窗,房间可以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尤其要注意婴儿床和婴儿车,也要装置蚊帐;

3.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4.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如果出现发烧、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被叮咬的情况。

6.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旅行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02、什么是“鹦鹉热”病

鹦鹉热(Psittacosis)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影响鸟类,特别是鹦鹉和鸽子,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传染源

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鸟类体内,特别是鹦鹉、鸽子、海鸥等。人类通常通过接触受感染鸟类的粪便、羽毛或通过空气吸入含有衣原体的颗粒而感染。

02、传播途径

鹦鹉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类:①直接接触:与受感染鸟类直接接触,如处理鸟粪。②空气传播:吸入含有衣原体的空气颗粒,特别是在鸟类栖息地或鸟类市场等地方。③间接接触: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然后触摸口、鼻或眼睛。

03、临床表现

鹦鹉热的潜伏期通常为5到14天,但可能在接触病原体后2到45天内出现症状。鹦鹉热患者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及流感样症状为主,典型临床症状有发烧、寒颤、头痛、乏力、肌痛、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鹦鹉热主要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可引起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主动脉炎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04、临床诊断及治疗

鹦鹉热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可能包括血液检查、痰液培养或PCR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通常可以用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05、重点人群

鸟类或家禽饲养者:经常接触鸟类或家禽的人,如宠物店员工、鸟类爱好者、农场工人等。购买或参观宠物店时可能接触到受感染的鸟类或家禽。

兽医和兽医助理:在诊疗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受感染的鸟类或家禽。

野生动物工作者:在处理或研究野生鸟类时可能接触到鹦鹉热衣原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如何预防

避免直接接触: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的鸟类或家禽,特别是它们的粪便。

保持卫生清洁:在处理鸟类或家禽时,要戴上手套和口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持饲养鸟类或家禽的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它们的笼子或鸟舍,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接触鸟类或家禽后,要彻底洗手,以去除可能附着的病原体。

通风良好:在鸟类或家禽的饲养区域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健康监测:定期检查鸟类或家禽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隔离生病的动物。

健康教育:了解鹦鹉热的症状和传播途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鹦鹉热病例可以通过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但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有鸟类接触的人,了解这种疾病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03、肾综合征出血热

1.什么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秋冬大高峰(10月~次年1月)和春夏小高峰(4~7月)。

2.出血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多数起病急骤,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人起病稍缓。出血热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类似,可有发热、浑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一般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公认为多途径传播,包括感染动物源性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螨媒传播、垂直传播。最常见的为感染动物源性传播,即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吸入带有病毒的气溶胶,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发病。

4.如何预防出血热?

4.1.灭鼠和防鼠:

灭鼠和防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可采用粘鼠板灭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入室内;也可投放毒饵,门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铁丝网等防止老鼠进入。

4.2.疫苗接种: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西安市辖区16-60岁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种出血热疫苗。

西安市所有区县都配发有出血热疫苗,16-60岁群众,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到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等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出血热疫苗全程规范接种共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接种时间与第二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请确保至少完成基础针次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若完成基础免疫后超过一年,可随时对第三针进行补种。

4.3.个体防护:尽量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1)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

(2)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要搞好环境卫生,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

(3)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4)特别须注意的是,出血热发病大、小高峰期间有高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退烧药,以免贻误病情进而加重危险。

内容来源:西安疾控

统筹编审:陈小瑜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