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封爵,刘伯温仅受封伯爵,这是合理的,朱元璋并没有亏待他。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早前称吴王时就封过一次),除一部分是死后的追封外,活着的功臣封了6公爵,28侯爵,2伯爵。

其中,名气颇大,功劳也不差的刘伯温仅被封为伯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很多明朝历史爱好者,特别是一些很欣赏刘伯温的粉丝,或对刘伯温只是个伯爵有些异议,认为刘伯温的爵位给低了。

其实,我个人认为,刘伯温的爵位刚刚好,朱元璋处理得很合适。

那些获封公爵、侯爵的功臣,要不就是最早跟朱元璋打江山的老部下,要不就是带着军队当股本来投的实力派。

最重要的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前来投,这个时间是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以这个时间为基准,是个分水岭。

朱元璋是在占领南京之后,才算是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才算得上是一方诸侯,到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原始积累基本完成了。

所以,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前跟着混的老兄弟,或者来投的部下,都是雪中送炭,之后来的,只是锦上添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以新中国1955年时的授衔举例,当时评元帅的标准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

如果把明朝的公爵和元帅对比的话,忽略掉文武之分,再把这个标准套用到刘伯温身上,他就是“没有参与创建人民武装力量”,也就是资历不足。

刘伯温是在朱元璋占领南京的四年后,才被朱元璋请来,此时,距离朱元璋称吴王不到4年,距离明朝开国也不到8年,刘伯温来晚了,即使他有本事,献的计谋多,也熬不过资历差太远。

给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的朱升,以及后来把刘伯温害死的胡惟庸,资历都比刘伯温老,他们都没有受封爵位,刘伯温能得到个伯爵,已经是朱元璋认可了他的功劳才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爵时,唯一压低爵位的,只有一个汤和,但朱元璋也只是耍点小脾气,汤和资历那么老,他的公爵不给,别的公爵哪能安心当下去?所以,过了几年,又给汤和升上去了。

说到底,刘伯温就是一个元朝的进士老爷,半道才混进革命队伍,怎么可能在封爵时排在前列?伯爵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