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传统文化向来重视集体主义,这使得他们在社交活动中,比如“走街串巷”时,与亲朋好友的界限较为模糊。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开始注重个人空间,逐渐增强了彼此间的距离感。

随之,“亲戚”关系的亲疏也有所改变,相互间的交往方式也随之变化,这要求老年人也要学习如何与人更和谐地相处。

在过去,尤其是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人们,他们在年轻时便习惯于与他人保持较为亲密的联系,常常是吃过饭便会拜访朋友家庭,进行轻松的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进入21世纪,这一现象有了明显的变化,年轻一代更倾向于维持一定的个人界限,

很多思想开放的老年人也开始接受这种较为疏离的相处方式,他们不愿意被过度打扰,也不喜欢别人无理取闹或过分依赖情感。

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动意味着我们在步入老年后也需要学会适度保持距离,人至晚年,串门做客时,要做到“五不带”。

这不仅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还有助于减少可能的矛盾冲突,保证我们在中年及以后的生活中,不因礼仪问题受到他人的批评或指责。

一、不带“熊孩子”

在“隔代亲”现象普遍的今天,许多忙于工作的年轻父母将育儿重担交给了祖辈。

老年人在无聊时带孩子访友,需注意孩子可能因缺乏成熟的行为意识而表现出不适当的举动。

孩子们可能会无意中扰乱主人家里的秩序,这在客观上可能引发尴尬或误会。

即使孩子对某些吸引人的物品感兴趣,也应教导他们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触摸。

二、不带情绪压力

个人情绪应由自己处理,虽然与亲近人分享可以减轻负担,但他人并无分担的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的“蝴蝶效应”也提醒我们,个人情绪可以影响到他人。

因此,访问他人家庭时,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三、不带个人标准要求

许多老年人习惯在家对子女指手画脚,这种行为在外人面前显得尤为不妥。

对他人家庭的装修或家具挑剔,不仅可能使对方感觉不舒服,还可能伤害彼此的感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选择和审美标准,即使不符合自己的喜好,也应保持尊重,避免无谓的批评。

四、不带无用的礼物

在当今社会,送礼物已成为一种艺术,重在赠予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

如果仅仅送出一些实用性不高的物品,这对接收者而言很可能就是一种负担。

虽然在拜访时带上礼物是一种表达尊重的方式,但选择礼物也不能随意,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根据对方的实际需要来挑选,这样的礼物才能真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际互动心理学中,存在一种观点,

认为大多数人际关系的建立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上。

这也解释了为何保持一段关系需要双方的相互给予与接受,尽管这种互动有时令人感到疲惫,但它是维系关系的必要手段。

五、不要未经通知突然造访

对中年及老年人来说,他们成长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随意拜访邻居是常态。

然而,现代社会的人更加看重个人空间,未经预约突然拜访他人,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压力,并且打乱其日常生活安排。

因此,事先进行预约和通知变得尤为关键。

在当代,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倾向于欣赏那些懂得礼貌、知分寸的人。

礼貌的真正含义在于它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普遍适用于各种关系中。

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后代也将学会更好的社交礼仪。

当人们退休后,逐渐退出工作领域,开始重视个人的“私人空间”,这个私人领域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

在拥有了自己的空间之后,同样需要尊重别人的私人领域。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做客时的行为,而是在所有人际交往中都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更加和谐并有效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