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让欧美和大殖子们失望了!

欧美媒体,一向看衰中国,去年他们还吆五喝六的,最有代表性的话术就是:

中国GDP增长5%,彻底失败,美国GDP增长2%,恢复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打一个把双标进行到底,只是现在有点进行不下去了,因为他们最近很崩溃,你要问为啥,问就是连欧美资本家、银行家们都来打脸他们。

高盛,上调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GDP增长4.8%,上调到5.0%;

花旗集团从4.6%上调到5.0%;

瑞银从4.4%上调到5.0%;

摩根士丹利从4.2%上调到4.8%;

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从4.2%上调到4.9%;

新加坡的星展银行从4.2%上调到4.9%;

主打一个整整齐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边欧美媒体说,中国经济都要崩溃,那边他们自家的专业机构,却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你说,这不纯纯打脸吗?

但这毕竟还只是上调预期。这不,现实直接对他们贴脸输出了。中国最近也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GDP,结果就是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要知道一季度可是过了个春节,竟然环比也能这么多,是真的狠!

根据IMF之前对于中国GDP的增长预测仅为4.6%,轻轻松松超预期。这下子欧美媒体几十年如一日的“中国崩溃论”有点编不下去了,只能承认中国经济确实很坚韧,比如:CNN就罕见说中国经济增速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更多的是陈述中国经济增速惊人的同时,还酸不拉唧地挑刺,比如,嘴硬王者纽约时报,在报道时,还得加上一段“但其他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大量涌入感到担忧。”

美联社的操作也类似,最后一定要点出,“但仍然存在弱点。”

那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到底好在哪?

一句话就能概括,制造业红红火火!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5%;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7.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第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依然处于持续下跌的趋势。欧美媒体也是一直在拿房地产和消费说事,渲染中国崩溃论。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中国依靠着强大的制造业,拿出了惊人的经济成绩单。

我们来详细看一下具体的经济数据,按照产业来分:

第一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3.3%;

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增长6.0%;

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

很显然,第二产业的势头非常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了将近2%的增长。

其实不只是GDP涨得多,衡量工业发展的各项指标,都是相当乐观。其中,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这个指数高于50%,表示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而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活动处于收缩状态,也就是说,我国的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

除此之外,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分三大门类来看: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6%;

制造业增长6.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

分经济类型来看: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2%;

股份制企业增长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8%;

私营企业增长5.4%。

高技术产业尤其值得一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相比去年四季度加快了2.6%。不仅如此,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加了11.4%,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2.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8%;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24.6%;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16.9%。不都说中国制造业被转移到印度、越南了吗?咋增长还这么猛?关键是还在不断产业升级!这又要让欧美失望了。

当然,最让他们崩溃的,还有出口数据。如果翻阅纽约时报前些年关于中国的报道,感觉中国早就来来回回崩溃好几次了,结果呢?先绷不住的是他们自己,尤其是在报道中国今年前两月的进出口情况时,十分绝望,说是中国抢了他们的饭碗。

那第一季度进出口到底咋样呢?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增长5.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3063亿元。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非常火爆,尤其是电动车,除了禁止中国汽车进入的市场,基本上都是乱杀的水平。第一季度,汽车出口132.4万辆,增长33.2%。

这也让欧美不少政客破防,全球关于中国汽车的讨论就没断过。美国财长耶伦这是产能过剩,美国前总统川普说得雇佣美国工人才能进入美国市场,欧盟还计划采取双反调查,推迟碳中和和禁售燃油车计划,想用传统燃油车来抢占市场,总而言之就是想尽可能遏制中国汽车的发展。

应该说,从这些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是向好的,无论是欧美媒体,还是欧美资本,都没办法不承认这点。当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大概会看着类似于下面标题的文章:

“中国经济过热了,那么代价是什么?”

“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

“中国经济,恐有过热风险”

“中国经济超预期,从欧美到南亚,正在失去工作机会”

但我还是要说,他们越酸,我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