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对于张纯如来说,她只是偶然间走进了那段历史,然后随着更加深入地了解,她却再也没能走出去。

她能通过一双双眼睛,看见那地狱般的场景;她的耳朵被嘶吼的凄厉的惨叫声所包围;她的脑海中充斥着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暴行;她的精神被急剧消耗,在终日彷徨中,她选择了饮弹自尽。

她叫张纯如,那段将她困住的历史是日本侵华战争,那个让她无法承受生命之痛的事件是南京大屠杀。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拿起手中的笔,以笔为刃,张纯如为西方社会揭开了那段被刻意掩埋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仇恨不敢忘

1968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医院,她是第二代美国华裔,祖籍在江苏省淮安市。

其实说起来,张纯如本人跟南京大屠杀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她的祖父张铁军是战争的亲历者,曾经当过抗日国军的将领,后来去到了台湾在中华日报当总主笔。

她的外祖父母也深受战争的迫害,为了逃离故土,差点失散,后来他们一家人来到了美国定居。虽然身在美国,但是祖辈们却丝毫不敢忘记那一段历史。

长辈们将这段历史讲给张纯如的父母听,她的父母又将这段历史告诉给了张纯如,所以,张纯如在家人的影响之下自小就对那段历史印象深刻。

在伊利诺州长大的张纯如考学的时候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她刚开始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后来转学了新闻学;大学毕业之后,她考取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那里,她拿到了写作硕士学位,由此开始了她的写作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英文著作《蚕丝:钱学森传》,这本书一经发表便广受好评,不仅赢得了很多基金会的赞助,还获得了奖项。

其实,顺着这条道路去走,张纯如未来大有可为,她在写作上的天赋会使得她的这条道路走的很顺利,但是张纯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照片的时候,她大为震撼,这让她开始思索自己接下来到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那是在1994年12月的一天,她受邀去参加美国由史维会赞助的一次会议,会议主要是为了来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受难者。

在会议上,她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照片,在此之前,她听到过侵华日军的暴行,也曾经在小学期间试着去图书馆翻阅史料,但遗憾的是,一无所获。

在美国,好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段历史,也没有多少人关心这段历史,他们知道更多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而关于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他们知之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些可怕的照片,照片中的人被各种千奇百怪,惨无人道的手法虐待致死,张纯如突然间意识到:以往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种种不仅仅只是一个民间传说,那是一段真实无比的记忆,它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得以幸存。

走访南京

而关于那段历史,只有受害者还在缅怀,加害者早已潇洒转身,甚至还拿起铁锹,撒上几抔黄土,试图将真相掩埋,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因为他们的暴行而公开道歉过。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翻腾而去,日本右翼分子还对外叫嚣:南京大屠杀不存在,仿佛这样就能洗刷他们一身的罪孽,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容反驳,不容篡改。

张纯如愤怒于一些日本人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毫无悔意、毫无人性的畜牲行径,她决心要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让真相大白于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用英文写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非小说、叙述体的专著,所以张纯如决定自己开创先河,做一个孤勇者。

因为要写的书是叙述体,追求真实性,所以为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那段历史,张纯如在1995年由美国飞到了南京,她想亲眼去看一看当初事件的发生地,拜访一下幸存于世的人。

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了当年的屠杀现场,还去看了纪念碑文。此行最重要的就是去拜访当年还幸存下来的人员。

这位叫做李秀英的幸存者,在那场屠杀中跟3名日本官兵英勇搏斗,她的身上被连砍了37刀,然而37刀没有要了她的命,她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奇迹不会时时发生,也不会平等的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更多的人在经历惨无人道的虐待之后被残忍的杀害了,女性最惨,奸杀、凌辱、活埋、砍头、肢解、烧死、被拉去做人体实验等等,折磨人的方法千百种,都用在了我们国人的身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12月份的南京就是人间炼狱。

在走访中,张纯如发现,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生活和居住条件很差,她感到很难过,每次在采访结束之后,张纯如都会自掏腰包给幸存者留下一些钱,并且她还在心中悄悄立誓,以后也要好好学习法律,帮助这些人与日本人打官司,获得一些赔偿。

她看着这些搜集来的资料开始写书了,每天几乎都工作10个小时以上,在写作的过程中,她经常性的睡不着觉,一闭上眼就是那血淋淋的惨状,就算勉强睡着,也是整晚整晚的做噩梦,心理因素影响到了身体上的健康,导致她体重骤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使是这样,张纯如也没有放弃写作,1996年,她向外界公布了《拉贝日记》,这是关于南京大屠杀整个事件记录最真实、最详细的史料,不少人看到之后大为震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更多的人知道了张纯如现在正在写一部书的事情。

张纯如之死

初稿完成之后,首先是让她的父母和出版社的编辑过目,但是在他们看完之后,感觉这本书写的并不是很好,还需要再改进。

因为张纯如搜集到的素材太多了,放到书里面,就容易导致分不清主次,使其叙述性大为削弱,张纯如在接受完这些意见之后,开始对初稿进行了修改。

她的母亲也曾经担心过她,写这样的一本书会不会对她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这些问题,张纯如在写作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即使这样,她也不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张纯如向许多人寻求了意见,有知名的历史学家,还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馆长,他很钦佩张纯如的所作所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愿意站出来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暴行,这种精神太难能可贵。

不论如何,经过三年的奔走,张纯如的新书《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问世了。

这本书一出,就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连续三个月,张纯如的这本书都被评为最佳畅销书,而更多的人也记住了张纯如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日本右翼分子也注意到了张纯如,他们又怎么能够容忍日本所犯下的罪行就这样摊开摆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呢?于是,他们对张纯如展开了打击报复的行动,在张纯如因为勇敢揭开日本帝国主义丑陋嘴脸而受到赞扬的时候,对于她的诋毁攻击谩骂也随之而来。

1998年12月,在美国公共电视台上,张纯如勇敢的站在上面跟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大使进行辩论,他卑劣的不想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更不想对于自己国家所犯下的罪行进行道歉并且赎罪。

只是在种种证据之下,他的辩驳略显苍白,再怎么样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完这样的一本书耗尽了张纯如全部的心血,而纷至沓来的麻烦也让她应接不暇,越是深入了解历史就会愈发感到可怕,在跟历史人物引起共鸣之后,她们之前的情感跨越时间紧紧的包裹在一起,张纯如感受到了巨大的悲痛,而她走不出来。

2004年,张纯如被诊断出患上了抑郁症,长时间的工作使得她身体折损巨大,她的身体越发不好了,精神逐渐到了崩溃的边缘。

11月9日,她独自一人开车走在美国加州的一条偏僻小道上,她选择了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走的那一年,张纯如才仅仅36岁,36岁的生命给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当时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所说:

“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