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美国和欧洲人到中国最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什么?估计所有没出过国的都想不到,是中国的绿化。往具体的说就是道路上的“行道树”和路边的“绿化带”。

这在中国已经是随处可见习以为常的标配了,至少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到了欧美你会发现,他们只有道路,极少有“行道树”;绿地是不少的,但是跟咱们的绿化带无法相比。

典型的可以看看纽约,除了曼哈顿的“中央公园”,其他地方甭说行道树了,甚至连树都很少见,想爬树只能去城外郊区。哪怕是高大上的中央公园,也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或者说是从空中往下看一片祥和,而漫步其中就是人间沧桑了。

这不多说了,免得引发“精美”们的不满,只能说没事儿走两步,出去看看就知道了,毕竟看景是不如听景的。另外说一句,我只是说欧美城市的绿化带和行道树和中国相比很少,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别抬杠。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不服气,说那是因为欧美的城市发展的早,当年的规划理念里还没有绿化带和行道树的概念,所以才没有预留空间,导致后来想补种也没地方了。

这话也不能说是错,但拍着胸脯问问自己,真的相信这话吗?任何城市都是在不断演化的,那既然都是极其重视环保的国家,这么多年了难道就不懂改善吗?

其实不是不知道,谁都喜欢满眼绿色。这看看美国城郊住宅区就知道了,绿化的非常好,跟市区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钱呗,维护成本,还能因为什么。绿化在种植时候的成本并不高,挖个坑,插个枝,填点土,浇点儿水而已。但后期的费用就高了,到目前为止还都是用园丁的人工来维护,没听说自动维护的智能设备。

维护不是光浇水就行了,那点活儿连狗都能给代劳了,就是味道冲点儿。看看咱们街头树木春夏秋冬的样子吧,打药除虫,修枝剪叶,甚至是搭架子固定和给树穿衣服防冻,工作量大着呢。

而欧美的高人工成本谁都知道,所以绿化好的基本都是城郊住宅区,尤其是富人区,无论是私家草坪还是公共绿地,维护的都好着呢,因为有房产税+高额物业费的支撑。

那城市为什么不这么干呢,不是也有房产税和其他财政收入吗?确实有,但是少啊,房产税是典型的地税,大部分都是用来维护社区设施的,包括治安和学区。到达郡市手中的钱一般不超过30%,甚至更少。而物业费就更是自收自支了,跟城市没关系。其他的财政收入也有,但支撑不起庞大的绿化维护费用。

这些事儿之前我也没注意过,到了国外光看高楼大厦了,谁看树啊?直到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北京来了不少老外,他们经常凑一起聊中国和欧美的不同,聊着聊着就说到绿化和行道树了。

尤其是那些开发商同行,他们是知道欧美的维护成本和难度的。所以对于北京的这种气候,能维护如此规模的绿化带、街心公园和行道树,在他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怎么算账都算不过来。

再后来我几乎见到老外就故意把他们往绿化上引,得到的结果都差不多,全是觉得颠覆认知。在他们来中国之前,就认为这里是破坏环境不重视环保的。但来中国之后全觉得“卖家秀”,一边觉得很好看,一边又不太相信,关键是还没法在本国复制,怎么都是“买家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中国的绿化环境改观也就是近20年的事儿,有些小城市甚至是近十年才见到效果的。之前不是不想搞,而是实在没钱。毕竟就算是中国的维护成本低,那积少成多也不是个小数字。

近些年不光是绿化环境改观,北京连雾霾都几乎没有了。转折点是2015年大阅兵之后,很明显的是一年比一年少,这两年如果不特意提的话都想不起来了。十年前有个开发商,巨额投资了家庭空气净化机,开始几年还行,之后赔了个稀里哗啦的。

总之吧,我不是说中国和北京的居住环境有多么多么的好,而是说咱们一直在改善,在进步。而反观欧美,他们是之前的标杆了,曾经的高大上。但自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大多数国家都没缓过来呢,经济不增长也就没钱搞建设,很多地方真的不如中国了。

奉劝那些精神上的业余欧美们,有时间+有钱的话多出去走走,很多东西是不看不知道,一比是真奇妙。

最后一句话,致敬环卫工和绿化工作者们……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