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大新闻,说汽车首超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眼看完标题,还真让我高兴了一下,我想如果是真的,那真是个好事,说明我们不需要那么依赖房地产产业了,但随后我马上陷入怀疑,听我来讲。

大家都知道,汽车是非常好的实体产业,能够带动的产业链也非常长,是各个发达国家都要争夺的高端产业。

所以我现在非常关注汽车的新闻,真的是希望中国汽车能赶快发展起来,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希望早日称霸全球。

不过仔细看了下我们汽车的数据,发现还真没那么容易超越。

文章混淆了两个概念,一是用汽车行业总产值对比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二是用汽车总产值/GDP对比房地产增加值/GDP,进而得出汽车行业成为第一大经济支柱的结论,这纯粹属于偷换概念了。

比如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1万亿,而新建商品房销售额约11.66万亿元,基本已在伯仲之间。

同期,汽车总产值占GDP比重接近10%,而房地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8%。

说白了就是拿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所有的产值加起来,包括二手车、零部件等等,和房地产一年的新房销售额去比,说超过了。

但这里根本就没有去算房地产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产值。

若房地产也按总产值口径算,规模能大一倍,有统计称,2023年新房、二手房、装修、老旧小区提升的合计销售额达23.76万亿,这还没有算上下游的建筑、建材、水泥、钢筋、玻璃、家具家电等产业。

2023年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销售额是4.86万亿,跟新房销售额还有将近7万亿的差距,客观的说,汽车要超越房地产的销售,确实还需要时间。

当然,今天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单为了反驳这个观点,而是想表达两个更重要的观点:

一是大家对房地产有情绪,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被偏见蒙住眼睛,也没必要否定房地产的重要性和对经济的贡献。

即便强如美国也还在发展房地产,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在美国州以下地方72%的收入来自房地产税。

而且2023年房地产占美国GDP比重高达12%,比我们高多了。

我们羡慕美国有苹果、微软、英伟达、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但也大可不用去锤死其他产业,这个其实并不矛盾。

当然跟我们不同的是,在美国房子就是一种消费品,他们更爱投资股票基金,老百姓赚到钱了去买房住,主要是享受生活。

当然,欧美的城镇化早已结束,现在主要以二手房市场为主,比如老美二手房年成交量大概是500万套左右,新房仅有二手房的十分之一左右。

未来我们也一样,新房成交量肯定会继续下滑,因为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大兴土木,但作为跷跷板另一端的二手房成交量会大幅增加。

总之,未来二手房的交易、装修等对经济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只要有买卖,买房投资就依然不缺机会。

都说一鲸落万物生,过去我们经常抱怨高房价挤压了其他行业的消费,都希望锤死房地产。

但这两年,大家都看到了结果,很多地方房价跌了百分之三四十,可大家日子过得更好了吗?

显然没有,相反整个社会经济更加萎靡不振,大家更加不敢消费了,而且出现了各种问题,因为土地财政不行,最近水电气还在普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观点是啥,之前在我被删的那篇文章,对房地产的理解有更详细的解读,大家可以在文末加微信找我来领。

房地产他根本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所以根本不能来对比,拿一个普通跟行业跟房地产来对比本来就是错误的,就好比你拿汽车跟自行车对比发动机的型号。

房地产跟土地财政相关,其他行业有这个功能吗?

房地产是债务的来源,其他行业也没有去制造债务来刺激经济吗?

房地产是银行的金融抵押物基石,其他行业不太可能有这个能力!

房地产根本不是一个单纯的重要的一个行业这么简单,如果谁这么去理解房地产,注定无法买对房子,注定也对中国经济一无所知。

大家真要理解楼市,找我被删的那几篇爆文好好去看看,大家对这个世界和财富的理解一定要脱离基本小白,要高级一点。

好,就算我们把土地财政打死,把银行系统性金融架构打爆......以上所提的所有功能都不存在,那么100年之后,让房地产彻底回归360行的一个普通行业属性。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哪一天房地产不是第一大支柱产业了 ,汽车取而代之,这还真的是好事。

我打心底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这样中国的经济结构会更加健康抗风险了,房价也更能够稳定。

其实国家每次调控房地产,都是希望房地产能更加健康的发展,而不是一飞冲天,一次性把泡沫吹到天上去。至少要让房价等一等大家的收入才行,否则迟早崩盘。

只不过这一次调控来的太猛烈,后果不堪设想。

我想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地方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起初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否则各个地方现在也不会想尽办法去救市了,因为地方现在确实还离不开房地产。

2021年全国土地收入8.7万亿,是最高的一年,但那一年地方财政收入是11.1万亿,只多了两万多亿。

很多三四线城市因为没什么产业,依靠卖地带来的收入,比收税高多了。

但事已至此,三四线想救起来也很难了。现在只能是争取时间,一边让地方习惯过紧日子,没财政收入,那就精简行政部门,减少支出。

一边为战略性新兴行业争取发展机会,比如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等。

咱们国家要想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关键还是要靠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美国、欧洲就不多说了,像日本、韩国还有中国台湾,之所以没有像马来西亚、泰国那样在崛起后落入中等国家陷阱,靠的就是强大的制造业。

都知道日本汽车在全世界很牛,那是因为日本的汽车产业确实很强,行业产值一度占到日本工业总产值的40%,提供了日本总就业人口8.3%的就业岗位,妥妥的经济支柱产业。

中国虽然号称“世界工厂”,但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是大而不强,比如被誉为工业明珠的汽车行业,早在15年前,中国就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但长期以来都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国内的合资企业也习惯了躺着赚钱,根本没有向上突破的动力,彼时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自主企业基本上处于品牌鄙视链的最低端,很难上台面的那一种。

但借助新能源的风口,中国汽车工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换道超车。

比如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已达31.6%,

同比分别增长35.8% 和37.9%,远超市场整体增速。

2023年也是我们见证历史的一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这只是开始。

我相信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将来一定是中国的天下,我相信凭着中国人吃苦耐劳的干劲,国外是卷不过中国的。

在深圳就特别明显。

像比亚迪的大本营深圳坪山,2023年GDP增速高达19%,相当于全国的4倍,在深圳各区中高居NO.1,这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比亚迪。

只不过产业转型的过程一定是需要时间的,也是痛苦的。

大家要习惯这样的新常态。

但没必要太过绝望。

想想韩国,以前对中国都是顺差,但是现在他们变成了逆差,因为韩国能够卖给中国的产品越来越少了,除了半导体,韩国的家电、手机、汽车、船舶,中国都已经不买他们的了,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甚至是超越。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等待困境反转。

一切都会变好,因为一切都是周期而已......

PS:最近我看了一篇报告,说中国会日本化还是韩国化?我自己看了几遍觉得非常在理,想要文档的,可以扫码加上我微信,找我助理去领取。

下周末,我们正式开启了重庆游学,游学两江四岸和中央公园,8W首付就可以上车重庆核心地段,大家可以扫码咨询。

我的被删文章,以及其他个人一些观点,会发到下面这个公众号上,可以关注一下。

各位老铁们,我这个深度类的公众号已经极其稀缺了,公众号改了规则,所以一定记得星标,星标,星标。不然你收不到推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