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刘少奇的骨灰竟然离奇失踪了,当妻子王光美来到公墓查询时,却没想到得到这样的消息,刘少奇的骨灰究竟去了哪里?

面对失而复得的骨灰,王光美为什么对着火化单痛哭?

1978年,王光美刑期结束,在出狱后,她并没有马上联系家人,而是驱车赶往八宝山公墓领回丈夫的骨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在工作人员的核查下,刘少奇的骨灰居然没有存放在这里,王光美难以置信,坚持认为是有哪遗漏了,可在几个工作人员的轮番查询下,反而更加证实了这一结论。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专门负责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陵园。

八宝山曾经是海云和尚所建的灵福寺,永乐初年改名褒忠护国寺。

1970年改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基本上所有国家领导人都在这个地方火化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王光美认为,他的骨灰肯定也被存放在此。

可刘少奇的骨灰没有被送到八宝山,这个结果完全在王光美意料之外,丈夫的骨灰究竟去了哪呢?

1967年,作为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被扣上莫无须有的罪名,开启了长达12年的牢狱之灾,却在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丈夫去世的噩耗。

王光美先是震惊,随即被巨大的痛苦袭击,但生性豁达的她,坚强的挺了过来,并下定决心,等自己出去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带回丈夫的骨灰,完成他的遗愿。

在这之后,王光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墓地,就连每个火葬场也一一询问,可得到的回复都是否定的,王光美走投无路,最终选择向党中央申请帮助。

邓小平在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当即组织专员,负责追寻刘少奇同志的骨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追踪刘少奇生前的行动轨迹后,专案人员来到河南开封,这是刘少奇最后到的地方,经过一番查询,最后在一个偏僻的火葬场,找到了没人认领的骨灰。

经过资料证实,确定了这就是刘少奇失踪的骨灰,至此,刘少奇被搁置于此的骨灰,终于重见天日。

消息传回党中央,邓小平马上联系王光美,让王光美及其子女,乘专机到达开封,让一家人早日团聚。

作为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刘少奇的骨灰出现在了开封,这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

1966年,刘少奇被扣上不存在的罪名后,与妻子王光美被迫分离,此后再也不知道对方的下落,后来,刘少奇被转移到开封。

刘少奇受过枪伤,独自生活的日子里,手臂上的旧伤复发,在胃病和糖尿病的长期折磨下,基本无法活动,肌肉和血管也渐渐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次的转移中,又不幸着凉,导致肺炎发作,来到开封没过几天就病逝了。

刘少奇去世时,家人朋友都不在身边,他的遭遇也无人知晓。

由于刘少奇此时,还背负着莫无须有的罪名,随行的专案组并不重视,随便把他拉到了一个火葬场,还称这是一名烈性传染病人,要求当地马上火化。

听闻拖来的尸体有传染病,工作人员不敢怠慢,按照要求草草处理了尸体,离开的时候,专案组直接把骨灰留在这,只身返回北京,而刘少奇的骨灰,被放在一个普通的木质骨灰盒里,一直无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找到刘少奇的骨灰后,王光美乘坐专机和子女一同赶到开封。

到达火葬场时,王光美看到刘少奇的骨灰,被一块破旧的红绸缎包裹,上面附着着灰尘,盒子上贴着“烈性传染病人”。

王光美在来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心理建设,可真正看到丈夫的骨灰、拿到火化单后,王光美还是没忍住心中的痛苦,积压的委屈终于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拿到刘少奇的火化单后,王光美发现两处奇怪的地方,刘少奇的火化单上,职业一栏竟写着无,这让王光美很不能接受,丈夫为革命和国家做出这么多贡献,去世时却一无所有,功绩也被抹去。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上面写的火化人名是刘卫黄,签字人是儿子刘源,刘卫黄是刘少奇少年时用过的名字,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所以在火化时,执行人看到的时候,也没有引起注意,在特殊时期,刘少奇就连去世,也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真是令人唏嘘。

而作为签字人的刘源,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由于特殊时期,刘源因此也遭受牵连,为了尽快回到正常生活,刘源主动申请下乡,在村里与农民一同劳作,父亲刘少奇去世的时候,他还在田野间忙碌,这个签名明显是伪造的。

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作为子女的刘亭亭和刘源,前往河南想悄悄带回父亲的骨灰,但一番询问后没有找到,他们猜想可能是被带回北京了,就又回到北京偷偷调查。

刘源趁着没人检查的时候,悄悄翻进革命公墓,在八宝山找到没有名字的骨灰盒,他偷偷带出来,在无人注意的时候撒了一些在金水河,刘亭亭担心没有名字,很怕认错成别人的骨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刘源却说,就算不是父亲,也是一定是位老革命家,撒到天安门的金水桥,也能让他看看现在的中国有多好。

因为时处特殊时期,他们也不敢把骨灰带到档案处查询,于是二人就把这个无人认领的骨灰,当成是刘少奇的骨灰,遵循刘少奇遗愿撒进水中。

王光美一家人抵达河南后,河南省省长郑重地把骨灰盒,交到王光美手里,抱着失而复得的骨灰,王光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王光美和刘少奇的感情令人动容,他们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王光美是刘少奇第六个妻子,1921年,王光美生于北京,受家庭环境影响,王光美从小就喜欢读书,得到良好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光美学习成绩特别好,中学时还被称为数学女王,后来又去读了硕士,甚至考上了斯坦福大学,但由于社会动荡,王光美只能放弃这个机会。

王光美的妹妹们成年后投身共产党,希望解放中国,但是王光美没有完全意识到,斗争才是唯一出路,她还是想科学救国,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推进社会发展。

后来,王光美被北平地下组织发掘,成为中共英语翻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国共谈判破裂,王光美留学被迫停止,在做翻译的过程中,王光美对共产党逐渐产生兴趣,她决定去到延安,既躲避国民党的迫害,还能更进一步了解共产党。

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王光美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外事部门,王光美经常经常遇到跟刘少奇,但在此时,王光美对刘少奇除了尊敬,没有特别的感情。

在延安工作越久,王光美也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没有工作时,她们就在延安的田边散步,好友到延安的时间更长,她经常同王光美讲起党内领导的故事,在听闻刘少奇经历过婚姻失败后,不免对他升起了同情心,之后投身土改。

土改的过程中,她与刘少奇的交集也逐渐变多,刘少奇发现这个女孩聪明灵活,办事效率高,本人也漂亮活泼,她的到来为革命区增添了许多活力。

但是此时刘少奇经历了婚姻失败的打击,上一任妻子因生病,仅与自己结婚几天就分开,他实在没有再次面对婚姻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少奇扎进工作里,吃饭和睡觉好像都不重要,他日益消瘦,周围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同志们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刘少奇逐渐熟悉起来,深入了解后二人互生好感,最终跨越了巨大年龄差,走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王光美的照顾下,刘少奇的身体逐渐好转,后来他们还有了三个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五口搬进中南海,抗战时刘少奇就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建国后也没有闲下来,对此他一直很愧疚,没有抽出时间照顾王光美,但王光美并不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看来,是伟大的革命,让他们命运紧紧相连,二人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光荣伟大事业,她让刘少奇不必多虑,她会处理好家中的事情。

此后这对夫妻一路互相扶持,就算后来被冤枉,二人也不愿背叛对方,就是这样坚固的感情和信仰,让王光美度过了最困难的12年。

1980年,中央为刘少奇重新举办追悼会,刘少奇在生前,曾跟王光美畅想过,他死后也要像恩格斯先生一样,投入大海,顺着水的方向,去世界的各个地方,看看共产主义是如何成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遵循刘少奇生前遗愿,中央为他举办了高规模的海葬,很多群众不远万里,自发来参加送别仪式。

王光美亲自把刘少奇骨灰撒进黄海,一边洒一边流泪,大声呼唤着刘少奇的名字,与丈夫做着最后道别,刘少奇的骨灰进入黄海,从此顺着海流继续前进,就像他希望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