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汪家和小岛徐家的家事,一直持续被关注,吃瓜群众看得不亦乐乎。

最近一次关注这两家的事情,是张兰立遗嘱,如果儿孙不姓汪,等于放弃继承权。

这个话题再次引起了热议,张兰阿姨的这个设定合情合理,不过有人点赞有人质疑,也是正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质疑者立场

这是别人的家事,被关注,其实跟我们围观者没有关系,大家关注、讨论,不过就是输出一点个人的观点而已。

其实姓氏本来就是当下比较敏感的一个话题,在普通人当中,长辈更为关注孩子的姓氏,尤其是爷爷奶奶在孩子的姓氏方面分毫不让,很多有能力的长辈,完全不接受孙子孙女和妈妈姓氏。

不过也有一些地区孩子跟随妈妈的姓氏,逐渐成为普遍,两个孩子不同姓,一个孩子跟随母姓,一个孩子跟随父姓,在局部区域还是挺普遍的。

对于张兰公开的这条遗嘱,很多人是点赞的,因为我们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父母离婚了,孩子跟随父亲的姓氏,是对父亲的一种认可,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能继承父亲一方的遗产。

如果孩子更改了姓氏,跟随母亲或者是继父,那就是完全否定了父亲,当家做主的人设立遗嘱,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继承权,自然是合理的。

质疑者,是联想到了现实生活,认定孩子不管姓什么,都难改变血缘关系,既然有血缘关系,就有继承权。

另外,这部分认为张兰姓张,也不姓汪,自己也离婚了,为什么要维护“汪”姓呢

其实,这个时候奶奶维护的并不是“汪”姓,而是姓汪的儿子,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能明白很多爷爷奶奶的用意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姓氏问题,这是维护自己的孩子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姓氏重要吗


家庭和睦,双方家庭的社会关系、经济收入等等相差无几的时候,如果长辈观念开放一些,孩子的姓氏就没有那么重要,养育两个孩子,一个跟随母姓一个跟随父姓,也就变得很常见。

其实,孩子的姓氏,跟个人观念和背后的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组建新的家庭的时候,男方父母出钱出力、买房买车、准备彩礼,想必爷爷奶奶一定不会同意孩子跟随母姓。

当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在小家庭筹备的过程中,付出相当的时候,且观念比较新潮的时候,孩子才有可能跟随母姓。

孩子的姓氏还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姓氏透露出很多细节,且在一些细微之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姓氏不是一朝一夕就从跟随父姓转变为跟随母姓的,除非未来有一天社会的主导者变成女性,一切都翻转过来了,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不过,现在的确有个别家庭,男方放弃孩子的姓氏,接受两个孩子不同姓,但是男方完全放弃孩子的姓氏,比如说只养育了一个孩子,在正常家庭范围内,孩子却跟随母姓,那就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倒招”,另外一种是小家庭完全脱离了大家庭,在远房城市安家立业,非常独立,完全脱离了父母的意愿和控制。

不过大环境依然是孩子跟随父姓,除非家庭教育底气非常足,能够引导到位,否则孩子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可能是敏感、自卑的来源。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有必要更改姓氏传统吗

目前来看,我是觉得没有必要,我还是觉得孩子跟随父姓挺正常的,既然大家都这样,就这样保持也无可厚非,这对家庭、对孩子并没有不好的影响。

任何时候都有个例,如果女方有遗产等着继承,外公外婆要求孩子跟随女方姓氏,才能继承遗产,那就跟随女方姓氏,也没有什么。

如果没有这个现实条件,顺其自然就好。

越成熟就越能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越能感叹古人的聪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春秋时期到现在,我们始终都是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规定的制定者是男性,即便唐朝有过短暂的女性当权,社会的管理、道德的标准、行为处事这一套理论都是遵从古人,是男性制定出来的,而这一套文化体系始终是以男性为基础的。

而这更符合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一个大家族,当女性掌权以后,依然为这一套理论服务的,比如说《红楼梦》中的贾母史老太君,尽心尽力维护的是贾府上下子孙后代。

未来未可知,不过想要更改这一套体系,那就要大动筋骨了 ,传统文化要掀翻那,得有另外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替换,现有的都是历史发展之后的精髓,千百年来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找个替代体系可是难上加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