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8年,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无疑就是其成功的推行了“奥巴马医保”。然而,奥巴马医保最初的推进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从2010年1月弗吉尼亚州公开反对医保政策之后,到2011年已经有多达28个州决定起诉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政策。毫无疑问的是,一场“州权大战”围绕着奥巴马医改政策逐渐发酵,而州权与联邦权之间的矛盾也伴随了奥巴马政府的始终。

这是问题来了,美国的州权究竟为什么这么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各州)

一、自治传统

17世纪初是英国殖民者开始广泛殖民北美洲的时代,当时英国殖民北美洲的主力其实是英国的清教徒。

这些清教徒对于英国政府本身就是毫无认同感,他们选择出走北美其实就是为了寻求一片“自由之地”。

(清教徒)

在这种情况下,分离主义与自治传统自然也会在北美大陆广泛蔓延。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愿意接受清教徒的管理模式,很多人无法接受清教徒也选择在北美出走,独自建立定居点,反正新大陆足够大。而这种情况,自然也进一步的加剧了北美的自治倾向与分离主义。

美国至少三个州,事实上都是从自己原有的州脱离出来的。罗德岛州上最初的殖民者,就是因为被纽约州的人视作为异端,因此被投票驱逐到了罗德岛。

宾夕法尼亚州的建立,则是源自于一群不满新泽西州权力结构的人马里兰州则是由一群被驱逐的保守天主教徒所建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教徒)

而清教徒为什么要选择出走北美大陆,本质上就是因为英国的宗教改革其实是不彻底的。英国圣公宗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元素,这也使得清教徒改革派的强烈不满。所以说,清教徒的出走本身就源于对自身信仰自由的追求,这些人本质上就是一群分离主义者。

而且美国建立前夕的十三殖民地,本身就有着各自的传统习俗甚至是各自的宗教信仰。将十三殖民地团结在一起的,并非是共同的利益或者所谓的民族主义,而是共同的敌人。简单来说,十三殖民地谁看谁也不顺眼。

但是由于对印第安人入侵的共同防御需求,以及对于英国宗主国的共同不满,使得十三殖民地被迫团结在了一起。十三殖民地至少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自治与自由的渴求,这一点其实才是迫使他们最终走向一起的唯一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

那么在美国建立之后,如果美国联邦政府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制政府,那么美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英国”呢?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而十三殖民地寻求独立的本质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自身的自治权。

在这种情况下,邦联制自然成为了保证自治权的最佳方案。1777年的《邦联条例》,正式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的统一。然而即便是如此宽松的文件,有些州甚至直到1781年才肯正式签署。

甚至很多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代政客,根本就不希望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成为古希腊式的城邦国家,再不济也要成为荷兰联省或者瑞士邦联那样的国家。所以说,松散的国家政体以及州权的强势是从一开始就埋下的“祸根”。

(美国独立)

二、转变与转变的开始

在自耕农占据社会主体的情况下,松散的邦联制度自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每个州都能够自给自足,互通有无,各方之间也不会存在什么太大的冲突。然而,美国的建立本身就处于工业革命的时代风口之上。

而工业革命本身,事实上就是全球化的一个开端。而大工业化时代最为需要的就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抑或是德国与日本,在建立一个工业化国家之前,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收拢国家权力。

这一点也意味着,美国的州权强势时代注定是无法长久的。而州权与联邦权力冲突的爆发点,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之所以会以如此的暴烈形式开场,其本质原因就是在于美国南方州与北方州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战争)

北方州是一个人典型的工业化社会,而南方则主要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不是说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就一定要被摧毁,而是南方的种植园束缚住了大量的工业劳动力,而且南方的产品还不会被出售给北方,而是被英国人高价买走。

这也使得美国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情况,那就是美国北方州根本就买不到南方的工业原材料,南方州对于北方的需求也置若罔闻。

(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则是宪法第14条修正案,禁止任何州非正当的剥夺任何人“生而平等的权利”。

因此第14条修正案也被称之为,“平等保护和正当程序条款”。简单来说,就是联邦政府以宪法中的“人人生而平等自由”这一条,来撬动强大的州权。除了南北战争之外,后面两次联邦权都州权的“大范围进攻”,也都是将第14条修正案作为主要进攻方式的。

(南北战争)

言归正传,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限制州权的无序扩张,但是总体而言此时美国的州权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典型的体现形式,就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支持联邦政府的蓄奴州并没有废除奴隶制。

美国联邦权真正的巅峰时期,其实是罗斯福时代。在罗斯福正式登台之前,其实美国主要都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然而大萧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由放任的看法,代表州权的胡佛下台之后,代表联邦权的罗斯福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罗斯福新政下的《银行法》,《证券交易法》,《社会保障法》,《联邦失业税收法》以及《瓦格纳法》,这一系列法案其实每一个都在挑战州权的底线。但是美国各州拿罗斯福就是没有办法,因为罗斯福收获了民众的心。

(罗斯福)

在罗斯福时代,联邦政府正式代替了州政府,成为了民众生活中存在感最强的政府机构。这也使得美国民众对于联邦政府的认同感开始空前的上升,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终于开始呈现雏形。没错,美国在独立了一百多年之后,终于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中央集权。

而在美国实现了中央集权之后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也是世人所完全无法想象的。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二战中的美国,那么只有“摧枯拉朽”能够将美国的强大表现到极致。

成功巩固罗斯福大好形势的则是另外两位“英雄般的总统”,约翰.肯尼迪以及林登.B.约翰逊。肯尼迪总统是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发起人,然而肯尼迪去世的实在是太早了,以至于民权运动在肯尼迪时期仅仅只是初见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肯尼迪)

难能可贵的是,肯尼迪的继任者约翰逊总统竟然跨越了党派的隔阂,仅仅只是凭借着对于民权运动的认同感,就把肯尼迪的民权运动继续了下去,并且还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了“伟大社会”改革。

约翰逊时期的一系列诉讼案,不仅将黑人成功送进了公交车和课堂,也把联邦政府的权力彻底推上了州权之上。虽然约翰逊总统因为发起越战而广受诟病,但是约翰逊总统对于美国可谓是居功至伟。

三、州权的上升

约翰逊总统的风评之所以不算很好,其实还有着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伟大社会”的各种福利项目花钱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说,摧毁联邦权持续扩张的其实并非源自于州权的反击,而是源自于压力日益增高的联邦财政。

(约翰逊)

因此从尼克松时期一直到里根时期,联邦政府一直都将“还政于州”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同时联邦政府也在展开所谓的“去监管化”,以图能够扩大各州的税收。在这一过程之中,州权的提升无疑成为了一种必然。

尤其是在克林顿时期,《对不提供资金而附加强制的改革法案》,更是直接将罗斯福,肯尼迪以及约翰逊三位总统的全部努力化为乌有。美国的联邦权力直接被克林顿倒退回了亚伯拉罕.林肯主政的后期。

直到小布什出台了《不落下一个孩子法》之后,联邦权才开始进一步的回升。然而,此时的问题在于联邦权已经从大萧条时期一直强势到了冷战的结束,虽然从尼克松时期开始州权有所回升。但是联邦权始终把持着相对的主导地位,州权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也回不到邦联时代了。

(小布什和克林顿)

尤其是在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各州财政长期吃紧,各州也开始了对联邦政府财政补贴的依赖时期。因此从奥巴马时期开始,联邦政府的权力再次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今天,联邦政府依然是美国的首要主导力量。

但是,在今天的美国这场州权与联邦权之间的斗争,依然还尚未结束。

参考资料:

郑诗成.国权与州权的妥协——基于1787年宪法的美国总统选举“难产”设计[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12):139-142.
庞金友,胡金光.美国州权政治传统的起源与形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1):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