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无论是和朋友闲聊,还是参与一场辩论,明明脑中有千般思绪、独特的见解,但当你真正开口表述时,却发现说出的话怎么也抓不住重点,跟内心深处的意思总有点对不上号。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就是个人表达力在现实中的显现啦。

要想把内心的想法精准无误地传达出去,我们需要一个“组装语言”的步骤。这就好比决定先摆哪一块积木,再放哪一块;哪些是核心信息,哪些是辅助说明。

因为咱们脑袋里蹦出的各种想法,往往是零碎且杂乱无章的,就像一个立体三维的大迷宫。而我们说出口的话,却只能形成一个二维的平面。

当我们尝试将这个三维的思想世界压缩到二维的语言层面时,就相当于在做语言的整理和构建工作。如何从脑海的迷宫中找准那些关键想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讲出来,这就涉及到了表达的策略和方法。

要是你还不擅长运用这些表达的小窍门,那很可能就会觉得难以精确地传达你的观点和目的哦。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咱的表达功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搞懂表达的关键招式

我们说话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让别人理解我们的小心思和小目标。

所以,归根结底,表达的核心秘诀其实就两条:

  1. 确立话题主心骨,挖掘我们已经掌握的相关情报;
  2. 针对交流场景,将这些信息顺着对方能理解的方向巧妙展示。

好比说,假如好友问你为啥闷闷不乐。

你希望他能get到你不快乐的原因,甚至能感受到你那份不爽的心情,这时候你就该抽丝剥茧找出让你心情down到谷底的因素,接着借助各类深情款款、忧郁煽情或情绪激昂的语调,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把这些原因娓娓道来。

衡量一个人表达能力强弱的标准,就在于他能否准确捕捉并提炼相关信息,以及能否灵活运用恰当的方式来精彩呈现这些信息。

用一个例子说明。

前阵子参加朋友聚会,其中一位恰好是保险行业的朋友。巧的是,我的车险刚好快到期了,琢磨着换个保险公司,顺便支持一下朋友,便向他打听有什么优惠政策,还有车险到底哪些部分是必买项,哪些可以酌情考虑。

朋友一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关于车险嘛,跟车子本身相关的部分可以适当‘精简’,但凡牵涉到人身安全的保障,那是必须得‘大方’些,尽量多保。”我追问为啥,朋友便给我分享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

原来,他以前有个同事,在疫情爆发前喜提一辆近四十万的奥迪新车。可能是出于节省或是别的考虑,这位仁兄在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时,竟然只选择了20万的额度。

结果,购车不到一个月,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普通的红绿灯路口,这位同事正准备绿灯掉头时,旁边坡道上突然冲下来一辆自行车,车上是一位老大爷。就在奥迪即将完成掉头动作的时候,大爷因未能及时刹车,直接撞上了奥迪的油箱部位。

幸运的是,当时老大爷并未当场丧生,只是受了重伤,不幸的是,经过医院三个月的治疗后,老大爷终究还是离世了。交警判定奥迪车主负主要责任,说是没做到及时避让。因此,他不得不承担起老大爷的医疗费用及赔偿责任。

然而,由于这位同事仅投保了20万的第三者责任险,理赔金额根本不够支付实际赔偿额。无奈之下,他只能忍痛割爱,把新买的奥迪车低价出售。可二手市场上的商家一听说这辆车曾发生致人死亡的事故,纷纷压低价格,最终这辆原价接近四十万的奥迪仅卖出了十二万。

即便如此,卖车的钱依旧不够赔付,他只好做出更为艰难的决定——卖掉了自家的房子,凑齐赔偿金给老大爷的家属。最后,全家人只能搬回老家生活。

就这样,辛苦打拼十多年的成果瞬间化为乌有,仿佛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听完朋友这一番讲述,我立刻就被“种草”了!谁能想到,仅仅是因为在红绿灯路口的一次平常碰撞,结局竟如此令人瞠目结舌。我毫不犹豫地决定,今年果断要把第三者责任险的额度提到200万!

要说这位朋友的表达功夫,那真是杠杠滴!不然怎么能干得了保险销售这份活儿呢?不过透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深谙表达之道:

  1. 主旨鲜明:

朋友清楚知道自己要传达啥,所以他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眼,都是朝着那个终极目标精心布局的。

  1. 构思有序:

他采用了一种类似“PREP大法”的表达结构,先把结论抛出来,紧接着用鲜活的故事加以阐释,最后回归主题,强调“人身安全绝对胜于车辆安全”。

  1. 故事为王:

在阐述观点时,朋友并不急于灌输道理,而是先用一个接地气的故事让我“沉浸式”体验一把。

  1. 材料精挑细选:

所有的故事素材都紧扣主题,朋友挑选的这个案例,简直就是他观点的最佳代言。

  1. 情感饱满的讲述:

讲故事的过程中,朋友可不是单调乏味地念经,而是充满情感色彩,绘声绘色地演绎,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也想提升表达力,应该如何学习借鉴这两招呢?

结合聊天主题筛选信息

你要知道,跟人聊天可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得有个明确的主题或是目标才行。

想象一下,要是连自己都不清楚该聊啥,那就甭提能精准地找话题来交流了,对不对?因为一旦缺少核心议题,你压根儿就不知道该从哪儿收集资料开启对话。

假设你心里打着小算盘,计划和你的另一半去看某部电影,这就是你的交谈导向或者说主题。那么关键来了,你是否确保谈的内容与这个主题紧密相连呢?

比如,你打算邀约女友去看新上映的《XXXX》,只是随便一句:“哎呀,咱们好像很久没看电影了吧,要不这次去看《XXXX》?”这样轻轻松松一提,你觉得女神会咋回应?

她可能心里嘀咕:“为啥非要看这部,而不是那部呢?反正都好久没看了,随便挑一部不就行了么。”

瞧见没?你这随意的提议里,关于为啥看这部特定电影的信息含量,简直就像一杯白开水,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就是说,你还没围绕这个观影主题,找出更多相关的、能打动她的理由。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把这个不足给补上呢?这时候,你就要学会锁定主题,挖掘一些跟“这部”电影息息相关的亮点,像是:

  1. 这电影是哪个类型的,是不是她喜欢的菜;
  2. 故事情节有多精彩动人;
  3. 参演的有哪些明星大咖,是不是她家偶像出演。

假如你能轻轻松松在句子尾巴上再挂个电影相关的“小彩蛋”,这会让你的话更有画面感和吸引力哦。比如:

“亲,咱们好像有段时间没看过电影啦,今儿晚上要不要一起瞅瞅《金刚大战哥斯拉》呀?预告片我都瞄过了,这片子主打怪兽间的激烈对决,动作戏超酷炫,还搭配了一大波震撼人心的大场面,特效简直一流。虽然剧情可能不如前作那么深入人心,但这次是从怪兽视角展开故事,特效镜头更是满载,绝对能让你觉得票价值回票价。”

这就是口头交流时的小窍门,讲求的是精确、精炼。若是要写篇影评嘛,那自然得多储备些干货喽。

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关键都在于围绕话题核心,找到并运用与之紧密相关的素材来支持你的观点。这时候就要琢磨琢磨:

  • 哪些信息更能为你的论点加分呢?
  • 这些信息是通过讲故事、阐述理论还是引用他人评价的方式来展现更好呢?
  • 哪些信息需要稍微润色一下,使得表达更为委婉巧妙?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那些无关紧要或对主题帮助不大的信息,就可以暂时搁置一边啦,避免它们影响到你真正想要传达的意思。

这就是首要的一点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用容易被理解的信息

为了让别人一听就懂,咱在表达上可得下点功夫!

当咱们从五花八门的信息堆里挑出了关键内容,下一步就是确保这些内容能像吃糖豆一样,让人一口就尝出滋味来。

换句话说,在整理语言、传达信息的时候,咱得时刻惦记着听众能不能顺顺利利接收这些信息。

咱们都渴望自己的思想能像镜子一样映进别人的脑瓜里,所以,怎么才能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就成了我们需要烧脑琢磨的关键。只有把信息说得既清晰又准确,人家才能秒懂你的意思,这样沟通起来才更顺畅,关系也更和谐。

聊到信息易懂这件事儿,通常它会有三个招人喜欢的特点:

① 普通人也能懂;

② 逻辑像串珠子,一环扣一环;

③ 能在大脑里画成生动的画面。

第一条嘛,“通俗易懂”就像家常菜,谁都能尝出味儿来。书面表达时,你可以像变魔术一样玩弄辞藻,排列组合各种句子,即使初看晦涩难懂,读者也有机会慢慢咂摸其深意。

但到了口头交流这块儿,就不能这么“任性”了。要是你说一句,人家懵一句,逼得人家不停追问啥意思,那对话岂不是变成了绕口令比赛?这样的交流太累人,效率也低。

说到这,大家估计都会点头称是:“嗯,第一条咱都懂!”其实,难点往往藏在后两条——逻辑清晰和形象化上头。

这两样功夫练好了,那你的表达就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语言逻辑化

逻辑清爽的表达,那可是顶呱呱的重要!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逻辑清晰”呢?想象一下,就像是搭建积木,一层层搭得整整齐齐,顺序井然。

比如那个会卖保险的朋友,他就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摆布信息。就像拍一部微电影,先把背景设定(起因)亮出来,接着顺着时间线展开情节(过程),最后抵达高潮(结果)。这样一来,每个环节都连贯紧密,听众们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假如只讲一半,没有结果,就好比电影戛然而止,观众抓耳挠腮找不着北;如果只给个结尾,没头没尾的故事就像空降的彩蛋,少了前情铺垫,情感共鸣也就难以到位。

于是乎,这位朋友选择了完整展现故事,带我们一起陪主角历险,结局揭晓时,我们几个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当然,不是所有场合都需要编故事,有时候只需要把事实信息有条理地串联起来。就像前文说服女朋友去看电影,他是这么做的:

先是抛出电影的大类别,再逐步深入描绘剧情概要,最后细化到主演阵容,一步步由宽泛到具体,就像剥洋葱一样揭开信息的每一层。

换句话说,先谈影片类型这一大框架,然后聚焦到具体情节,最后锁定明星卡司等细节部分,遵循自上而下的结构,这样一来,听的人思路就不会乱糟糟的。

要是有人说起话来东拉西扯,多半是因为下面这些问题缠身:

① 找不准话题核心,像是丢失了指南针,不知所云;

② 缺乏分类归纳能力,不能给出合理的因果解释,让人一头雾水;

③ 不善于围绕主题分析,缺乏“怎么做”的具体步骤。

想修炼成逻辑表达达人,就得从破解这三个难题开始,步步为营,不断提升自己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