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真是变幻莫测,谁也没想到,已经播出6年的剧《如懿传》在最近突然口碑崩塌,全网骂声一片,连带着对周迅演技的群嘲与质疑,甚至上升到人格攻击的地步。

这股风潮之猛烈,令很多娱乐博主和营销号仿佛嗅到流量密码,从如懿的发型妆造到人设、剧情逻辑再到价值观,恨不得拿着放大镜逐帧解读,以期论证《如懿传》是部大烂剧,而罪魁祸首是周迅改剧本,以及对角色的理解。

问题是:这部剧真的有那么烂?周迅的演技全是捧出来的?

1

很多吃瓜群众可能根本就没看过这个剧,简直一脸懵逼。

这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呢?

先来捋一捋事情原委:

去年,B站有位游戏UP主在视频中对《如懿传》进行了吐槽,结果遭到剧粉抨击,认为他没看完全剧就没资格批评。这位UP主一怒之下逐集吐槽,后来,陆续有其他UP主跟进,形成一波流量狂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吐槽就吐槽吧,本来这事也没掀起太大风浪,但是有UP主相继收到侵权投诉,且是周迅团队的实名举报,理由是侵犯名誉权,相关视频也被平台下架。

但这种操作反而激发了很多UP主的对抗心理和创作欲,吐槽范围从B站扩大到抖音和小红书,结果又被版权方要求下架删帖。

这回不但惹恼了二次创作者,更激怒了看乐子的网友,因为没有电子榨菜下饭了,于是纷纷把怒火对准周迅,这就是所谓的“捂嘴风波”,也是周迅的第一宗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的理由是:电视剧拍出来就是娱乐大众的,没道理你“三斤”(三金)影后就经不起批评,高高在上。

批判《如懿传》的核心点是女主人设过于完美,身处深宫却不参与宫斗,妥妥的圣母白莲花。

人物设定按说是剧本和编剧的问题,但网友扒出来周迅拍这部剧的纪录片和访谈,看到周迅承认对剧本作过改动,说根据如懿的价值观,她不能参与宫斗,哪怕借刀杀人都不可以,于是拿过来作靶子,认为都是因为周迅乱改剧本,所以导致剧情不合逻辑,漏洞百出,很多人物怎么看怎么别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周迅的第二宗罪。

骂《如懿传》的槽点有很多,比如认为在封建皇权制背景下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本来就是幼稚,甚至把“墙头马上遥相顾”恶搞成“摇香菇”,侍女惢心夸如懿的“主聪慧”改成“煮葱烩”;认为如懿在剧中大搞双标,别的妃子谋求上位就是品行低劣,媚惑皇上,但在她的好姐妹海兰却是积极上进等等。

最匪夷所思的是原来剧中的大反派,李纯饰演的卫嬿婉之前人见人恨,现在反而迎来了大翻身,网友认为她努力搏出位,为讨皇帝欢心苦练多种技能终于逆袭成为宠妃的经历简直像极了在职场上摸爬滚打的打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如懿的罪名就多了一条,那就是“阻碍底层人民的阶层流动”,这上纲上线的水平着实令人佩服,敢情这网友是国际政治学院毕业的?

其他罪名还有不少,比如搞三六九等不体恤劳动人民,惢心都要被拉去慎刑司审问了,她都不慌不忙,表情始终是淡淡的,身边亲人相继死去都不见她哭,唯独凌云彻被断根她哭得撕心裂肺,还敢说两人之间没有儿女私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如懿这个角色从当初“温暖整个后宫”变成了内在拧巴伪善双标的圣母婊,可以说几乎来了个180度的大反转。

而对周迅的围攻,则不仅仅是质疑演技,而且是对过往作品全盘否定,甚至到了谩骂性格人品的层面,这个风向已经严重不对味了。

2

先说说《如懿传》和《甄嬛传》有何不同?

《如懿传》的内核本来就不是讲宫斗的,而是以废后乌拉那拉氏视角讲述“帝后爱情以及兰因絮果”。

这个角度倒是挺新颖,但结局早已注定,如懿争与不争都改变不了什么,况且剧的重点是讲由“墙头马上”引发的一生痴恋与深情错付,这就奠定了剧集的悲剧底色,如懿要的是皇帝的真心,而不是宫斗搏来的位分。

这个剧当初宣发阶段打的也是“帝后围城”牌,观众想体验宫斗爽文,注定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论立意,《如懿传》其实要高于《甄嬛传》,更遑论《延禧宫略》。

原因无它,宫斗的本质是什么?是皇权制度下的极端雌竞修罗场。甄嬛斗赢了又如何呢?最后不过是无尽的惆怅,感叹自己真正想要的从来就没得到过。

而《如懿传》格局更开阔,它讲了帝王婚姻如何埋葬纯真的爱情,深宫里的后妃们无论深情还是算计结局都是一样的,都不过沦为专制皇权的牺牲品,没有人例外,就像初时姹紫嫣红,最后却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原著作者兼编剧流涟紫的功力不够,人物和故事逻辑都撑不起来,就像建房子根基却打在了沙滩上,所以立意再高也白搭。

毕竟,帝后爱情在皇权面前不值一提,当茶余饭后的点缀倒也罢了,用它撑起80多集的体量明显先天不足。帝王的本职是朝堂政治与权谋,天天“墙头马上”念叨来念叨去,后宫那么多女人等着承宠,不搞宫斗哪来的矛盾和看点?

偏偏这个剧的宗旨又是弱化宫斗的(创作团队的宣传),从人设上说,如懿就是个典型的恋爱脑,她对宫斗不屑追求纯爱又与她的身份相悖(皇后的职责是母仪天下维持六宫秩序,自然就不能对皇帝宠爱他人产生妒忌)。

所以无论周迅改不改剧本,这个剧从根本上就是拧巴的,不过是佛系与更佛系的区别。我的看法,周迅承认对剧本作过改动也不过是演员参与剧本再度创作的合理范围,不可能有太大的扭转。

她认为如懿不能搞宫斗固然暴露了对于角色理解的不到位,但本质上对这剧也没太大的影响。事实上,如懿在被各种陷害后也间接参与了宫斗,只不过身边的好姐妹海兰替她做了黑手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生存和保命被迫黑化在后宫再正常不过,偏偏编剧让如懿做道德楷模,死后全体妃嫔流泪哀悼,如丧考妣。只是一个废后,即便不争不抢,又何德何能?

所以,人设问题,明显是编剧的问题更大。周迅对角色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局限,但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周迅身上。

但是说到阻止卫嬿婉上位是“阻碍阶层向上流动”这就有点搞笑了。

这明显是受尽职场霸凌的打工人代入卫嬿婉角色,把她做过的一切坏事合理化,美其名曰“职场逆袭”。

卫嬿婉前期受尽欺凌与歧视,她也是真的拼,但因此美化她的一切行为也难免是非不分。只要能出人头地就可以不择手段,这样的价值观不拧巴,却是厚黑学那一套,不值得宣扬。

至于如懿在贴身侍女惢心入慎刑司时还能格外淡定,结合剧情来看也很正常。彼时如懿正限于“阴谋论”当中,自身难保,不然也不会连累惢心去审刑司来证明她的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诟病如懿不像甄嬛那样四处奔走护下属周全,其实是脱离剧情吹毛求疵。

至于她为凌云彻哭,既是出于情谊,也是对渣龙的失望。

其实在儿子永基夭折,惢心出嫁时,如懿都有层次细腻的哭戏,只是被有意忽略掉了。

3

说了这么多,不能否认《如懿传》存在很多问题,细节和台词都不够严谨,这也正是它无法像《甄嬛传》那样成为经典的原因。

但《如懿传》依然有其出彩之处,即便不是上乘剧作,也绝对谈不上多烂。

比如细腻的光影构图与镜头美学,人物的情感在环境氛围烘托下有一种深沉的气象。这是其他宫斗剧很少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演员的表演整体都比较内敛克制,不是龇牙咧嘴五官乱飞,反而更加耐品。

至于说周迅的演技都是营销出来的,那真是天字第一号笑话。

华语电影再难找出这样的天赋演员,如此多的作品榜身,难不成她买通了所有导演和剧组,甚至电影节评委为她背书?

她以往塑造的角色,哪一个拎出来不是沉甸甸的,且灵动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她本人和如懿一样是恋爱脑倒是没毛病,但也不应成为人身攻击的借口和理由。

现在流行的“大女主”人设和价值观说不定某天也会被嫌弃,到时候是不是很多剧又该被讨伐了呢?

别说一部网文小说改编的清宫剧,即便是史诗巨著,又哪能禁得起这样放大镜般的审视与揪错?还要用现代价值观来逐一解构?

这不是用批判莫言的劲头来整顿娱乐圈么?

如果任由这种风潮持续,文艺创作真的成了危险的事情。

或者编剧和导演一味迎合市场,按照爽文+大女主的套路输出就完事了呗。

那才真正是观众的悲哀。

当然,这件事对周迅也未必是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过于单纯天真了,把对理想自我的要求贯彻到底,不懂舆论,不懂得顺应当下社会情绪的释放,团队的公关能力也是欠缺的。

如果她能放下身架,像陈建斌那样大度回应“专辑创作”,或者像其他女明星那样自嘲自黑一把,或许事情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不过这样也不符合她的性格。

那就任其自生自灭吧。一部失败的《如懿传》不能抹杀她过往的成绩,时间自会说明一明。

周迅需要做的,不过是平心静气,理解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网友们的恶搞和情绪发泄。

浑水摸鱼的人自然有,但大部分人不过是经受了社会的毒打,厌恶扁平的“清白无暇”人设,以及明星高高在上的态度。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让下一部好作品来说话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