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部金融领域行业剧,《城中之城》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优点在于,编导真的想拍一部金融行业剧,剧中人都在认认真真地“搞钱”。

缺点在于,这部金融行业剧貌似不是那么专业,业内观众都在吐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也体现了国产行业剧,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到底还是黑化了

POST WAVE FILM

《城中之城》前十集最大的悬念,是于和伟扮演的银行副行长赵辉会不会黑化? 为了把赵辉逼向绝境,编剧没少给他下绊子。

先是赵辉的老领导戴其业突然死亡,这让他推进的阳光计划失去了最强有力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就是赵辉的女儿得了一种罕见病,治疗费用需要两百万美金,一贯两袖清风的赵辉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又跑出一个和他去世妻子一模一样的女邻居嘘寒问暖。

这期间还有一位与赵辉有过命交情的房地产商人急需一笔贷款脱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老领导去世空出来的行长位子并没有落到赵辉身上,一个空降过来的行长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对他百般刁难。

所有这一切就交织成一张越勒越紧的网,把赵辉死死困住。网的背后还有一位老同学在幕后操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妥协了,美人关估计就过不去。

但这毕竟是虚构的故事。如果赵辉咬咬牙挺过去了,这故事是不是会更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多的磨难加身,这个人物还能够保持本心,或者克服重重困难,或者舍弃所有名利,绝不妥协,这难道不是更有力量吗?

说实话在过往的影视作品里,黑化的人物太多,却少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物。

赵辉也不是没有挣扎过,比如他一直对那位别有用心的女邻居不理不睬,比如他宁愿卖房子也不拿房地产商老大哥的钱给女儿治病。

压垮赵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竞争分行行长失败。

所以利不是赵辉的软肋,名才是

就像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有个商人想贿赂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有人就给他出招说,像翁同龢这样的人,金钱打动不了他,名声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商人给翁同龢父子出了本诗集,果然就办成了事。

赵辉也是如此,用老同学苏见仁的话说,他往上爬的野心都写在了脸上,却又爱惜羽毛,不想把自己的白衬衫弄脏,哪有那种好事?

渴望名声也好,渴望拥有一个更大的平台施展抱负也罢,当这扇门关闭之后,赵辉也就破防了。

总感觉我们的编剧和导演更擅长编织权谋斗争,却不擅长塑造一个正直的人。

当然那些从人物设定上就伟光正的角色除外。

结果就是,我们的文艺作品里多有精彩纷呈的冲突,却少有可爱的人物。

把《蜗居》的困境搬过来

POST WAVE FILM

赵辉黑化了,而女主角田晓慧正挣扎在黑化的路上。

如果说赵辉的黑化是求名而不得,那么田晓慧(如果)黑化就是利欲熏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理这样的人物,也是导演滕华涛更加擅长的。

田晓慧的黑化之路,源于她们母子俩去表姨妈家的一次拜访。在表姨妈家,田晓慧遇到了表姐沈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婧的富有刺激了田晓慧,而沈婧的歪门邪道又让田晓慧本能的抵触。

然而当一个人位于陆家嘴这样的“城中之城”,却又不得其门而入,如今有人给你抛下一个梯子,你爬是不爬?这诱惑太大了。

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是田晓慧和男友陶无忌的生存状况。这种生存状态直接让沪漂网友破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就在豆瓣上留言说:“有情饮水饱的甜蜜是真的,转头看到的是逼仄的床,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够凑齐首付的房子,推门就进的房东,还没老家厕所大的房间,月亮高悬于天上,我们沪漂看到的只是六便士。开局群租房,哪个沪漂不熟悉到破防!”

结果底下又有网友留言说:“讲道理他这房子已经不错了,窗外就是陆家嘴,我住得比他偏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中用一个又一个细节,不断加剧田晓慧的失落感。

表姐把她精挑细选的手表直接戴回到她手上,表姐随手送给她妈妈的礼物就是价值5万元的手镯,一双3000元的鞋子让她犹豫再三,而三十万的奖金直接把她砸蒙了……

田晓慧自然也遇到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和男友商量购房计划,当他们俩好不容易凑出30万首付的时候,男友说那咱们可以在昆山买房了。

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生却连上海郊区都住不起,对未来生活的一切憧憬都成了梦幻泡影。

也许在这一刻,表姐从田晓慧厌恶的对象变成了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扛不住,不如破罐子破摔。商业间谍也是可以做的,男朋友也是可以利用的,甚至于换一个男朋友也不是不行的。

导演滕华涛等于是把他的代表作《蜗居》里的困境,直接搬到了《城中之城》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办法,这是导演的舒适区,他太擅长这个。而导演所不擅长的,则是国产行业剧的通病——不专业

国产行业剧的短板

POST WAVE FILM

尽管已经把我这个外行唬得一愣一愣,但《城中之城》还是遭遇了专业人士的吐槽。

在银行或金融从业者眼中,故事里讲的云山雾绕的金融战其实特别儿戏。比方说第一集里让赵辉的老领导戴行送命的那个贷款事件,很多网友表示这事儿在现实中就不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叫“momo”的豆瓣网友就说:剧里,民营企业,十亿,没有任何担保措施的情况下,在不经任何调查审批流程的情况下,能直接放款,还绕了一个信托通道,信托就算是通道,也有流程,有一堆人要签字,这样的流程,能做到次日完成放款,在现在的国内,跟神话差不多。

而戴行铤而走险的目的——帮助民营企业打赢国外资本渡过难关,这在专业观众眼里也属于瞎扯。

银行不是风投机构,它是靠利差赚钱,所以稳健低风险是银行投资的首要选择。因为民族情感或是私人感情就把储户的钱投给面临巨大风险的企业,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果把这样的理由说给银行人听,他们只会认为这个人跟企业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利益输送,肯定不清白。因为它不符合银行领域的行为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句老实话,对于我这样的外行观众来说,这部剧已经足够专业,或许这样的简化是为了降低观看门槛。

要知道,过去的行业剧往往连外行观众都看不过去。

行业剧只是一个外衣,它们的内核要么是谈恋爱,要么是搞宫斗。但拥有这样内核的剧,即便剧情足够精彩,但人物却总是打动不了观众。

我曾经拿港剧《新闻女王》和美剧《新闻编辑室》作对比。《新闻女王》里的角色,个个是眼睫毛都通透的权谋家,却少有一个真正的新闻理想主义者。

唯一的一朵白莲花,也在最后关头习惯性黑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新闻编辑室》,即便立场不同,但每个剧中人都遵守着共同的新闻专业主义和职业道德。而正是他们的固执与坚守每每让人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中之城》也是这个问题,即使罗列了一堆专业术语,但习惯性的权谋戏又让人难以体会到银行人的坚持与操守。

就像赵辉被黑化这件事,编导还是选择了迎合市场——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就这么愿意看一个正直的人黑化

但结果就是,故事看到现在,我没有遇到一个可爱的角色。包括主人公陶无忌,连王骁扮演的苗彻都不喜欢这个过于聪明的人,何况是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向共和》里有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人都逃不开名利二字,不是求名就是求利

这很现实主义,也真的可以把大多数人和事囊括其中。

但我们总希望这世间有那么一些人和事,能够超脱名利二字,去看看头顶的星空,去想想心中的道德律。

因为现实中少有,我们才渴望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而能够走入观众内心的行业剧,也必定散发着理想主义的气息。

所以,如果只有财前五郎而没有里见修二,《白色巨塔》绝不会成为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失去了《壹号皇庭》《妙手仁心》光荣传统,《新闻女王》便无法与《新闻编辑室》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同样是金融行业剧,但《城中之城》里恐怕缺少一个半泽直树这样的轴人。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知识饼干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课 | 王玮剧作工作坊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课 | 科幻电影剧作课

独 家 活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