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点近日,万众瞩目的F1中国大奖赛如期举办,也让赛车运动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在赛车的速度与激情里,中国不仅诞生了第一位F1赛车手周冠宇,更有一批年轻的小车手,在国际赛车舞台上逐渐崭露锋芒。下文这位小车手,怀揣着对赛车的热爱,在家人的支持下,向着梦想努力前行着……

文丨庄晓 编丨lulu

这两天,上海赛车场上再次响起了F1引擎的轰鸣声。万众瞩目中,中国第一位F1赛车手周冠宇首次亮相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激情燃烧的赛事,也把赛车这项极限运动,再次引入人们的视野。可若是孩子也想试一下这个看起来既烧钱、又颇为危险的兴趣爱好,你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吗?

来自南京的李爸,就曾遇到了这道颇为挑战的难题。不过有趣的是,当外滩君追问李爸当时内心是否会有丝毫的纠结或挣扎时,这位酷酷的爸爸,反而愣了一下——

孩子都不觉得辛苦,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一下呢?

就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决定,李爸带着还一脸稚气的儿子李泠翰,就如初生牛犊般,一头扎进了全然陌生的赛车领域,一门心思地踏上了成为卡丁车赛手的专业道路。

从南京到上海,再到英国、意大利两地奔波,四年间,为了孩子的赛车梦想,父子俩在异国他乡携手并行。

如今,作为周冠宇的同门小师弟,10岁的李泠翰正追随着师兄周冠宇的脚步。就在今年3月意大利的赛车场上,李泠翰捧起了ROK mini U10组的冠军奖杯。

李泠翰参加比赛中

向着目标全力奔跑的父子俩,也因赛车看到了这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尊重天性

车是孩子的最爱

酷炫的赛车在赛道上不断穿梭;发动机的轰鸣声,轮胎和地面的猛烈摩擦声,不时冲撞耳膜。

在这个速度可以用肉眼捕捉的赛场上,众多顶尖车手的成长启蒙,都与卡丁车比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常来说,小小车手们会参加mini组(12岁以下)的比赛,一般10岁以下还会单独设立U10组别;

12-14岁参加OKJ组(青少年组)比赛,FIA的比赛就是从这个组别开始;

14岁以上,就能参加OK组(成人组)的比赛;15、16岁也将开始F4赛事(世界四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

“除了这些方程式赛车锦标赛外,不少国家也有自己的锦标赛,此外还会有很多发动机厂商参与举办的一些世界级别的赛事。可以说赛车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听着李爸对赛车讲得是头头是道,很难想象,就在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对赛车几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他关于赛车的全部印象,都还停留在舒马赫的时代。

让李爸真正和赛车产生交集的,是儿子李泠翰对车子的那份异常痴迷。“从小到大买玩具,只要玩车子,玩其他的玩具,真是一个都不喜欢。”

孩子小时玩过的汽车模型

光是摸着汽车模型还不过瘾,等孩子四岁的时候,李爸又带着李泠翰,来到上海看了场竞争激烈的F1大奖赛。

李爸带儿子看F1上海大奖赛

这场比赛,彻底点燃了孩子对于赛车的热情。正好赛车场的附近,有家卡丁车俱乐部在招生,李爸就给儿子报了名。

自此,他开始成为了儿子的专属“车夫”,每个周末都会带着孩子,从南京赶到上海,参加为期两天的赛车训练。

一周一次的奔波,势必会牵扯父子俩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不过,李爸风雨无阻坚持的原因,仅仅是孩子的喜欢。

李泠翰在上海训练中

李爸觉得兴趣萌芽就应该是“娱乐化”的,这个阶段,孩子自由玩耍更重要。自然,他也没给训练提出更多的要求——当然,就算教练想给孩子灌输更多赛车的知识,四、五岁的孩子也未必能听得懂。

不过,和外滩君回忆孩子成长点滴的他,如今也会有迷茫和困惑:如果当时就正式进行赛车的专项化训练,那么孩子现在的表现,会不会更好?

但最初没有考虑过专业赛车手这条道路的李爸,只想儿子开心才是第一要事。直到孩子六岁半的时候,李爸渐渐发现,自家孩子对赛车的热情,不减反增。那个曾在赛场上恣意“撒野”的孩子,眼神中开始透露出较真的神采。

“参加比赛等级越高,压力也越大,可难得的是,我发现孩子还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其实赛车比赛还是蛮辛苦的,夏天的时候,上海室外温度有四十几度,但孩子还是要穿赛车服、戴头盔、戴手套,整个人闷在里面,开完之后整个人都透湿透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坚持训练

李爸看到了孩子的热爱,也看到了他的坚持。“夏天我们俩晒得都跟非洲人一样;冬天下雨、下雪天,也只能穿比较单薄的赛车服,但是,像那么小的小朋友,都不觉得辛苦,我觉得作为家长,应该还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要支持一下。”

曾对赛车一无所知的李爸,不仅恶补各种赛车知识,也想方设法为孩子找到了曾带过周冠宇的明星赛车教练和赛车队。

和教练沟通中

“也没考虑太多,最主要的还是孩子喜欢,那么不论前途,我想我们或许可以试着继续走下去。”

寻找差距

去世界最好的地方学赛车

加盟了正式的赛车队后,李爸和儿子变得更忙了。除了日常的训练外,他们每年还会参加多达20场的赛车比赛。

作为一项极限运动,专业赛车运动员还会遇到伤病的阴影。不到8岁时,李泠翰就在赛场上受过一次伤。

“当时赛道后出现了一个新手开错了车道,等我们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避让不及时,孩子的车子直接压到了对方的车辆。把孩子拉出来才发现,他的左手指骨折了,也就是因为那次的意外,我们少比了两场比赛,还是拿下了CKC(中国卡丁车锦标赛)新人组年度第二。”

这次挫折,没有让父子俩动摇。“赛车安全性其实还是蛮高的,只要遵守规则,装备带齐,原则来讲都是没问题的。就像任何体育活动,都会有受伤,意外有时也是难免的。”

比赛中的李泠翰

李爸觉得,这可能也是赛车最大的魅力。“如果你怕受伤,你就不敢去拼极限,过于保守,你就没有办法开赛车。优秀的赛车手,一定是游走在安全和危险的边缘,而且要把这个度给把握好。”

吃得了赛车的苦,又胆大心细不怕受伤,让坚持训练和比赛的李泠翰,在国内始终保持着前三的好成绩。不过以往对训练都很“佛系”的李爸,这回却多少有了些紧张和焦虑。这背后,源于他对儿子成绩的清醒认知。

国内赛车的人比较少,可能你坚持比别人多一点的话,就容易出成绩,但你最终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还是得看你的天赋。所以他目前赛车成绩不错,只能说明练得多,还不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

至此,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开始在李爸心中浮现——那就是去意大利,在云集全球顶尖赛车手的地方,来寻找一下自身的差距

“意大利比赛不仅数量比国内多,而且人数更多、赛道更长、高速弯也更多,高手过招,可能不再是技术上的细微差别,而是综合能力的挑战。”

李泠翰制作的赛车海报

不过,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

若以常人的标准来看,李爸似乎没有必要这么折腾。“我们当时在南京的头部公办小学,虽然每周有训练,但孩子成绩不错,基本上班级排名前三。就我个人来看,可能他学习会比开车更有天赋。”

但在和家人的商量下,李爸最终做出了决定:“我和太太都觉得,孩子现在年纪还小,试错成本也比较低,或许我们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帮助孩子去发现他真正的天赋。

但凡他说不练了

我们立刻打包行李直接回国

克服了种种困难后,儿子终于如愿站在了意大利的赛场上。可儿子在意大利的第一场比赛,就让李爸心凉了半截。

“到意大利的第一场比赛,他整辆车直接被铲翻,小朋友是被担架抬着出来的。我们在场外也进不去,当时感觉血都凉了。”

第一场比赛就这么激烈,让李爸直观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性。作为全球的赛车中心,意大利云集了太多追梦的赛车手。

“只要是各个国家的第一名,基本都在意大利,这种情况下,孩子能进决赛就不错了,成绩肯定是有起伏和落差的。”

甚至为了追求更快一秒,一些国家的小车手们,干脆把赛车场当做了自己的家。

“有的车手直接就不去学校了,比如有个日本排名第一的小车手,几乎就住在赛车场里,天天封闭式训练。”

代表中国首次参加WSK U10比赛,

以25名完赛,首次获得积分

场上的你争我夺,也给这些小车手们带来了另一套自我的评价标准。李爸告诉外滩君,高压之下,孩子在意大利的第一年,过得并不轻松。

“虽然不是每场比赛都有排名,但孩子们每场比赛都会有相应积分,最后每个人的总积分都清清楚楚。每场比赛,虽然孩子嘴上不会说谁快谁慢,但他们自己心里其实比我们要清楚得多。”

意大利教练粗犷的训练风格,也需要孩子好好适应。“比如国内教练会告诉你,要过弯的话需要提前5米左右刹车,但意大利的教练就不会抠这么细,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和调整。”

直到去了意大利,李爸才知道,要想培养一位专业赛车手,孩子们四岁半就要接受专项的赛车训练,而六岁才起步的李泠翰,在国内两年的专业训练量,还比不上本土选手半年的训练量。

雨中赛车比赛

“赛车运动是一个容错率很低的运动,可能只是稍微抖动一下方向盘,你就会失去自己的位置,可能成绩就差0.1秒,但一个叫会开,另一个就是不会开。”

为了奋起赶超,李爸在刚到意大利之初,就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赛车场最近的国际学校。从意大利语言、赛车知识以及训练技巧一点点地学起。

比赛中的李泠翰

赛车场上的条条框框,总算是好不容易摸清楚了;可赛车场外的生活,却还有不少困难在等着父子俩。

首先,是签证的问题。

因为意大利不是一个移民国家,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意大利的长期签证,并不容易。通盘考虑后,李爸决定让孩子离开意大利国际学校,在更易获签的英国求学,开启英国、意大利两国奔波的生活。

其次,还有学业、出勤的压力。

在意大利,赛车比赛的日程安排得相当紧凑:从年初一直延续到复活节。休完暑假后,车手们又要开始在9月到11月,开始下半年的密集赛程。选择在英国和意大利两国参加比赛的李爸父子,还会更忙一些。

“像意大利放暑假的时候,英国是有正常比赛的,所以我们除了12月稍微空闲些,基本上是连轴转的。”

第一次在英国大奖赛拿杆位

(排位赛第一名)

要想在欧洲比出成绩来,小朋友需要准备更长的时间来熟悉赛道、调整状态。“若一个月有连续三场比赛,那么孩子肯定就有三周的时间,不能去学校上学。”

去英国之前,李泠翰成功申请上了一所英国顶尖的私校,但因为无法协调赛车比赛和上学的出勤率,他们只能拒绝了这个心动的offer,而是选择一所普通的英国私校。

不过开学后,英国私校随之而来较高的学业要求,也让李爸倍感意外。“比如国内是二年级学数学图形,但英国一年级就要学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十边形,加减法也很快开始几百加几百的题目了,难度还是不小的。”

另外,英国私校上课密度和效率也不低,而且一些课程没有固定教材,不少学习任务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像这类课程,没了就没了,孩子其实很难补得回来。”

最后,还是经济的问题。

李爸发现,随着欧洲通货膨胀,留学学费、生活费、意大利和英国两地往返的机票等费用也在不停上涨。几乎每隔几个月,孩子所在车队就会通知要上调费用,这些对于家庭的财务计划,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赛车调试中

“可以说,未来的挑战还是蛮大的。只要他今天说不开了,我们马上就不开了,立刻打包回国。”

但只要孩子仍然愿意继续,李爸也打算咬牙坚持下去。

为了孩子

路再难也要勇于尝试

如今的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时,似乎更加关注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值,而李爸孤注一掷的付出,更像是一场豪赌——以十多年不计精力和金钱的投入,只为圆孩子一个车手的梦想。

这一切是否值得呢?

在李爸的交流中,外滩君发现,看似“任性”的李爸,实则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工科出身的他,对孩子每一阶段的发展,也都有自己的解读。

在他看来,要想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专长,最要不得父母的优柔寡断。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你单位时间效率越高、成绩出得越早、也能更早发现孩子的天赋。某种程度上,这样反而更有成效。”

在李爸的计划里,他和孩子至少还要并肩作战到16岁,这是他认为最能看出一个赛车手潜力和天赋的年龄。

一来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尾巴,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更趋于稳定,可以尝试F4赛事

二来,孩子动态视觉、平衡力以及反应速度,也能测试得更为准确

当然,在这条考验努力、天赋以及家庭财力的路上,李爸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好几次场外观赛,他的心率都能冲到了220;他也难免焦虑,觉得孩子和别人差距太大了,短期内难以在成绩上实现赶超。

比赛中的李泠翰

但李爸也一直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作为家长,很难承认自己小孩不优秀,但家长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心态,就是我已经花了这么长时间了,我是不是还要走下去。”

他觉得,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坚持,孩子将很难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专长。“一个好的结果,肯定有各种波动,但如果没有长期的坚持,再有天赋的运动员,都不会取得让人惊艳的成绩。”

同时,还是要分清楚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

开赛车看似很燃,但激情的背后,总有层出不穷的困难需要克服。即便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若孩子不是真心热爱的话,这条路也很难继续走下去。

比赛中的李泠翰

“像我家小朋友,一方面性格比较坚毅,他做任何事都要力争前三,另外,他直到现在10岁了,玩的玩具还和小时候一模一样,就喜欢拿着小汽车,去摆不同的过弯线路。”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敏感点和不同的坚持路径,对于李爸来说,只要孩子喜欢的,他都会支持,只不过这回,孩子的兴趣点,落在了赛车身上。

和教练交流的李泠翰

因此,围绕着赛车运动的特质,李爸以长短期的学习思路,帮孩子定制了个性化的学习任务。

“比如短期内,我们肯定更重视英文的补习;像数学、物理这些可以通过短期理解或是刷题来能搞能力的学科,我们会暂时放一放。但中文涉及到古诗文背诵以及练字这些,不能通过短期内提高的,我们就会另外花时间来强化。”

即便是比赛期间,李爸都会要求孩子每天抽出时间来背诵古文、练字,隔一段时间,还要写作文,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或是生活。

此外,他还鼓励孩子坚持口琴训练,若是没有赛事安排,李爸会让儿子隔一天就跑上5公里,保持运动体能。

虽然每天都有大量的学习和训练任务,但热爱赛车的李泠翰,却乐在其中。

中文练字中

在外滩君问到孩子的未来规划时,李爸又说出了一句意料之外的真心话。

赛车这条路,车子、技术、天赋都会决定你是否能再上一个台阶。你根本没有办法去制定目标,大多情况下,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事实上,赛场争夺名次的激烈竞争,已经让身处其中的李爸和孩子,越发体会到F1驾照的可贵与艰难。

虽然不知道自己离拿到全球仅有的20张F1“驾驶证”,还有多远。不过李泠翰和李爸明白,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和挑战,总会让这条难走的路,开拓出了更多的可能。

就好比眼前有座山,不停吸引你去靠近。在这个过程中,你越来越觉得这座山雄伟得超乎想象。但只要坚持和热爱,最终在向着梦想的攀爬里,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我想这应该就是成长最好的见证。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