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净慧老和尚认为,按放下、专注、清明、绵密这个八个字去做功夫,修行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无论你修什么法门,包括念佛、持咒、观呼吸,都离不开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视为日用中落实止观的基本原则。

先修习止过之正念,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其次修习慈悲之正念,做一个光明的人;然后在此基础上,修习愿乐之正念、信解之正念、观行之正念,最后进入无为之正念,成就出世间的菩提道业。

◉本文选自《生活禅纲要》第八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止观的功夫,净慧老和尚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多次作过比较详细和系统的开示。主要观点有三个方面:

(一)日用中做止观功夫的切入点——观照当下,融入生活

2012年4月25日,净慧老和尚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分论坛上,作了题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把“观照当下,融入生活”视为日用中落实止观功夫的切入点。他说:

本人从1991年开始提倡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修行理念,经过20多年的探索总结,生活禅的理念在教内外颇受关注。特别是生活禅的修行实践强调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实修方法,以“观照当下、融入生活”为切入点,将修行与生活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对于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见《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这一观点,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1、安住当下。就是要自觉地把自己从习惯性的向外攀缘、为过去纠结、为未来焦虑的时空链条中,孤立并超逸出来,安住在当下、当处、当机(正在做的事情)、当念中,保持心行的同步、合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始终处于错位的状态。

2、保持觉照。就是要把握好当下一念,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要保持正念观察,做到自觉、自主、清明、绵密,远离昏沉、掉举、放逸和心行错位等失念状态。

3.融入生活。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提起宗门的圆顿正念,把生活中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都视为修行的道场,把日用中的一切施为都看作是修行的内容,将修行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在这种正念的状态下,生活中没有任何境缘是需要逃避的,都应当被看作是落实修行的增上缘,看作是诸佛菩萨对修行人的“善护念”和“善咐嘱”。

这三点,是在生活中落实宗门圆顿止观的最为关键的地方。安住当下,就是止,就是定。保持觉照,就是观,就是慧。融入生活,就是止观不二、定慧等持。

(二)日用中落实止观的基本原则——放下、专注、清明、绵密

“观照当下,融入生活”的具体落实,必须紧扣“守一不移”这个主题,围绕“放下、专注、清明、绵密”这八个字去做功夫。在《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一文中,净慧老和尚开示道:

守一不移这个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有四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要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和杂念。我是把妄想和杂念分为两件事。妄想是没有目的地乱想;杂念是做事不专一,想问题不专一。严格来讲都是妄想。有一些是无目的地去想,有一些是有目的地去想。有目的地去想,使心不专一,那就是杂念;无目的,妄想纷飞,不知道在想什么,心跑掉了,那就是妄想。

要放下妄想和杂念,就要训练这个心,使它放在我们所观察的对象上。佛教把观察和观察对象二者,分别叫做“能缘”和“所缘”。这个“缘”是动词。比如说我们要来认识这个杯子,这时的心念就是能缘,杯子就是所缘。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能缘集中专一地固定在所缘上,让能缘的心放在同一对象上。在这里,我们所缘的对象就是呼吸。这就叫制心一处,四祖大师叫它守一不移,中国道家的功夫叫它守一或者抱一。这一点古今中外是一致的。人类追求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这是讲放下。

第二个要求是专注。专注一境,在同一个对象上,不要三心二意,看准一个目标,能缘所缘统一起来,这就是专注。

第三个要求是清明。专注时间久了,脑子可能会走神,会麻木,甚至会不清醒,会睡觉。所以第三个要求是清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也不要糊涂,这叫清明。

第四个要求是绵密。使放下、专注、清明的状态能够连续地保持,中间不能有间断,不能够随便转移目标,这叫绵密。就像一股山泉之水,叮叮咚咚,绵绵密密,常流不断,心越用越细,越用越专,绵绵密密。能够做到这一点了,守一不移的要求就逐步达到了。这是硬功夫,是真功夫,这不是靠说就能做到,一定要靠行才能做到。(见《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净慧老和尚还在2010年7月26日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最后一天的专题开示中,为了提振大众修习生活禅的信心,基于自己一生的秘行和受用,特地拈出“生活禅的六个信息”:

1、佛国天堂距离我们很近(佛国净土就在我们的心中);

2、心的能量无比(心为万法之本,转心即能转物);

3、修行很简单(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安住当下,保持专注、清明、绵密);

4、开悟很容易(无念的现量境界,虚空明镜的当下直观);

5、解脱在当下(解脱的根本在当下一念之透脱);

6、处处是道场(道遍一切时处,须臾不曾离,生活即是道场,红尘即是道场)。

这六个观点,体现了生活禅的“圆顿”精神(不历阶次,直下承当,当下即是)。其中第三个信息是“修行很简单”,他说:

修行很简单。不要把修行看得很复杂,看得复杂了,他不是在修行,是在随着妄想分别做各种的动作。如果我们不能在活动当中把握自心,可能越活动,离修行的距离越远。生活禅的理念是什么呢?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怎样能把握呢?随时专注当下。不管你是在上课也好,是在做作业也好,是在上班走路、做家务活也好,是在喝水也好……把你的心念放在当下,专注在当下。我在喝水,清楚地觉知,这一念心就在喝水上;当杯子放下的时候,不是一点觉知都没有,而是清清楚楚地知道杯子放下了;手拿回来,清清楚楚;坐下来清清楚楚;再做第二件事还是如此。一天二十四小时,心都安住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这是最究竟的修行。心无旁骛,心无二用。

专注当下,不是离开了生活去专注,因为我们每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有生活,分分秒秒都在生活当中。分分秒秒都能够安住当下,这既是最简单的修行方法,又是最高深的修行方法。我说修行很简单,因为就只要做这一件事;我说修行很高深,这件事最难做。我们现在在交流分享,在听我说话,我们的心在哪里?是在打妄想,还是在清清楚楚地专注在声音上?专注在当下一念上,这种方法随时随地可以运用。动中可以运用,静中更可以运用。动静结合,修行才真正有一个入处。

专注,就是四祖大师讲的“守一不移”。专注了,如果说出现昏沉的状态,出现不清晰的状态,那就要再加一个方法,使专注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专注而后是清明,此心此念就像一盏灯点亮了一样,是历历孤明的;不是一片蒙昧,而是一片光明。这种心态,这种精神状态,还要让它连续不断地保持下去。所以接下来两个字就是绵密,绵绵密密,相续不断。修行很简单,专注当下,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做到这六个字:专注、清明、绵密。念念如是,分分秒秒如是,修行很容易登堂入室。老是在打妄想,老是离开我们自心去找一个捷径,去找一个有灵验的方法,任何有灵验的方法都不能离开自心。任何有灵验的方法,如果离开了自心去做,外面有一种力量,使你怎么样怎么样,一是很危险,二是不能持久,第三,不是你自己的,和你自己没有关系。只有把我们自心本有的能量发掘出来,在心地上做功夫,所得到的才是实实在在的。得到的什么呢?得无所得。(《关于禅与生活禅》,见《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净慧老和尚认为,按放下、专注、清明、绵密这个八个字去做功夫,修行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无论你修什么法门,包括念佛、持咒、观呼吸,都离不开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视为日用中落实止观的基本原则。

(三)日用中修习止观的方便操作——正念工程

为了帮助在家信众更好地防非止过,革除恶习,克服日常生活中心行错位、散乱放逸、经常被手机“吞没”、觉照功夫不能成片的弊病,养成“生活即道场,念头即道场、处处是道场”的正念生活之习惯,在日用中更好地落实止观功夫,将修行与生活、佛法与人格融为一体,净慧老和尚及其座下弟子还提出了“正念工程”这个概念。

1、提倡正念工程之初衷

未接受过禅修训练的普通人,他们的身心状态,一般都会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身心错位、心行割裂,即身在此而心在彼,行在此而神在彼,身心不能同步。

二是心念沉溺在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中,不能安住在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上。

三是对自己当下的言行举止和起心动念失去觉照,绝大多数时候处在一种失念的状态。

普通人所经历的这种魂不守舍的“游魂”生活,在这个“手机统治世界”的时代,变得更加触目惊心。无数的人在手机网络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空虚,身体越来越不健康。

另外,一些初入佛门的人,虽然也想发心修行,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圆满的信解,修行与生活、工作、人格处于脱节的状态,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在实处,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防非止过、革除恶习的要求都达不到,因而在身心和人际关系方面所得受用并不明显。

针对这两种情况,净慧老和尚及其座下弟子提出了“正念工程”这个概念。提倡正念工程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大众养成正念生活的习惯,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变失念、错位、不自觉、不自主、游魂般的凡夫的生活,为正念、同步、自觉、自主、有灵魂的觉者的生活,将修行与生活、佛法与人格融为一体,全面落实净慧老和尚所说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念头即道场”这一生活禅理念。

2、什么是正念和正念工程

所谓的“正念”,又称道念,即一切往道上会的觉照心。其具体意义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树立坚固的道德、戒律意识,自觉规范身口意三业,防非止过,远离恶习,也就是说,要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底线”。这既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此即“止过之正念”,乃正念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

其次在防非止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包容心、感恩心、随喜心、布施心、利他心等光明的心态,远离狭隘、自私、冷漠,以及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情绪。此即“慈悲之正念”,亦可称“增善之正念”

第三是提起“我要修行、我要解脱、我要成佛”的强烈意愿,强化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以此截断对五欲六尘的贪恋,将注意力从对六尘境界的贪恋迷失中拉回到自觉的状态。此即“愿乐之正念”

第四是提起“道在眼前(道遍一切时处,须臾不曾离),佛在眼前,解脱在眼前,死亡在眼前”的圆顿信解,依道场观(你从道场来,你从道场去,处处是道场,何处更不是)、妙用观(一切治生产业皆为实相)、加持观(一切违缘逆境皆是诸佛菩萨对修行人的善护念、善咐嘱)、勘验观(视一切烦恼境为生活这位“禅师”对修行人功夫、忍力和智慧的全面勘验),将一切善恶染净之境缘变成修道之妙用,视生活为道场。此即“信解之正念”

第五是依称性起修的原则,安住当下,心行合一,保持不二之觉照——或以“老僧只管看”“虚空明镜”的心态,对身心之觉受、念头以及外在的人事,保持旁观者的心态,了了分明而又不动情绪;或以“观妄念无相”“觅心了不可得”之空观智来参究,断相续心,在负面情绪现前时保持自觉自主;或通过念佛,以一念代万念,总之,尽量将自己的心专注在所修止观的功夫上。此即“观行之正念”

最后是观行功夫纯熟,根尘迥脱,前后际断,能所双亡,照体独立,进入理一心不乱,无为之真智恒常现前,惺寂不二,醒梦一如,犹如“露地白牛一般,趁亦不去”,内心始终安住在“自觉、自主、自足、自在”的状态。此即“无为之正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六种正念,可以从通、别两个角度来理解。就别而论,此六种正念有粗有细、有浅有深,有先后次第。先修习止过之正念,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其次修习慈悲之正念,做一个光明的人;然后在此基础上,修习愿乐之正念、信解之正念、观行之正念,最后进入无为之正念,成就出世间的菩提道业。在这里,止过之正念偏重于人天乘之世间善法,愿乐、信解、观行、无为等正念偏重于出世间的解脱法,慈悲之正念则通于世出世间,乃人天五乘所共有。就通而言,此六种正念,不分先后,互相融摄,相互增上,随缘而用。比如,观行之正念中同时就含有止过、慈悲、愿乐、信解等正念的落实。止过之正念亦离不开慈悲、愿乐、信解、观行等正念的扶持。慈悲、观行、无为等正念亦离不开止过之正念这一基础。

所谓正念工程,顾名思义,“工程”是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和任务;修习正念,可以像做工程一样,先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生活场景或生活单元开始,如洗漱、做饭、吃饭、走路、扫地等,保持回归呼吸、安住当下、了了分明的觉照状态,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自觉自主的觉照能力。先是一个一个的觉悟之点,然后借助这些点出现的机会,不断地强化它们,将它们一步一步地扩大,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后达到“事一心不乱”,从而将修行与生活打成一片、佛法与人格融为一体。

正念工程的核心精神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会用五戒十善等最基本的道德戒律,来观照和管理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革除恶习,防非止过;二是练习在正念中走路,在正念中吃饭,在正念中说话,将修行与生活融为一体,于当下一念落实“自觉、自主、自足、自在”的禅的精神。这两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增上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正念生活的基本内容。“正念工程”要求我们,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保持清醒的觉照,以不自欺、不欺他、正心诚意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心念,一旦发现自己犯了“过恶”,或者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隐秘的烦恼习气种子,应当借助止观的力量,直下“棒喝截流”,并及时忏悔、校正。前面所提到的“防非止过,革除恶习”之正念目标,只有通过这样的绵密的正念练习才能得到持久的落实。

3、正念工程之殊胜性

由于正念工程旨在将修行与生活融为一体,作为培养正念的一种方便,它有诸多的殊胜性:

(1)正念工程由于是从觉照当下的生活单元开始,所观照的对象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易行,便于随时随地做功夫。

(2)正念工程由于立足于不二之实相智,强调转生活中的一切境缘,尤其是转一切逆缘、染缘、烦恼缘,为修行之道用,所以它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真刀实枪的修行,而不会流于形式。

(3)正念工程由于强调生活就是道场、就是修行,当下的念头就是道场、就是修行,大众就是道场、和谐与大众的关系就是修行,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在处处都可以修行,所以,修行的时间会成倍地增长,功夫一旦成片,悟道的机缘会增多。

(4)正念工程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历境炼心,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内心诸多的隐秘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将“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的功夫落在实处,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性情,提升我们的人格。

(5)正念工程强调要在每一个生活单元中提起正念,强调因解脱和果解脱在当下一念上的统一,所以每次成功地提起一次正念,都能够让我们获得一种胜利感,从而增强我们对修行解脱的信心,让遥遥无期的修行之途,变得有希望、有盼头,不再充满焦虑。

(6)正念工程因为强调“途中不离家舍”,强调当下一念的自觉、自主、自足、自在,强调“现法乐住”,所以它能够帮助我们养成一种宁静淡定、自在快乐的心态。

通过开启“正念工程”活动,或许可以引导更多的信众,将生活禅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理念,真正地落在实处。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柏林禅寺,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