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孔林大门后,有一条苍松翠柏遮盖的甬道,长约400米,幽深肃静,直至孔林的第二道大门——至圣林门楼。人们习惯上称其为“二林门观楼”,简称“二林门”。

文闻问道:“爷爷,这二门与刚才的第一道大门有什么不同?”

“你提的问题很好!与刚才的第一道大门相比,二林门有许多独特之处。它建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年),时为鲁国故城北门——龙门的遗址。二林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五间重檐砖质城堡式拱门,两扇朱漆大门上各镶嵌着横九竖九共八十一个团花形铁门钉,这是孔子地位最为尊贵的象征。拱门上横嵌石匾,篆刻‘至圣林’三个字。明弘治七年(1494年),孔子第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也就是现在的至圣林门楼。整个门楼建造别致,木质结构,重檐绿瓦歇山顶,四周以十六根红漆木柱环绕,构成回廊,颇似城楼。”文教授介绍说。

从孔林大门到二林门,是孔林中的突出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中的月城。通过二林门后,才算正式进入了孔林。

祖孙四人边说边向洙水桥走去。

【作者简介】

陈晓霞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