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博弈,讲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世上的不义战争那么多,最终能够违背历史潮流而成就不轨大业的是少之又少。我国作为历经百年沧桑的大国,解放战争可能算是最后一场本土之战了。

解放战争伊始,东北成为解放军优先考虑的目标。在这场鏖战中,国民党派出不可一世的重庆舰炮轰塔山驻点,一炮以打掉一整个连,照理说只要持续进攻,国民党军队应该还会有一丝喘息的机会,结局也不至于会如此惨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为什么这样一部战争机器会选择在半途退出战局呢?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多年之后,战舰指挥官道出真相。

一、关门打东北,重庆舰强势解围

1946年,重庆谈判中的“双十协定”被国民党撕毁,后者仿佛一种豺狼似的向中原解放区扑去,想要一口吃掉解放军军队,然而不料我军早有准备。在进行长期的战略防御之后,刘邓大军毅然进驻了大别山区,拉开反击战的序幕。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首先在辽沈打响,为了将国民党东北军队封死,我军提出了抢夺锦州、“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抢夺塔山正是为了彻底控制锦州而不得不发起的进攻,此举引得国民党军队大慌,为了阻止解放军,重庆舰奉命回归。

重庆舰是什么?该舰是国民党军队中有名的致胜神器,在多次战役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重庆舰原属于英国轻巡洋舰中的一艘,到解放战争之时已经有11个年头,11年的服役期使得该舰更加适应海上作战的情况。

该舰采取了6000吨的排水量设计,炮塔是当时有名的双装联152毫米炮塔,除了配备有射击指挥仪外,舰上还有雷达。光学测距仪等先进设备,莫说在中国,就算把重庆舰放诸世界也是排得上名号的。

见重庆舰回归,蒋先生乐开了花,尽管他不知道重庆舰的回归是否足以扭转战局,但是他已经顾不了多少了,总不能白白看着解放军攻下锦州后将自己的东北部队全歼。重庆舰抵达天津塘沽的第二天,蒋先生连夜召开军事会议。

在会上,蒋先生用重庆舰为根据,称在今后的战斗中会有大量兵力支援,重庆舰就是第一手支援,以此鼓舞低落的士兵们。然而,这一切在重庆舰舰长邓兆祥看来不过是无稽之谈,国民党的军队已经不见当日雄风。

正当蒋先生眉飞色舞地讲解着自己的计划时,东北野战军林彪已经开始在塔山建筑起一道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了。重庆舰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塔山阻击战,舰上风雨不断

不得不说,尽管解放军在兵力和士气上远胜于国民党军队,但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属于“小米加步枪”的土搭配,面对装备先进的国民党军队难免有些吃亏。

当重庆舰将6门6英寸口径的大炮对准塔山的时候,解放军军队吃了大亏。根据塔山阻击战指挥官胡奇才后来的回忆,重庆舰的威力大到“一炮一个连”,可见国民党军队在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

然而,在塔山阻击战全过程中,国民党军队并不太平。

彼时,重庆舰上存在着多方势力,其中包括忠心于蒋先生的台海军司令桂永清老蒋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身边人才死得太早,以至于解放战争时期其身边已无多少可用之才。桂永清曾就读于德国炮兵学院,主修的是陆上炮击战,然而他却认为自己是一个“炮学奇才”。

桂永清的自大让邓兆祥心怀怨气,后者对舰上的枪炮官陈静文撂下一句话:战斗中的所有事务由桂将军全权负责,不必参考自己的意见。不明舰上操典的桂永清在后来的指挥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

桂永清的行为招致舰上大大小小的官民不满。为何?要知道,舰上的绝大多数海员都是国民党军队派遣至英国学习先进作战经验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抗日战争中退身下来的爱国志士。在他们的心中,民族大义才是首要的。

外国的月亮会比较圆吗?在邓兆祥等人看来并不是如此。海员们在外学习时,曾经遭受了英国人的种种歧视,只因为他们是来自一个破败之国的黄种人。因此,舰上大多数人对于内战并不狂热,反而持厌恶的态度。

如此,塔山之战持续了2天,但解放军防线丝毫未破,国民党不得不再次召开军事会议,而这一次邓兆祥和陈静文都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他们心中,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几天之后,重庆舰突然退出战局。塔山阻击战成功。

三、舰上大起义,多年后谜团得解

1949年2月25日,经我军策反,本就不满内战的重庆舰军士举行大起义,舰上的反对者纷纷被处理。起义后的重庆舰冒着国民党的猛烈炮火一路航行,历经25小时之后抵达烟台港,得到了解放军的保护。

在沈阳,邓兆祥终于见到了素未谋面的“敌人”胡奇才,正是胡奇才负责的塔山阻击战。两人一见面,胡奇才气不打一处来。面对邓兆祥的道歉,胡奇才只得咬咬牙向其投诉,称邓的战舰一炮打掉自己的一个连。

失去重庆舰的国民党恼羞成怒,他们岂能忍受自己的制胜利器轻易落入敌人手中,于是便派出了多架轰炸机连番进行轰炸,邓兆祥等人无奈,只得选择将重庆舰沉入海中。多年后捞出,重庆舰已经失去了继续服役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着多年的不解,胡奇才于1996年时在北京重新见到了邓兆祥,并向其道出了多年的疑惑:为什么重庆舰当年会突然选择离开战场呢?

面对胡奇才疑惑的眼神,邓兆祥不禁笑出了声。他不紧不慢地指着当年重庆舰在地图上的位置,向胡奇才说出了真相。

当年,为缓解解放军的作战压力,邓兆祥不得不想办法撤下重庆舰,于是邓故作紧张地对桂永清说,海底的泥沙太厚,导致这片海域的水位太低没倘若继续让重庆舰作战,容易使船搁浅。

不懂海理的桂永清一听就直冒冷汗,因为他并不想为此担责,于是重庆舰便鬼使神差地退出了海湾。由于射程不足,重庆舰便不参与塔山进攻行动了。这也为重庆舰的起义埋下了伏笔。

可见,邓兆祥一心是向着民族、向着统一的,正是这些明眼的仁人志士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生力量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成立是众望所归。

小结:

正如曹植所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旧中国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垂垂老矣,是国民党军队扛起革命大旗勇立潮头,原以为他们可以带领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谁知他们还是逃脱不了历史的诅咒,成为阻碍历史车轮的一部分。

历史是不会给人太多时间的,既然新的历史主角——共产党——已经闪亮登场,翻天覆地只是时间问题。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是大势所趋,正是“得道者多助”,这一点被重庆舰上的军士看在眼里,重庆舰的起义在意料之中。

也许国民党政府可以利用高压政策使得民众暂时屈服,但绝对不会掐熄他们心中燃起的反抗之火。重庆舰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不过是万千看清时势之人的一个缩影罢了。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又有多少仁人志士的忠骨露出了英雄冢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