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垫资38亿美元帮修铁路,6年过去一分不还,这个国家妄想再拖欠50年!

在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非洲,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能促进地区经济的互联互通,还能大大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肯尼亚与中国之间的一项铁路建设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项目被称为蒙内铁路,它连接了肯尼亚的两大城市——蒙巴萨和内罗毕,全长480公里。肯尼亚政府寄望于这条铁路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而中国的参与则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

2013年,面对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肯尼亚向中国请求帮助,希望通过其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建设蒙内铁路。中国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为项目提供了38亿美元的贷款,期限为20年。

这笔贷款占工程费用的八成,显示了中国对于肯尼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蒙内铁路的建设对肯尼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该国百年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预计将大幅提高货物运输效率,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然而,随着2017年蒙内铁路的正式通车,肯尼亚政府面临了偿还债务的挑战。尽管铁路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增长,肯尼亚方面声称铁路目前运营处于亏本状态,无法开始偿还债务。

六年过去了,肯尼亚未能偿还任何款项,并希望能延长还款时间至50年。中国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包括获得铁路十年的经营权来抵部分债务,并建议肯尼亚派遣人员来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海外基建项目中的一贯做法,即通过技术支持和财务援助帮助合作伙伴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作为贷款国面临的挑战——合作伙伴国家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并没有选择单方面追究,而是通过谈判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既体现了对合作伙伴国家的支持,也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肯尼亚的这种欠款不还的行为,反映了其经济困境以及对铁路盈利能力的过于乐观估计。

此外,将铁路本身的直接营收作为偿还债务的唯一来源,忽略了铁路带动的经济增长和其他积极效应,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国际合作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债务可持续性,如何确保基础设施项目真正促进合作国的长期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通过蒙内铁路项目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非洲的基建项目通常是援助性质的,经济上不求盈利,这符合中国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国家的形象。同时,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国际债务问题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不仅适用于肯尼亚,也适用于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

中国提供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管理和利用铁路,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处理类似问题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