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大江南北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滔滔洪流,内蒙古也积极投身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以“呼包同城化发展”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有效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引乘科技创新同城化东风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呼和浩特市集中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包头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两市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合作空间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加快同城化发展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中签约了“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暨校企协同创新项目。

“通过呼包两市创新资源的互联互通,企业需求的相互补位,将对呼和浩特市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表示,呼和浩特市持续将高校、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成果嫁接到产业和产业链上,通过先进技术成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搭建更广更深层次的校企协同路演成果对接转化平台,持续将驻呼高校、全国的高校甚至海外的先进资源,以路演的形式,将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手牵起来,精准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呼包两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是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核心区,是创新要素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包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军表示,呼包两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包头的自治区最大工业城市动能优势,推动企业、科研机构、科研基础设施、科学仪器等创新资源要素在两市之间充分流动、高度共享,支持两市创新主体强强联合、协同发展,促进两市科技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努力开创两市同城化发展新格局,为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推动各类创新主体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协作水平,呼包两市坚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激励支持龙头企业携手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月23日,呼包同城化发展迎来新的里程碑:为期两天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加快同城化发展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启动。当天的启动仪式集中发布了两市52家企业的66项技术需求。这些企业来自新能源、稀土、现代农牧业等两市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领域,所发布的技术需求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仔细分析两地发布的技术需求不难发现,这是两地在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战略定位基础上,乘科技创新同城化东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

发起技术攻关 向技术革命性突破要新质生产力

“签下这笔1000万元的合同,我们的科研成果终于顺利走向市场!”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永峰欣喜地说。

久泰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转化张永峰教授团队研究的“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成果。

“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是张永峰团队研究了几年的成果,它能把煤基固体废料变废为宝,是一项重要技术突破,也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多年来首个千万元级转化成果。借助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协同创新路演,张永峰团队迅速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久泰集团负责人介绍,成果转化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29亿元。

企业面向市场生产,最懂产业和产品技术创新的需求;高校科研团队深耕前沿科技,握着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钥匙”。如何让企业和高校各展所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怎样让前沿科技更“接地气”、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呼包两市用科技创新同城化给出了答案。

活动中,呼包两市政府为稀土磁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12个创新联合体代表授牌,两地重点企业和驻呼、驻包高校及科研院所围绕一批“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暨校企协同创新项目达成了合作。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组建了大吨位纯电动无人驾驶双向行驶矿用重卡关键系统及核心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纯电动无人驾驶技术是整个矿业工程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会有效推动该技术实现更新更高的发展。同时,该平台也将吸引聚集呼包两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高技术人才,使其发挥专项特长,促进全区这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信息师王龙说。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邀请赛充分展示了高职院校学子的创新创业实力。

科技领军企业在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活动上与呼市多所学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了协同创新合作项目签约。该公司副总工程师邢艳明告诉记者:“一机集团作为区内最大的装备制造集团,拥有非常健全的技术链和产业链,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发挥集团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制造能力优势,助推这些项目尽早孵化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呼包两市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科技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为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这些“揭榜挂帅”项目是呼包两市落实自治区党委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工作部署,对标国内国际一流,培育新质生产力,启动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两地政府“撮合”两市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向全区重点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发起技术攻关,这是向技术革命性突破要新质生产力。

集聚培育高技能人才 向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要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作为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概念,其构成要素有新的内涵。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呼包两市人才队伍中规模最大、实践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建立呼包两市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于培育一大批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3月23日的活动中,两市共同发布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人力资源和高层人才需求,并为经过广泛遴选、充分评估的12家单位授予“呼包协同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称号。

呼包两市紧紧围绕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建立起企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职业培训供给体系。两市经广泛遴选、充分评估,决定授予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新东方高级技工学校、呼和浩特城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内蒙古冶金技师学院、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12家单位“呼包协同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称号。

“近年来,呼包两市在教育领域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科创人才培养,在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各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呼和浩特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高俊娟表示,一直以来,呼和浩特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聚力培育首府“六大产业集群”技能人才,各职业院校共开设12大类62个专业,校企合作企业近150家,开展“工匠班”“订单班”培养超过1000人。同时立足首府区位优势,推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的系列举措,把职业院校建设成首府企业人才培养的“试验田”“转化器”,实现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专场招聘会搭建校企供需对接平台,全力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先后建成自治区级“优质校”“示范校”“双高校”,目前已成为自治区规模最大的职业院校之一。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曹红说:“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利用好师资力量和教师特长,发挥好呼包两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消除壁垒、加强协同、优势互补的作用,加强与呼包两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协调,实现产学研深度对接,促进人才资源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呼包两市同城化发展作出教育贡献。”

聚焦劳动者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两市全力打通体制机制壁垒,充分释放人才协同政策吸引力,促进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在两地间顺畅有序流动,努力集聚培育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高技能人才,这是在向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要新质生产力。

推动呼包两市同城化发展,迸发出高质量的质效与实效,核心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呼包两市在同城化发展这条新赛道上,以思想的新解放、改革的新突破、创新的新成果,激发人才科创的澎湃动能,锐意进取、踔厉奋发,为引领带动全区、辐射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丨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杨彩霞 文/图)

丨校读 :王文艳

丨责编:李丹丹

丨审核 :张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