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流行于明清的“八股文”,是指文章的结构被划分为八个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写作规则,构成文章的整体框架。

八股用典雅、古奥的文言文写作,多使用典故、成语、引经据典,且追求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文章要求逻辑严谨,辞藻华丽,但往往过于拘泥形式,忽视实际内容的创新性和深度。

写作主题通常取自《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某一章句,考生需根据指定题目进行写作。文章内容必须紧密围绕所给主题,不得偏离或自由发挥。

八股文的难写,是因为八股有严格的格式规定。

起股、中股、后股这三股是八股文的主体部分,每部分包含两个相对的段落(称为“比”),每个段落又分为两部分(称为“对”)。这三个部分需层层递进,深入论证中心观点,且每一部分的句式、字数、韵脚等都应保持对称工整。

明朝内阁首辅王鏊,是明成化十年(1474年)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王鏊能取得如此之高的名次,也是因为写得一手好八股《百姓足,君孰以不足》而闻名。

曾有#明清两代状元写的字#登上微博热搜,考卷之上,状元们挥洒而出的文字,如刀刻般工整有序,又似行云流水般灵动自如。

考卷上的字笔迹令人赏心悦目。众多网友在欣赏之余,不禁感慨万千。“古代状元果真有真本事!”、“这个卷面分必须满分!”“看着自己的狗爬字哭了……”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而无论入学还是入仕考试,都离不开八股文,正所谓“八股取士”。

笔者查阅明清时期的八股范文,并没有觉得什么看起来头晕脑胀。破题是文章开头,各种开门见山的笔法,读起来也有些意思。但拘泥于“四书”的选题,实在是让无数墨士骚客施展不开拳脚。

八股文是历史的产物,有它的局限性。但我们今天在写作中所运用的诸如“引议联结”的行文模式,却依旧可以向八股文学习。

如果你要反对八股文,那你一定要先了解八股文。正如《儒林外史》鲁编修所讲: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

下面慕容洞唐斗胆借八股文的行文范式,来写写武威文庙。八股文都是短小精悍的,本以朱子所注《四书》为准绳,不能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也有要求,清顺治时定为五百五十字,康熙时增为六百五十字,后又改为七百字。

笔者下文所书,已超千字,可谓是“废文”一篇。提前预警,不喜勿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题】:武威文庙,西北学宫之冠,自前凉初创,历西夏、元、明、清之重修扩建,至今仍熠熠生辉,乃西北儒学之核心,五凉士人精神之寄托。

【承题】:武威古称凉州,地处西北中权之首位,扼三高原交汇之咽喉,地灵人杰,史册昭昭。昔时,武威文庙始建于前凉永康二年,张轨刺史力推儒学,立庙设学,崇文尊孔,设立崇文祭酒,行乡射礼以扬士风,凉州儒学自此盛行。明、清两朝踵事增华,文庙规模益显宏大,文化气息益浓。

【起讲】:余观武威文庙,其史实非仅庙宇兴废之记录,实乃凉州文化之缩影。汉武帝时,于此设郡立威,以示文治武功,金日磾内附,武威金氏一时显赫。至张轨莅凉,文风武备并举,英杰辈出,成就凉州文化之高峰。西夏神宗李遵顼科场夺魁,荣膺“状元皇帝”,武威文脉再添光辉。

【入手】:文庙布局严谨,坐北朝南,文昌宫居东,文庙居中,西设儒学院,形制对称,气度非凡,犹如宫阙。泮池之水,源自金渠,蜿蜒流入,象征学风之盛,源远流长。目睹此景,令人忆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寓意凉州文化之深邃悠长,活力不减。

【起股】:庙内古匾琳琅满目,尤以清代为盛,字句典雅,书法精湛,尽显士人风华。牛公祠内,供奉牛鉴,乡贤典范,西北文人最高手一先。状元桥下,泮池碧波荡漾,滋养才子,采芹采藻,皆为文庙之瑰宝,映现凉州文运熠熠生辉。

【中股】:武威文庙之兴,实为凉州文教之滥觞,其兴衰与凉州历史紧密相连。张轨以家学深厚,倡儒兴学,为凉州士人树立榜样。凉州刺史张轨一族,自战国张仪以降,家学传承,儒术精深,对凉州文脉影响深远。至西夏,尊孔为帝,儒家文化在此发扬光大。清代凉州,文庙再兴,成为西北文化中心。

【后股】:综观武威文庙之历程,自前凉初创,西夏扩修,明清鼎新,直至今日,跨越千年岁月,见证了凉州文化之兴衰演变。期间,既有李遵顼名士之风采,又有张澍乡贤之德行,更有无数士子在此潜心向学,文庙实为凉州人文精神之象征。每逢考试之际,武威学子纷至沓来祈福,足见文庙在民众心中之崇高地位。

【束股】:综上所述,武威文庙,作为西北学宫之冠,其历史悠长,底蕴深厚,承载着凉州千年的文脉,见证着无数士子的成长与辉煌。牛公祠之设立,乃清代甘肃总督杨岳斌所为,以表两江总督牛鉴台阁体学术,彰显乡贤风范。状元桥畔泮池之水,寓意文运之昌盛。文庙之存在,不仅是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尊崇,更是对西北文教传统的历史记忆之生动展现,实为凉州文人墨客的精神归宿,无可争议的祭祀孔子之圣地。

【结语】:武威文庙,历经千载沧桑,儒风长存,人才辈出,状元皇帝名垂青史,牛公祠刘公祠乡贤典范。建筑庄重,布局巧妙,古匾琳琅,泮池灵动,无一不在诉说着凉州文化的厚重底蕴与蓬勃生机。此地,既是士子研习经典、修身立命之场所,又是后人缅怀先贤、陶冶性情之佳处,堪称西北人文瑰宝,凉州文脉之心脏,雍凉之都之灵魂所在矣。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