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清明就是谷雨,时间真快,还有几天就到了谷雨节气了。谷雨是一年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太阳到了黄经30°,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月19日到21日之间,而今年的谷雨节气就是4月19日。

谷雨因“雨生五谷“而得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因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今年谷雨特殊在哪里?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交节的15天后,就到了立夏时节。可能很多人会和我一样的感觉,觉得还没感受到什么春天温暖的气息怎么就快到夏季了呢? 其实这也就是今年谷雨的特殊之处。

我国自古就使用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成六十个组合,用以标记年、月、日、时。今年谷雨在4月19日,农历的三月十一,干支纪年法为甲辰年戊辰月癸丑日,又因我国把干支纪年法与五行做了结合,所以每一个天干与地支都有各自的五行属性,在甲辰年戊辰月癸丑日中,年、月、日的地支为辰、辰、丑,而辰、丑的五行皆为土,所以谷雨这一天就是土年、土月、土日。

在干支历中,谷雨位于辰月的最中间,而辰月是春夏交替之月,在五行中,也就是春季木气与夏季火气此消彼长之时,意思就是说春季木气隐藏一分,夏季的火气就显露一分。辰土既是冬水的墓库,也就是阻挡收纳冬水的力量,除此辰土还可以收纳春季的木气。而土的力量越强,春季木气隐藏的就越多,而夏季火气就显露的越多,而三土相逢之日,就是土的力量空前强大之时,因此谷雨过后,温度会快速升高,春季与夏季没有了过度,所以才让人觉得夏季来的太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谷雨在月中,农夫有三愁”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谷雨不是相对固定的日期吗?每年的4月19日到21日之间,怎么会出现月初、月中、月底之说?其实这种说法是按照农历来说的,每年要看谷雨具体落在农历的哪一天,一般来说月初为农历的上半旬,月中为农历的中旬,月尾为农历的下半旬。

今年谷雨落在农历三月十一,也就是月中,老话说“谷雨在月中,农夫有三愁”,那农夫有哪三愁呢?

第一愁雨水多

民间有句老话,说的是“谷雨在月中,寻秧乱筑冲“,意思就是说如果谷雨在一个月的中旬,那么未来的一段时间,大概率会有很多的雨水,雨水不但会把刚栽种的秧苗冲走,还会把筑好的堤坝冲毁。

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正好是栽种秧苗的时节,可稻田中无论是初插的秧苗,还是新种的作物,它们的生长不但需要雨水的滋润,但是同时也需要阳光的照射,所以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田间湿度过大,也容易引发病虫灾害,民间就有”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的说法。

连续的阴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农作物产量的降低,更别说是洪涝灾害了。所以,谷雨在月中,农夫首先愁的就是雨水有可能会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愁刮大风

为什么农夫会怕谷雨刮风呢?我们看看农谚怎么说.

农谚说:“谷雨南风起,三伏多暴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谷雨刮南风的话,那么到了夏季三伏天的时候,就会频繁下暴雨。可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这和我国气候有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有两股气流,一个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所以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而冷空气从北到南所到之处皆寒风凛冽,气温骤降;一个是来自一个是太平洋暖空气,所以我国夏季盛行东南风,而暖空气中也携带了来自海洋的水汽,而且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带来大范围的降雨,这样就会导致三伏天暴雨天气增多。而三伏天正是农作物需要光照和温度的时期,大量的降雨会降低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农谚还说:“谷雨西风起,雨水直直连到秋”。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和上面“谷雨南风起,三伏多暴雨”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西风主要是冷湿空气,和东南的暖湿气流相遇,就会产生强对流天气,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如果西风较多的话,那么也就预示着这一年夏季气温偏低且雨水也多,而且还会一直下到秋天。这种情况下,农作物的收成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谷雨刮大风,也是农夫所害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愁倒春寒

我国民间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意思也就说清明之后天气回暖,到了谷雨时节,最低温度就会在零度以上,不会再出现霜冻的情况。

谷雨时节,是大范围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降温或是霜冻的倒春寒情况,那么刚栽种的秧苗就会被冻坏,可能就需要在天气回暖的时候再进行补种,这种情况不但会耗费大量的钱财,还会错过种植的节期,会导致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都会比正常的节气有所延后,就会出现需要下雨的时候碰上高温天晴,需要高温天晴的时候又碰上阴雨天气,这种情况就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在谷雨期间,农夫还怕气温猛降的“倒春寒”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与二十四节气一样对我们的农业生产以及我们日常生活阴晴雨雪的预测有着指导作用,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是也不失是一种提醒,所以提醒各位农民朋友们,在大范围种植季来临前一定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