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印度总理莫迪以其激进而充满争议的政策独树一帜。最近,他的狂妄表态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今年恰逢印度大选年,莫迪刚刚在新德里发布了他的竞选宣言——“莫迪的承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承诺在2047年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并大力推动增加社会支出、发展基础设施,并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

讽刺的是,莫迪的这番豪言壮语刚刚喊完,英媒《经济学人》就发出对印度GDP数据的质疑,认为莫迪政府修改了报表数据。这家权威媒体的一篇评论文章称,根据统计学规则,印度的制造业增速估值虚高,进而抛出了对印度GDP真实增速的质疑。看似无情打脸,但也不无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承诺的强大愿景和《经济学人》的冷峻质疑,让我们不禁思考,印度真的有可能在未来23年内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吗?或者更为直白一点,印度是否真的有可能追赶上中国?

站在印度的角度,我们其实可以理解莫迪政府的行为。毕竟想要赶超中国,这个现在已经站在世界第二经济体位置的国家,印度除了造假,修饰数据以此来粉饰太平,好像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莫迪政府更为滑稽的举动是他们曾两度修改数据,将牛粪等纳入GDP计算,从而让印度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其实一直以来,莫迪的政策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对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他的政策并没能带来他承诺的繁荣和发展。印度依然有严重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问题,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持续扩大。

更重要的是,莫迪政府对GDP的操纵让印度国内的外资企业对莫迪政府产生越来越深的怀疑,从而加剧了印度经济发展的压力。一直以来,印度都将其经济增长寄托在外部投资上。然而,如果外国投资者对印度的数据和政策产生了怀疑,这无疑会限制印度的发展空间。

去年11月,印度证券机构就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外国投资者已经撤回了2万亿卢比的投资,这是印度自建国以来,外资撤离最严重的一年。虽然此次撤资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无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者对印度政府的不信任。当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开始逐渐流失,印度又该如何应对呢?

在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印度全球竞争力的丧失。尽管印度在制药、手机整装、造车等行业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青睐,但这并不能掩盖印度本身所面临的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网络落后、民众生活困苦,以及根深蒂固的种族制度。

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代表着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科技与产业,印度已经落后于中美和欧洲。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好奇,印度真的能在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中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开放市场,推进与世界的融合,打造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实,对于与中国、美国等世界强国的竞争,印度应该有更加清晰和理性的认识。简单地修改数据,或者是抛出大量的PPT,都无法帮助印度解决根本问题。印度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首先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外部的成功。

《经济学人》所提出的质疑无疑戳中了印度的软肋。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走向发达,没有捷径可行。从从基础的制造行业开始,逐步稳固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花费了四十年才达到今天的成就,相对而言,印度期望在23年里直接晋级为发达国家,这无疑是在开国际玩笑。

尽管莫迪具有雄心壮志,但对于印度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满口空话、承诺和目标,而是务实的行动。要解决基本的交通、卫生、温饱、住房、治安和人民幸福感等问题,这些应该是印度政府真正需要关心和投入的地方。别再想着23年后成为发达国家,别再想着赶超中国或美国,那都是遥不可及的梦。

只有从基础出发,踏踏实实地做好人民最需要的事情,才能真正让印度有可能走向发达。印度不该只是在竞选中粉饰太平,而应该积极寻求真正的解决办法,让民众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欢迎您下方左侧一键分享至朋友圈,同时点击右侧【点赞】【在看】,获得更多好文推荐!